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853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玉米机收新跨越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460 多年的种植历史。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其种植范围达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播种面积2705万公顷,总产量1.42亿吨。从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看,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70 年代就实现了机械化。从山东的实践来看,目前正在推广悬挂式两行机和三行机,三行、四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正在试验示范。单从技术开发层面上说,山东研发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其技术性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据统计, 2006年山东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03万台,玉米联合收获面积

2、650 万亩,联合收获率达15.8%,比上年增加5 个百分点;全国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7万台,全国玉米机械收获面积近一千余万亩,机收率近3% ,比上年增加1 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行,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进入了“ 政府引导、多点示范、区域推广、局部突破” 的快速推动新阶段。一、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从世界上第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问世,至今已走过了86 年的历程。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基本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由于这些国家的种植方式多为一年一季,大多数机型采用玉米摘穗并直接脱粒和青贮的收获方式。如美国的John Deere 公司、 Case 公司、德国的M

3、engle公司、 Klass 公司、道依茨公司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都是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并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籽粒的联合收获。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起步较晚。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引进前苏联生产的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在黑龙江省赵光县进行试制生产;以后又从乌克兰引进了玉米青贮机和多行收获机,由于机型不适应,没有推广开。从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国相继引进了一些国外机型,如美国 Case 公司的联合收获机换装玉米割台,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摘穗、脱粒和清选作业。由于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尤其是小麦玉米一年两茬轮作种植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达 35% 以上,采用直

4、接脱粒方式收获,籽粒破碎率十分严重。而且这种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也不利于玉米后熟,导致产量降低。 因此这种类型的机具不适应我国两茬轮作种植区高含水率玉米的收获作业。同期,我国还引进了前苏联的KCKY?6型玉米收获机,是现在乌克兰赫尔松康拜因联合收获机制造公司生产的。这种收获机可以进行摘穗?青贮联合作业,实现穗茎兼收。它采用对行作业,设计收获行距700mm,而我国广大农村的玉米种植行距杂乱,大都在300mm-800mm之间,制约了机具的使用;它的秸秆切割方式为无支撑切割, 使得作业后的留茬高度高,且参差不齐, 而且由于喂入杂乱造成切碎后的茎秆长短不一,切段长度达40-120mm。使得饲料利用率很低

5、,用户使用后很不满意。并且这种机型宽度达 4.5m ,机体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应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的田间道路情况及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初,“ 文革 ”期间被迫中断, 几乎没有形成定型产品,但在理论和原理上进行了研究和技术储备。第二阶段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成功的4YW2 型牵引式卧辊双行玉米摘穗机为代表,该机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玉米收获机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加之机组过于庞大,没有推广开。第三阶段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研

6、究开发的重点是一年两作地区,解决高湿玉米(籽粒含水率高达35% 以上)的收获问题,针对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规模,研制成功了十多种机型,生产企业达30 余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型:(一)摘穗辊式单行玉米收获机代表机型有4YZF-1型、 4Y-118型等,该类型的收获机大多为悬挂式,配套动力为11 14.7kW (15 20HP )的小四轮拖拉机。 均采用摘穗辊式摘穗机构,置于拖拉机右侧,一次可以完成玉米的摘穗、集箱和秸秆粉碎等作业。该类型的收获机由于结构简单,可靠性比较高,而且价格低廉。但由于拖拉机的动力不足,效率低、重复碾压地表严重,现在已经没有厂家生产这种机型。(二)多行悬挂式玉

7、米收获机该机型与 36.8-58.8KW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大部分机型采用辊式摘穗机构,也有部分机型采用板式摘穗机构。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果穗集箱、 秸秆粉碎处理等作业,部分机具还具有剥皮和穗茎回收功能。多行悬挂式玉米收获机代表机型有:山东国丰、玉丰、大丰、向农、福田雷沃重工、金亿、巨明、海山机械厂生产的4YW-2型和 4YW-3型、天津富康公司生产的4YW-Q型、北京金乐公司生产的4YW-3型等。 4YW-2型(两行机)销售价格在2.5-3万;4YW-3型(三行机)销售价格在3.5-4.5万。目前市场上推广的二、三行悬挂机是主导机型。(三)多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该型号的机具大多采

8、用板式摘穗机构,具有籽粒损失小、动力匹配合理、 机动灵活等优点,适应性和可靠性比其它机型强。该机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果穗集箱、 茎秆回收或秸秆粉碎处理作业。主要代表机型有:福田雷沃重工生产的4YZ-3型等, 销售价格在11万左右; 4YZ-4型玉米收获机,山东福田雷沃重工和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都生产,但这类收获机具有剥皮功能,但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售价均在16 万元以上。由于机具结构复杂,需要的专用设备、工艺装备较多,企业受资金限制,前期投入较大,许多关键部件制造精度要求高,核心是机具可靠性。所以说价格和可靠性是影响这类机型推广的关键因素。(四)玉米割台该种机型是与现有的小麦联合

