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77946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 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 (注意“行”的读音)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整体感知,入境(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老师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 (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3. 解

2、诗题提问: “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 “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二)初读古诗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指名读古诗,正音。(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ti o) (ti o 挑水 挑剔)3. 全班齐读。(三)再读古诗1. 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画下来。2. 指名回答,板书。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理解“注释”a. 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与下面注释中的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2 (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 全班朗读第

3、一、二句古诗(1) “萧萧”指风声, “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 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此时诗人只是觉得身上寒冷吗?(生:他除了身上寒冷外,肯定心也寒冷,因为他一个人独孤在外。)(2)是啊,诗人此时孤身一人在外地, 看到萧萧秋风吹落树叶, 心理感动十分孤独,怎么读好呢?指名学生朗读诗句,读出凄清之感。(3)这里的“客”指的是谁?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4). 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思念家乡,心情愁闷孤独。 )指

4、名学生朗读诗句,读出思乡之情。2. 全班朗读第三、四句古诗三、四句古诗应当颠倒过来看,古人有颠倒诗句的习惯。(1)儿童在干什么?说说促织是什么?(2)是啊,作者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孩子们在捉蟋蟀。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令他倍感亲切。诗人看到这些情景,还会想起什么呢?(生: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会想到自己的童年时的伙伴) 。(3)是啊,作者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伙伴们可能此时正在一起欢笑,他们能想到我这个独自在异乡漂泊的人吗?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生:甜蜜与痛苦交织的心情。(

5、4)试着读出这种情感。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回忆童年,心情亲切悲伤舒缓。 )三、巩固提高,美读1. 根据板书重述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2. 练习背诵,朗读。a. 自由朗读,练习背诵。b. 全班背诵。c. 指名朗读,比赛朗读。四、课堂小结3 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心情非常愁闷,虽然儿时的回忆让他感到几分亲切,但思念家乡的感情仍然浓烈,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五、练习课堂作业本第九课第四小题。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挑”是()意思, “促织”是()意思,作者看到() ,料想是(),由此想到自己的家乡的童

6、年。板书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愁闷孤独(思念家乡)亲切舒缓(回忆童年)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过程: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1、老师:同学们,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远离你们,在外地打工或做生意,你们会不会想他们呀?当你们想他们的时候会怎么做的呢?(打电话,上网视频聊天)、在遥远的古代,通讯交通极其落后,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只能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诗人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揭题解题。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生读师:这么长的题目你都能读好,很了不起!谁再来试试?生再读。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生:是重

7、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师: 1989 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为老人节。同学们平时要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尤其是重阳节这一天,更别忘了给他们送上自己的祝福。)师: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我们学习一下。a、竖心旁表示什么?(表示跟人的心理有关)b、组词(思念 . 回忆、记忆 , )c、题目中是指谁思念谁?(生回答)师:山东是山东省吗?生:不是,是华山以东,是作者的家乡。师:对了,是华山以东,这里指诗人的家乡蒲州。师:好,现在谁能完整的说一下诗题吗?生解说。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题的意思是重阳节这一天,诗人思念家乡的亲人。三、介绍诗人及其写作背景。1、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

8、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王维,唐代诗人,他多才多艺,能诗能画,通音律,写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 四、初读古诗,感知大意。学习生字。师: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维却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的感受一下这首诗。5 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划节奏。师:请同学们根据划出的节奏自由读诗,并圈出生字。生读诗,圈出生字。出示生字。 (展示课件)重点引导:(1) “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9、,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2) “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3) “遥”“遥知”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4) “插”“遍插”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师: “遍插”到底插哪儿呢?(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

10、插:身上到处插满。师:把生字带回课文再读。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五、检查交流结果,抓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学诗(一)学习第一句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出示第一句,指名读,你从这两个“异”中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诗人很孤独。师: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呢?生:因为诗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所以他感到孤独,触景生情,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读这句诗的时候,速度再慢一点,声音再低沉一点,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 ) (生读)6 (二)学习第

11、二句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师: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倍”字是什么意思?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生:我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师: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常里就常常思念亲人,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指名读前两句。师生同读前两句。(三)学习第三、四句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师: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深深思念着亲人,那他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出示后两句。生读这两句。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思考:1、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