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3760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3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及断句(修订)(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信,达,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优美自然,1、要求,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基本上译通。,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说的是李将军 吧?)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华歆捡起金子然后丢掉了 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

2、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004年湖南考题)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以此全真而名留后世 (鹤)独终日于涧谷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

3、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译文: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选择和自己相处的人。,98年高考题19题(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其罪当与童贯等 (2)帝殊有难色,翻译(1)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 )(2)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 ),正确答案: (1)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2)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原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译文:只辱没在奴隶们的手里。 原文: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是有羞 耻心的表现。,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 盗牛 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这说明他有羞耻 之心。,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

4、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课堂练习: 阅读下边的一段文言文,翻译划线句子。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参考答案: 1、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但他不敢去求见苏武。 2、空自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受苦,你的信义又如何表现于世呢? 3、希望你不要再说了。,课堂练习,(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

5、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二)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

6、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三)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

7、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四)宫之奇知虞将亡,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

8、留外寇而不害。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适西山。三月,虞乃亡。,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五)齐人

9、说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

10、,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六)中山君飨士,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

11、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七)上下其手,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八)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

12、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九)曾参杀人,(甘茂曰:)“昔者曾子处

13、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十)襄子饮酒,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14、!”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文言文断句,2007.10,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

15、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 再提姓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例如:,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

16、”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 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 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