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327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马鼻疽病的防治与消灭摘 要: 四川省于 1927年在甘孜、 阿坝两州发现了有马鼻疽病,解放后, 各地开展了 “检、隔、管、治、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987年达到了控制标准,1998年12月通过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从1998年至今,各项防控工作不停,未发现阳性病例,成效显著。关键词:马鼻疽,防治,消灭The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of glanders in Sichuan Chen Dong1 , Guo Li1 , Hou Wei1, Liu Rui Ying1, Wen Hao1, Mao Guang Qiong,1Yang Ai Guo1(1.Ce

2、nter For Anim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i Chuan; Chengdu 61004)Abstract: Ganzi and Aba discovered glanders disease in 1927, they carried out the “inspection, separated , pipes, cure and kill“ a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fter liberation. Ganzi and Aba reached control

3、standard in 1987, and throughed the test to eliminate glanders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December 1998. Since 1998,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ve continued. So far, we have found no positive cases.Key word: glanders, eradication, control马鼻疽 (Glanders )是由马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马属动物最易感, 临床以肺结

4、核、 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马、骡等单蹄兽是主要传染源,人大多因接触病兽而感染。本病无季节性,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新发地区多呈急性、暴发性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法定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我省甘孜、阿坝和雅安3 个市州的15 个县流行,由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于1987 年达到控制标准,1998 年达到消灭标准。1998 年以来,我省一直坚持检疫,流调和监测工作,确保了该病仍清净无疫。1. 流行概况马鼻疽在我省流行的历史久远,早在 1927 年我省甘孜、 阿坝两州既有马鼻疽发病发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才有马属动物发病数的详细记载

5、。我省半农半牧区一般呈散发,牧区牲畜集中,呈地方性流行。1950 年以后发生本病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检、隔、管、治、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检出的阳性马匹烙印,集中饲养,隔离治疗,对开放性鼻疽进行扑杀。通过这些措施,曾一度使疫情在这一范围内得到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但到1967 年后,集中的病马又重新分散,再度扩散。从1973 年起防治工作得到重视,加强了检疫工作。1980 年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牲畜改为私有私养,普遍加强了饲养管理,增加了马匹的体质,同时改为变群养群放为分散饲养,从而对减少鼻疽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全省疫点减少,发病数和死亡数减少。八十年代后采

6、取“以检疫为主、结合淘汰阳性牲畜” 的综合防制措施,马鼻疽防制效果明显。1987 年有些县和地区达到了控制标准。1998年 12 月,我省通过了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2011 年,我省马属动物存栏数68 万余匹,主要集中在雅安、甘孜、阿坝和凉山等市州。2. 主要防控措施2.1 领导重视, 健全机构。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马鼻疽的防治工作,从组织、 机构、 措施、宣传、 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尤其 1996 年以来, 省畜牧食品局成立了马鼻疽防治领导小组,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成立了技术实施小组,各有关市州县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 保证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马鼻疽的防治工作实施责任

7、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监测工作落实到人,掀起了消灭马鼻疽病高潮。2.2 摸清家底,加强监测。为准确掌握马鼻疽病在我省的流行和危害情况,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马鼻疽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走访调查牧民和民间兽医,查阅历史资料和利用鼻疽菌素点眼等方法对马鼻疽进行调查。经过不间断普查及专项调查,证实了该病在50 年代,流行于我省雅安、甘孜、阿坝和凉山4 个市州,个别县马鼻疽危害较为严重。60 至 70年代,雅安、甘孜、阿坝和凉山4 个市州间断发生,80 年代以来,马鼻疽逐渐得到控制,仅在雅安市宝兴县,甘孜州炉霍、道孚、雅江等11 个县和阿坝州阿坝、若尔盖、九寨沟3个县存在疫点,目前仍在甘孜

8、州、阿坝州和雅安市的15 个县为马鼻疽监测点。2.3 分类指导,科学防治。根据马鼻疽病流调结果,将全省分为重度流行区、轻度流行区和净化区, 对不同流行区分别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进行分类指导。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采取严格检疫、隔离病马、集中管理、切断疫源即“检、隔、管、治、杀”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鼻疽菌素点眼方法进行监测。八十年代后采取“以检疫为主、 结合淘汰阳性牲畜”的防制措施,对检出的阳性马匹烙印,集中饲养,隔离治疗,对开放性马鼻疽进行扑杀。同时,为了防止马鼻疽病疫源扩散,我省加强了对饲养场地和牲畜交易市场的环境消毒,除了农户用新鲜石灰乳液(10-20%)消毒圈舍以外,我省还用复合酚消毒液(

9、1:300)等消毒药物进行了环境的消毒。通过这些措施马鼻疽阳性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大下降,马鼻疽防制效果明显。2.4 加强监管,巩固成果。我省在达到部颁布马鼻疽消灭标准以后,坚持班子不散、人员经费不减,积极开展检疫、监测工作。要求原疫区县每年必须监测马鼻疽500 匹以上,并严格把好引进关,凡需从外地引进的马属动物必须实施100% 的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马匹。近几年,我省马匹交易流动量增大,直接给全省各地,尤其是甘孜、阿坝、雅安巩固马鼻疽防制成果增加了压力。继续要求异地调入的马属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在当地隔离观察30天以上, 经当地兽医部门连续2 次(间隔 5-6 天)鼻疽菌素点眼试验检查,确

10、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1。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毒等基础性防疫工作,提高马匹抗病能力。防止疫情反复,巩固已取得的成果。3. 主要体会3.1 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是关键。从我省防控马鼻疽病疫情的经验来看,笔者发现防控工作的关键是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加大政策力撑力度,确保综合防控措施顺利实施。畜牧部门首先应把马鼻疽病列入防控重点,增加检疫、 监测和无害化处理等经费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我省于1996 年制定了四川省马鼻疽防治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确定雅安、 阿坝和甘孜3 个市州为马鼻疽防控重点,并制定了任务目标。同时,根据农业部要求,我省及时修订了四川省马鼻疽防治实施方案,制定了以检疫

11、为主,淘汰阳性畜的防治措施,使马鼻疽防治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保证了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3.2 加大流调力度,强化监测是基础。为全面了解马鼻疽病在我省发生与流行情况,我省严格按照四川省马鼻疽防治实施方案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按照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自行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各级畜牧部门工作人员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在交通不便, 通讯不畅, 经费不足等诸多困难下, 通过几代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面掌握了马鼻疽病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流行特点,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3.3 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密切是保证。我省各级畜牧部

12、门在防控工作中遇到问题直接向当地政府做了汇报和请示,各级地方政府对马鼻疽病的防控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同时, 畜牧部门积极与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定时通报信息,携手防控马鼻疽病。3.4 工作不停,巩固成果是保障。马鼻疽病防制工作在1998 年 12 月通过了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后, 我省持续重视马鼻疽病的监测工作,以雅安、甘孜和阿坝3 个市州为主,建立了马属动物个体户档案制度。坚持马鼻疽病防控工作“机构不撤, 队伍不散, 经费不减,工作不停”。同时做好马鼻疽病防控队伍的“传、帮、带”工作,进一步稳定全省血防队伍,提高技术水平,为巩固我省通过农业部消灭马鼻疽病防治成果提供强有力保障。2010 年,全省流行病学调查马属动物12 万余匹,未发现马鼻疽病阳性病例。参考文献1 王功民,马世春兽医公共卫生,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 :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