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069806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23* * 隆中对隆中对知识与技能 1分析理解诸葛亮人物特征。 2理解详略精当的选材。 3学习高度精练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质疑,释疑,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 得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而刘备的 “三顾茅庐”也一直被当作历史佳话广为流传,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应能学会正确评价历 史人物。重点 理解和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 难点 领会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叙事的精妙之处。1比较分析法:将本课写人叙事的方法与其他史传对比阅读分析其写作特色。 2

2、对话教学法:开设师生讲坛,教师主导,提出话题,采用对话形式进行深入分析。1东汉末年的形势图。 2三国疆域图。2 课时公元 207 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被迫四处逃避。就在这时,他与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相遇了,那个人就是我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他们见面的地方 叫隆中,由此展开了一场十分有名的谈话隆中对 。(板书课名)陈寿(223297 年),西晋晚期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 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权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 反抗,因而多次遭到遣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 要著作有三国志 古

3、国志 益都耆旧传 ,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21学生默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 4学生齐读全文。1师生共同分析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人物和身份。 (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 凡人物。在徐庶看来, “枉驾”才是得“宜” , “俱来”便为“屈致” ,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 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

4、笔。 2学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在这一部分里,诸葛亮十分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 推断了未来的发展,为刘备确定了建立霸业,复兴汉王朝的政策和策略。 (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凡三往,乃见” ,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他针对时 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 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 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3)为

5、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 、 “汉室倾颓” ,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 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 与为敌的结论。 (4)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与曹有矛盾,可结为外援。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地势险要、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 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

6、哪些优越条件?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 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 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7)建立根据地以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应该怎么办? 根据地解决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信大义于天下” 、 “成霸业” 、 “兴汉 室”呢?因此诸葛亮进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以后应 该如何行动。 谈如何北伐曹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条件如何? a有政治资本;b.深得人心;c.人才汇集。 怎样准备?3a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

7、,积蓄力量;民族关系上, “和” “抚”各部族,解除后 顾之忧; b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 c内政上革新政治。 如何行动? a等待时机,兵分两路; b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先主曰:善! ”则含蓄地流露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 悦,表明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 情况和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 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来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 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 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层层深入,摆事实,

8、讲道理,有根有据,结论 明确。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3教师评点第四部分。 最后写“关羽、张飞等不悦” ,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 “犹鱼之有 水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满足心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惊人才能的 确是名副其实,从而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的“自比管仲、乐毅”和人称“卧龙”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来到隆中,再次走进那间进行过一次历史性会面的草庐。杜 甫曾为这次会面写过两句名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让我们重温他们之 间的对话吧。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

9、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 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 的作用,关、张二人则起了衬托作用。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 义 ,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 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

10、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 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 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4诸葛亮的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 数民族和睦相处,同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 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刘备往见,诸葛亮细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刘备对诸葛

11、亮的器重。(1)选材精当,详略分明。 本文是诸葛亮传记的一部分,在记叙中,凡是能够表现诸葛亮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的 则予以详写,对涉及徐庶和刘备等人的则略写甚至不写,真正做到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2)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文章开始写“亮躬耕陇亩” ,言其身世平凡,接着介绍两种不同的评价,给读者造成悬 念。随后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对策部分集中笔墨表现诸葛亮的才干。最后通过刘备 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赞语,进一步衬托诸葛亮的才干。通篇环环紧扣,处 处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文章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

12、侧面 表现。刘备与诸葛亮的问答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 谈后与诸葛亮“情好日密” ,关、张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 是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隐居躬耕 抱负 不凡徐庶荐贤 不可 屈致隆中对策 远见 卓识问计:三往乃见计将安出对策一论曹操不可争锋 二论孙权可以为援 三论荆益钳形攻势 四论刘备箪食壶浆) 赞赏:先主称善情好日密)隆中对虽是自读课文,可是分量重,价值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难度也高。因 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带好路,指准方向十分关键。讲坛的形式可以谈得有条 理,谈得有深度;探究得有文化气息,有历史感。我采用了比较阅读、手绘地图寻找出路 以及讲述诸葛亮事迹等方式较好地做到了激趣学习,使学生能够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投身其中寻找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