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16379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河北中考语文说明之,文言文部分,共同研讨的四个内容: 一河北省考试说明之文言文考点归纳 二近几年河北考过的文言文篇章归纳 三近几年河北考过的文言文试题特点归纳 四未考过的虚词用法与意义归纳,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2012年中考文言文考试考点说明,(一),与去年的考试说明基本相同,近几年文言文考过篇章归纳:,

2、92年出师表 93年曹刿论战 94年愚公移山 95年核舟记 96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7年捕蛇者说 98年狼 99年桃花源记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爱莲说 2002年陋室铭 2003年曹刿论战 2004年五柳先生传(非课改)马说(课改区),2005年三峡 2006年小石潭记(课改)岳阳楼记(非课改) 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8年醉翁亭记 2009年与朱元思书与爱莲说比较 2010年曹刿论战 和“泓之战”。 2011年桃花源记 选段与“岳飞” 选文。 2012年送东阳马生序与课外对比阅读,(二),文言文阅读方法与策略:,试题篇目特点:提示:一般情况下8-10年左右才重复,出师表和

3、爱莲说都是8年,曹刿论战10年和7年, 桃花源记12年;3年内不重复。预测 一级:8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陋室铭 、 出师表、 马说 满井游记、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口技二级: 小石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醉翁亭记三峡 、 岳阳楼记 三级: 曹刿论战 、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 、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方法与策略:,孔子语录三个版本各有录入,重合的只有几则,请大家斟酌复习。 (近几年已考篇目:2006年小石潭记、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8年醉翁亭记、2009年爱莲说部分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2010年 曹刿论战部分和“泓之战”比较阅读 2011年选段与“岳飞” 选文2

4、012年送东阳马生序与课外对比阅读) 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应该全面复习,并适当向外迁移。综合复习到冲刺阶段可以将上边一级篇目多做一些强化练习,这样我们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似与游者相乐。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5、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2010年河北中考文言试题,(三),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2)然后襄公鼓之 鼓: 2 下列句子的“于”与例 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B 行者休于树 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能谤讥于市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鲁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段文

6、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11年河北中考文言试题,(三),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10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2分) 至 舍 四 支 僵 劲 不 能 动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久 而 乃 和。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负箧曳屣 曳:(2)以中有足乐者 以: (3)乃时吞纸以实腹 时:(4)卒成学士 卒: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 (2)嗜学,家贫无资。译文: 13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 分)答: 1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7、之处?(2分),2012年河北中考文言试题,(三),纵观近几年试题,试题数量趋于稳定在5道题左右. 1 实词含义两个(课内与课外各一个)2012年以来有增大的趋势(4个) 2 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一个(选择题形式呈现)2012年无此题 3 句子翻译两个(课内与课外各一个) 4 课内或课外选文理解试题一个(涉及归纳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5 课外选文理解试题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试题一个(涉及内容同上),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归纳:,文言文阅读方法与策略:,1 重点篇章的重点实词需夯实,课外实词的考查也基本源于课内重点实词,如10

8、年的“鼓” 与11年的“未冠”等 2 14个重点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已考过“而、于、与”,且观察河北最近几年的虚词考查的句子均源于重点19篇文言文这就需要在重点复习时多加以注意 3 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实词一定翻译出来,语序该调整要调整 4 对重点文言文篇章的文章内容要点、作者观点、语言写法等方面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重点实词发:被任用 恒过 :常;犯过失举:被选拔 衡:同“横”,阻塞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这; 作:奋起 色 :颜色;征: 征验,表现 苦:

9、使痛苦 发: 吟咏叹息劳:使劳累 喻:了解锇:使饥饿 拂: 同“弼”,辅佐空乏:使贫困 入:在里面,指国内;乱: 使错乱 出:在外面。指国外;所以: 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曾: 增加。曾同“增”,2 本文重点虚词:于(已考过)其 则 然其:例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本文其的意义与用法均是代词,代人,他或他们)则: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是连词,表如果之意)然: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是代词,表这样之意),3 重点理解的内容 A 作者认为人才是怎样锤炼出来的? B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

10、同特点是什么? C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D 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顺境环境下造就的,有人认为人才是在逆境环境下造就的,你认为人才是怎样造就的?请简述理由,(二) 陋室铭,1 重点实词: 鸿:大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灵:灵异,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 ;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上:长上;入:映入,2 重点虚词:之 则 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何陋之有?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则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则,

11、连词,译为就,那么),3 理解内容 A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B 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其用意是什么?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三) 出师表,1 重点实词: 布衣:平民 。 躬:亲自。 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罚。 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

12、慢:怠慢、疏忽。 咨诹:询问 雅言:正言 ;理:治。远:疏远;亲:亲近 简:选拔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感激:感动振奋。痛恨:痛心遗憾。开张:扩大。,2 本文重点虚词有:之、以、于(已考过) 之 1)、 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 先帝称之曰能(代词:代人)2 )、 宫中之事以伤先帝之明若无兴德之言志士之气 (助词:的) 以 1 )、悉以咨之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表拿)2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表因为) 3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以是连词表目的,来或用来之意)4 )、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连词,表结果:译为、以致 ),3 本

13、文重点内容 A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就其中一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B “三顾茅庐”成语现在中什么意思?本文体现这一成语的句子是什么?请你写出来 C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至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与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D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四) 马说,1 本文重点实词:祗:只是 ;辱:辱没;骈:两马并驾

14、;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马厩; 称:著称;一食:吃一顿; 尽:吃没;才:才能,美好的素质;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或:有时;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尽:竭尽;鸣:马鸣叫; 通:通晓; 临:面对;知:识别,了解,2 本文的重点虚词:之,以,其,于(已考过) 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虽有千里之能 (之,助词,表的之意)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之,代词,代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以 不以千里称也 (以,介词,表因为之意)策之不以其道 (以,介词,表按照之意) 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代词,代它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表语气,前表反诘语气) 后表感叹),3 重点内容 A 本文是一篇托物喻意的文章,是借”千里马”比喻什么?用”食马者”比喻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B 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马,你将如何去做才不被埋没?试谈谈你的看法 C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以一级篇章的前四篇为例说一说文言文的复习:,中考文言文之虚词归纳:,11个重点虚词:“之、其、以、乃、虽、为、者、且、则、乎、然”用法及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