中医饮食保健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3293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528 大小:3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饮食保健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28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28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28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28页
中医饮食保健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饮食保健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饮食保健学(5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饮食保健学,徐州市中医院 黄东智,第一章中医饮食保健学概论,本章内容: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 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明确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地位,提高学生对学习本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明确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地位。 3了解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 4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一节中医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一、概念

2、保健,是指保养身体,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以及为此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在中医学中,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又称为养生、摄生或摄养等。 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二、内容 食养,即饮食养生,它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饮食养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饮食养生,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食疗,又称食治,即饮食治疗,它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疾病的饮食治疗,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简便易

3、行、行之有效、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特点。,备急千金要方:“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痼,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证,病自渐愈,即不对证,亦无他患,诚为至稳至善之方也。” 寿亲养老新书:“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症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此养老人之法也”。,三、相关概念 食补,是指利用饮食物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津液和肾精,扶助正气,主要用于正常人的日常

4、饮食养生和虚弱病证的饮食治疗,是食养和食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忌,亦称饮食禁忌,俗称忌口、禁口、食禁,是指根据养生或食疗的需要,避免或禁止食用某些对养生或食疗不利的饮食物,是食养和食疗的一个重要内容。,金匮要略:“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备急千金要方:“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 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关于食忌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发物禁忌、体质禁忌、疾病禁忌、食物配伍禁忌、服药食忌、妊娠禁忌、时令禁忌等。,第二节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中医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学(一)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1. 烹

5、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2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4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中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 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等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属于东方传统科学的范畴。 中医饮食保健学从整体着眼,以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注重饮食保健的个体性,强调无病强身,既病首重食疗。它较之于西方近代营养学,内涵更为丰富,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 中医饮食保

6、健学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体现了西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属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范畴。它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注重不同群体营养素的供给,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样,西方近代营养学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三、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药膳学,药膳的概念,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指以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食物为主,通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烹调食品,用于

7、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二种是指以食物为主,并配以适当的药物,通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烹调食品,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三种是指在膳食中加入药物,或以药物为主,配以食物,通过烹调加工,制作成食物的形式进食,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药膳的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坚持以食物为主,以实用(食用)为前提。 二是配伍中药的选择,应以食用和安全为前提。 三是寓医于食,应重视烹调方法对药膳食疗效果的影响。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上的作用。,四、中医饮食保健学与中医学,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建立,不仅弥补了中医学学科门类的不足,而

8、且构成了中医学中颇具特色和优势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应用价值和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被列为我国重点开发的学科和产业之一。,第三节中医饮食保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饮食保健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殊性,需要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文献研究、实验室研究和实践研究三种方法。,第二章中医饮食保健学发展概况,第一节饮食保健的起源,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保健活动,二、用火熟食是人类饮食保健史上的一大飞跃,三、酒的发明是对饮食保健的

9、一大贡献,第二节历代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发展概况,一、西周至秦汉时期周礼天官记载,在当时的官方医政制度上,已设有专门的食医,他与疾医、疡医、兽医一起构成了周代医政制度的四大分科,并排在诸医之首。其中,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系专事饮食养生保健的医生,并被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载人世界营养学发展史。,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巨著,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一,强调了饮食是人体养生之本,谓“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第二,在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胃者,水谷之海也”

10、,“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等。 第三,在食物性能的认识上提出了“四气五味学说”。“酸人肝,苦人心,甘人脾,辛人肺,咸人肾”的“五味所入”等。,第四,在膳食结构上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平衡膳食模式。这种“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膳食模式不仅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的分类,也是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膳食指南,即使是在今天,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五,在饮食养生上提出了“五味调和说”、“饮食有节说”、“因时制宜说”、“因地制宜说”等

1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故应“谨和五味”,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又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饮食应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第六,强调“治未病”,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七,在食疗方面记载了利用食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如五脏病的“五宜说”等。 第八,在疾病的恢复期,提出了“食复学说”。如素问热论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12、,此其禁也”,强调应重视急性热病恢复期的饮食调养。 第九,在饮食宜忌上,提出了“饮食禁忌学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的“五味所禁”等。,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也收载了许多食疗食物,如大枣、枸杞子、赤小豆、龙眼肉等,对食疗食物的功效、主治、用法、服食法等都有一定的论述,对促进食疗本草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毒性小或无毒,多属补养一类的药物或食疗食物。此外,书中还概括地记述了药物的配伍关系、四气五味等药物

13、学理论,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撰,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组成。作为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之一,确立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医疗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证实践。 辨证施治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同样确立了中医饮食保健学辨体施膳的饮食养生原则和辨证施膳的饮食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原则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运用。,伤寒杂病论作为一部临证医学著作,它还记载了“甘麦大枣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著名的食疗药膳。同时,它还非常重视饮食对于治疗的辅助作用,如服桂枝汤后应啜热稀粥以利发汗;重视食养和食疗的饮食宜忌,

14、认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等。,除了以上内容以外,还有其他文献的有关记载。如山海经中“何罗之鱼食之已痈”和“有鸟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等关于食物治病的记载;吕氏春秋本味中“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多后少,其齐甚微,皆由自起”等有关饮食保健的记载;论语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蹬而锅,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等关于饮食养生及饮食卫生的论述;管子“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二,晋唐时期,备急千金

15、要方,简称千金方,为唐代著名医学专家孙思邈所撰。作者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是我国最早的“食治”专论。 第一,是首设“食治”专篇,强调以食治病。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认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第二,汇集食疗食物162种,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虫鱼”四类,阐明其性味和作用。,第三,是对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的突出成就。如瘿病(甲状腺肿大),认为是与人们久居山区,长期饮用水质不良的水有关,劝告人们不要久居这些地方,并用海带、海藻、羊靥(羊的甲状腺)等治疗瘿病。又如雀

16、盲(夜盲症),选用猪肝(含维生素A)进行治疗等,这也是“以脏补脏”或“脏器疗法”的典范。,备急千金要方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发扬了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因此,它对饮食养生也非常重视,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如“每食必忌于杂,杂者或有所犯”等。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贵和,五味不可偏胜等。其他如老年养生、妇幼养生、四时养生等,也多有论述。,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撰。全书共三卷,“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为我国较早的一部食物本草学专著。该书对于中医饮食保健学的主要贡献,一是它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食疗本草”命名的食物本草学专著,不仅反映了当时食疗食物研究的水平,还标志着在本草学中食物本草学分支的出现,这对以后的食物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是补充了唐初以前本草学书中所未收录的食疗食物,进一步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三是记述了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妊产妇及小儿饮食宜忌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