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36518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土方施肥的原理与小麦施肥技术(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 与小麦油菜施肥技术涟水县土肥站,当前生产上的存在问题,农作物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 氮肥过量施用、利用率偏低 施肥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理论,(一)基本内涵,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要义,确定不同养分的配比和施肥量 通过典型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 确定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种类及数量;

2、 通过肥料效应试验,掌握作物吸肥规律,确定不同生育阶段所需营养元素种类与数量; 根据不同肥料的供肥特性、当季利用率和目标产量,确定需肥总量与运筹方法; 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与配套农艺措施。,三大程序,“测土”:摸清土壤的家底,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 “配方” :根据土壤缺什么,确定补什么,就像医生针对病人的病症开处方抓“药”。其核心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状况和产量目标,产前确定施用肥料的配方、品种和数量。 “施肥”:执行上述配方,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规定施用时间和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1. 目标产量和目标养分需求量,2. 土壤和环境养分资源

3、的充分利用,3. 施肥补充土壤和环境养分供应不足部分,科学施肥基本原理图示,确定施肥总量,进行分期调控,确定施肥配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流程,配肥到户、合理施肥,田间校验,企业生产,土样采集,室内化验,施肥推荐 施肥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是实现肥料的合理施用!,高产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养分生物有效性,养分空间有效性,养分时空变异性,养分供应规律,养分空间有效性,养分空间有效性,根系对养分状况的主动响应,数量上匹配、时间上同步、空间上一致,原则:将根层土壤有效养分调控在既能满足作物高产优质需求,又不至于过量造成对环境的负效应的范围之内。,养分需求与供应:,(二)理论依据,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4、;各种营养元素同等 重要与不可替代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生产因子的综合作用。,1、养分归还学说,土壤虽是个巨大的养分库,每年种植农作物带走了大量的土壤养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通过施肥,把某些作物带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保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目前农业生产每年投入农田的主要是氮素化肥,而磷钾素和中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2、最小养分律(水桶定律),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就提出“农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小养分制约”。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要发现农田土壤中的最小养分,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判定各种养分的肥力等级,择其缺乏者施以某种养分肥料。 植物生长发育要

5、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忽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较多的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小养分含量的制约,木桶效应(水桶定律),最小养分律,3、各种营养元素 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他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能代替的。,4、报酬递减率,著名德国化学家米采利希提出。 内涵: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

6、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如再增加施肥量,不仅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 数学模型:用Y=b0+b1x+b2x2来描述过量施肥时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相关图,5、生产因子的综合作用,施肥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可用函数式来表达作物产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Y=f(N、W、T、G、L)Y-农作物产量 f-函数的符号 N-养分 W-水分 T-温度 G-CO2浓度 L-光照。此式表示农作物产量是养分、水分、温度、CO2浓度和光照的函数,要使肥料发挥其增产潜力,必须考虑到其它四个主要因子,如肥料与水分的关系,在无灌溉条件的旱

7、作农业区,肥效往往取决于土壤水分,在一定的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提高。五大因子应保持一定的均衡性,方能使肥料发挥应有的增产效果。,(三)基本方法,三类六法 第一类:地力分区法; 第二类:目标产量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第三类:田间试验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第一类:地力分区(级)配方法,方法:根据地形地貌、灌溉条件等立地条件及耕作制度等将县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利用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调查等资料把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每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结合田间试验资料,确定某一肥力等级区肥料施用配方、肥料施用种类及其施用量。 优点:

8、较为简便,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的经验,方法简单,群众易接受。 缺点:局限性较大,每种配方只能适应于生产水平差异较小的地区。,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在当前具有大量测土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应该使用区域多点土壤养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分区,也可利用GIS方法形成养分分区图,然后按区设计配方并提供给生产企业。该方法可作为确定区域施肥量的方法。,第二类:目标产量配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作物产量带走的养分量和土壤养分供应量之差来求算施肥量,主要施肥参数为土壤养分表观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根据作物产量构成由土壤本身和施肥两个方面供给养分的原理来计算肥料用量。 首先:确定目标产量,以及为达到这个产量所需

9、要的养分数量。 其次,计算作物除土壤所供给的养分外,需要补充的养分数量。 最后,根据肥料利用率,确定施用多少肥料。,优点:概念清楚,易掌握缺点: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 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应量”,通常要通过田间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而校正系数变异大,受多个参数影响,难搞准确。,养分平衡法,几种主要作物每百公斤 经济产品对养分的吸收量(公斤) (教科书,不能为当地所用),2、地力差减法,原理:从目标产量中减去不施肥的空白田的产量,其差值就是增施肥料所能得到的产量,然后用这一产量来算出作物的施肥量。 计算公式: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

10、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地力差减法的优缺点,优点:不需要进行土壤养分的化验,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陷,在理论上养分的投入与利用也较为清楚,人们容易接受。 缺点:空白田的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与施肥区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应该有所区别,这里简单地等同了。同时,空白田的产量也不能预先获得,因此必须布置大量试验。,第三类 田间试验法,原 理通过简单的单一对比,或应用较复杂的正交、回归等(如3414、3417)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处理,确定肥料施用量。,土壤有效磷对小麦的丰缺指标,0,5,10,15,20,100,90,80,小麦相对产量

11、(%),极缺,缺,中,丰,极丰,有效磷(奥尔逊法)测得值(ppm),肥料效应函数法的优缺点,优点:能客观地反映肥料等因素的单一和综合效果,施肥精确度高,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地区局限性强,不同土壤、气候、耕作、品种等需布置多点不同试验。对于同一地区,当年的试验资料不可能应用,而应用往年的函数关系式,又可能因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变化而影响施肥的准确度,需要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工费时。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统计运算,一般群众不易掌握,推广起有一定难度。,2、养分丰缺指标法,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根据在不同土壤养分测定值下所得的产量分类,把土壤的测定值按一定的级差分等(如:极缺、缺、中、丰、极丰),一般为4-5级,制成养分丰缺及应施肥量对照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得土壤养分值,就可以从对照检索表中,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3414试验相对产量 表达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缺素区相对产量%=缺素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3、氮、磷、钾比例法,原 理通过田间试验,在一定地区的土壤上,取得某一作物不同产量情况下各种养分之间的最好比例,然后通过对一种养分的定量,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他养分的肥料用量。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以钾定氮等。,氮、磷、钾比例法的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