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论文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2534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教学论文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教学论文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教学论文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验教学论文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验教学论文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教学论文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学论文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要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认真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

2、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1、实验材料要多样 ,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自己感性趣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通过这两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设立“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 “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有更大的帮助。如土壤中有什么一课

3、的活动2 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想办法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材料超市”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2、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

4、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中,各小组到我和学生们共同设立和准备“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二、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培养逻辑推理、讲求思维的严密态度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体现逻辑思维的科学课,最明显的是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桌子上放着两

5、盆液体,我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我,浮的一盆水是盐水! ”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学生说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

6、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在这个过程中,是个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是不是盐水?”的活动当中。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打破沙锅问到底,讲求质疑的创新精神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关键是教师在认识上向前迈进一步,教师对科学、对教育、对学生有一个新的

7、认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跨出这一步。我上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当学生检测一个电路的时候,检测器的小灯泡不亮,学生马上下了个判断:灯泡坏了!我笑眯眯的看着学生问:你就这么肯定灯泡坏了?检测的学生愣了一下,旁边就有学生提醒他:有可能灯座也坏了。于是那个学生又检测灯座,发现灯座也坏了!就说:灯泡坏了、灯座也坏了!我还不表态,说:你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检测的学生就想了,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会不会自己的检测器出毛病了呢?一检测,发现自己检测器果然坏了,原因是检测器中的电池没电了。这位学生马上换上新电池再检测,检测器好了,再检测电路里的灯泡不亮、灯座也不亮,其他的都没有问题,这下学生说:可以确定电

8、路中的灯泡、灯座都坏了。我笑着点点头,表示肯定。这个过程很细致。其实这是我特意设计的,要让学生思考周密:故障要一个一个地排除,排除到不能排除为止。而这个过程的背后恰恰是我们需要的逻辑思维。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个结论保护了孩子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一种宝贵的素质,也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许这些孩子几年以后其他事情都忘了,但他们会记住这样的经历,这会真正铭刻在他们的心里。质疑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教育的任何时候。其实,只要教师留心,课堂的细小地方,都可以引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和质疑精神。总之,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

9、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浅谈中年级科学教学中的对比实验一、对比实验是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对比实验的步骤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和

10、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活动。这一步骤具有实验教学的共性,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后一部分是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实验现象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中所包含的事物变化的某种规律,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后一部分侧重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属于对比实验的个性。在对有差异的同实验组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的不同进行对比,对实验过程所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要让学生知道对比什么,怎样比,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着哪些因果关系。义务教育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有关对比实验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性质的对比实

11、验;研究水的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对比实验;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研究摆动快慢的对比实验;不同的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多少的对比实验;物体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后滑行距离不一样的对比实验等等。二、组织对比实验要与儿童智能的发展相符合中年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经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具体的感知到能运用语言描述在大脑形成的表象,再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设计对比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流程,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对比实验的顺序。儿童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组织对比实验要讲究各个不同变化条件的逐一变化顺序,这有利

12、于学生进行有序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教材对于对比实验开展的顺序通常都作了较合理的安排。如摆的研究研究摆的摆动快慢的实验,先是在摆的重量、摆线的长短都不改变的前提下,研究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然后进一步研究当摆线长短相同,摆线下拴着的物体轻重不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最后再突出改变摆线长短的条件让学生自行进行在不同长短的摆线条件下研究摆动快慢是否相同的对比实验。从整个实验过程来看,没有第一个实验所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后两个对比实验,而后两个实验安排的顺序也有难易之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合理安排实验中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化繁为简,

13、帮助学生寻找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对比实验中的可变化的条件比较多,如果在教学中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复杂的多种变化的不同现象,这样,常会影响学生寻找其中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简化实验过程,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 尽可能让学生从简化的实验产生的现象中发现某种变化的规律。以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中研究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实验前先规定在几个“同样”的条件下,如一定量的水,冷热相同,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高锰酸钾或食盐)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有搅拌和没有搅拌不同条件的实验,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及实验后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就

14、比较容易发现一个小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接下来仍然先规定在一定量的水,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在水的冷热不同的条件下,让学生继续研究溶解快慢有什么不同,得出又一个小结论:温度高低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再接着给学生“一定量冷热相同的水,在都不搅拌 的条件下,给你两小堆同样多的同一种溶解物(如碱块或冰糖),想办法使其中一堆的溶解物比另一堆溶解得更快”的问题,通过学生想办法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新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对比实验,得出另一个小结论: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最后归纳综合上述几个实验的小结论,获得“搅拌、加热、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的新知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化繁为简,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

15、有利于寻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知道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道理,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大有好处。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自然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对比实验中由于存在着几个可变化的不同条件,可能会产生实验现象的某些差异,如果在组织对比实验时把要进行对比这种差异的过程以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更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如溶解的快与慢一课,做完三个小实验后再给学生一种新的溶解物,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让学生想办法使物体尽快溶解,比一比谁最先使物体全部溶解。这种组织竞赛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16、,同时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对比分析需要差异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差异就有对比。然而中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对比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差异不一定能很快发现。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发现对比实验中的某种差异,教师应创设能产生较明显差异现象的实验条件,如溶解物体实验中的水温差别要大;摆的研究中的摆线长度相差要大。在这种差异明显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才有利于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差异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实验中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工具。 在对比 实验中可以要求中年级学生具体地描述出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实验中产生不同实验现象的差异,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能具体叙述出产生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和经过思维所形成的结论。在对比实验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三、注重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的选择对比实验的设计也是以实验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在对比实验的教学前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设备的条件进行具体设计。对比实验一般是探索过程在前(实验与观察),探索结果在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