9、收获机相匹配,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具的利用率,一机多用,实现节本增效。目前有两种机型:一种是金亿、福田等企业研发的收穗型玉米割台,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换装割台,既可以收小麦,也可以收玉米穗,两者互不影响。收玉米时,可实现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这种机型适于在一年两作地区推广。第二种是石家庄天人集团等企业研发的脱粒型玉米割台。在John Deere系列谷物收获机上换装割台,既可以收小麦,也可以收玉米直接脱粒,两者互不影响。收玉米时,可实现摘穗、输送、脱粒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这种机型适于在一年一作地区推广。(五)适应多种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该种机型的研究主要针对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户之间的种植行

10、距不等,现有的玉米机适应性差,作业效率低,机具纯工作效率仅为50% 以下。为解决之一技术难题,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等单位正在进行适应多种行距的玉米收获技术研究,这种技术就是采取主动喂入方式, 专门解决种植行距杂乱、行距大小参差不齐、玉米收获时植株难喂入问题。一是通过扶禾器向前方延伸,在两扶禾器间形成V 形喂入口,玉米植株进入两扶禾器尖中间后,随着收获机前进, 玉米茎秆首先与拨禾指接触,在拨禾指的强制作用下向后运动,而不是向前倾倒, 从而完成喂入。 二是采用扶禾器加拨禾指组合式喂入机构,适宜多种行距规格的玉米收获,扶禾器向内侧、后方拨输送,拨禾指扶持茎秆并向后方拨送,防止向前推倒茎秆,两者相互协

11、调、配合实现收获。三是适应多种行距的无链式分禾输送、摘穗技术。这种喂入方式在较窄行距玉米的收获时适应性大大增强,使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不足纯小时工作效率的 50% 提高到 80% 以上。二、发展玉米机收的优势与障碍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体上看, 全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进一步加快玉米机收具有明显优势,也存在一些障碍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五大优势、五大障碍。优势一:已定型了一批机具。从国家公布的推广目录看,列入的玉米收获机械达30 多种产品。 这些机械既有悬挂式,也有自走式和玉米割台,无疑这些机械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

12、可供选择的装备支撑。优势二:已总结了一批技术模式。玉米收获机械化包括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方式。在我国一年两作地区,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 35% ,甚至更高, 收获时不能直接脱粒, 大都采取分段收获的方法。有人工摘穗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机械摘穗秸秆粉碎还田、 穗茎兼收和玉米青贮四种技术模式。在我国一年一作地区,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 以下,收获时一般采取机械摘穗秸秆粉碎还田、穗茎兼收、玉米黄贮和脱粒四种技术模式。优势三:已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以山东为例,经过“ 十五 ” 期间的努力,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试验示范各种玉米收获机46 台套,本着边示范、边改进、边完善、

13、边提高的原则, 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先后研究制定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规范等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为全省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达到了实施一个项目、定型一批机具、提炼一项技术规范、形成一个作业质量标准、总结一批经验, 推动面上工作的目的。建立省级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基地35 个。 河北作为农业部玉米机收首批示范省份,建立省级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基地39 个。优势四:已把玉米收获机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国家从 2005年就将山东、河北两省作为玉米机补贴试点省份;2007年又扩大北京、天津、河南、辽宁、内蒙、山西、陕西七个省,

14、至此玉米机补贴的省份已达九个。优势五:已把玉米收获技术研究与示范纳入国家各级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都将玉米收获技术的研发列入扶持的重点。特别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列出专项经费,专门进行玉米收获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该课题由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主持,涉及5 个省市,有9 家主要参加单位,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投资总规模 1426万元,其中国拨500 万元,自筹926 万元。主要研究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和不同种植制度下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开发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技术, 研制适应多种行距玉米收获机械,并进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为玉米收获

15、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技技术和装备支撑。障碍一: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玉米联合收获机行距调整范围有限,而玉米套种的种植规格在我国不少地区受小麦种植的影响,行距或小或大,与收获机行距不相适应。另外,人工穴播或畜力开沟条播,种植规格不统一,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低,不利于机械效率的发挥。障碍二: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由于每家每户的玉米种植面积较少,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农民由于种种原因,认为能依靠体力劳动完成的就不愿意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此外,玉米收获不如小麦收获的时间性强,也影响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和使用。障碍三:玉米不对行收获机械还不成熟。由于玉米种植规格大小不一,行距过大或过小都影响机具作业效率。完全

16、不对行收获的机具还不成熟。障碍四:优惠政策力度不够、购买资金不足。各地在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的过程中,政府及农机部门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额度太小,特别是在玉米机收刚刚起步的地区,应加大补贴的比例。障碍五: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服务滞后。玉米联合收获机销售后,必须进行操作技术的培训,设立配件供应点,解决机手作业的后顾之忧。“ 四包 ” (包退、包换、保修、包培训)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机械的推广。三、促进玉米机收的几点建议玉米收获机械化,不单纯是机械问题。它涉及玉米品种、种植方式、种植规格、农艺要求、机手操作水平、农民认识观念等。为了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建议是:(一)实施玉米直播机械化工程。要实现玉米联合收获,首先实现玉米的机械化播种。我国一年一作地区都是春天直播,而一年两作地区还是套种和直播两种方式。推广玉米机收,必须实行玉米机械直播。麦收后,抓住墒情,利用玉米精播机对夏玉米进行大面积直播,便于秋季利用机械进行收获。大力倡导“ 一增四改技术 ” ,即增密度、改套种为直播、改人工点种为机械播种、改垄作为平作,改不等行距为等行距播种。(二)实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促进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