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607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一、形状误差的评定,形状误差是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显然,理想要素相对于实际被测要素的位置将直接影响到评定的形状误差的大小。,理想要素,实际要素,无基准参照,一、形状误差的评定,为了使形状误差测量的结果唯一,GB规定: 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最小条件是使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对于直线轮廓要素 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并使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最小区域:两条平行的理想直线包容实际被测要素,使其既不相割也不分离。,对于中心线要素 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

2、使实际中心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d1为最小。,图4-25中心要素的最小条件,最小包容区域: 直径为 d的理想圆柱体包容实际被测要素,使其既不相割也不分离,最小包容区域法:是指用理想要素包容被测实际要素,并使理想要素之间的宽度或直径为最小。,最小包容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公差带的形状一致。 但宽度(或直径)由实际被测要素本身决定。,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f或直径 f表示。,应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形状误差能够满足最小条件.,图4-26 最小包容区示例,1、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在给定平面内,由两条理想的平行直线包容实际被测直线时,呈高低高或低高低相间接触形式之一,图中f为直线

3、度误差。,2、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平面度误差,3、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圆度误差,用两个理想的同心圆去包容被测实际轮廓圆,且相间接触点不少于4个,其半径差f为圆度误差值。,由两个理想的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轮廓面时,至少有3点或4点与之接触,有3种准则(孙玉芹编P82),3种准则:,三角形准则 交叉准则 直线准则在实际评定中,根据测量数据,通过坐标转换,使之符合3种准则之一,评定定向误差时,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评定定位误差时,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为零。,二、位置误差的评定:分为定向、定位、跳动误差(自学),1、定向误差的评定定向误差是实际被测要

4、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 f的包容区域。,图4-27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各误差项目定 向最小区域的形状 分别与各自公差带 相同,但f 或 f由 被测实际要素本身 决定。,二、位置误差的评定:分为定向、定位、跳动误差(免讲),图4-27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2、定位误差的评定定位误差是实际被测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确定为0

5、。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位最小包容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各误差项目定位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与各自公差带相同,但f 或 f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图4-28 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示例,对于同一个要素,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关系: f形状 f定向 f定位,3.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区别,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大小一般是有区别的。在概含上,位置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方向或位置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上给定的几何关系,而形状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方向或位置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3.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区别(续)

6、,因此,对于零件某一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公差精度要求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t形状t定向t定位 ,4.跳动误差的评定,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圆柱面、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径向、斜向或轴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截面的径向圆跳动或测量圆柱面上的端面圆跳动误差。移动测头分别测量取最大值即为圆跳动误差值。,4.跳动误差的评定(续),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圆柱面、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或每转一周做间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径向、斜向或轴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5.

7、理想基准与实际基准,评定位置误差的基准应是理想基准要素。但由于基准要素本身也是加工出来的,客观上也存在形状误差。为了正确评定位置误差,基准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体现基准的方法通常有:模拟法、直接法和分折法等。,模拟基准,基准实际要素,模拟基准,支撑(调到等高),基准实际要素,模拟基准具 有足够精度,模拟基准,直接基准,心轴,模拟基准轴线,基准实际要素,被测实际要素,5.理想基准与实际基准(续),二、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自学),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测量时将被测实际要素与理想要素相比较。量值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理想要素由模拟法获得。,2测量坐标值原则 利用计量器具的固有坐标,测出实际

8、被测要素上各测点的相对坐标值,再经过计算或处理确定其形位误差值。,反光镜,准直仪(水平仪),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实际被测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近似表示形位误差值。 例如:用最大直线度法评定平面度误差,是以被测平面上各测量截面内的最大直线度误差值(为特征参数)作为平面度误差。,4测量跳动原则此原则主要用于跳动误差的测量,因跳动公差就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置误差项目。其测量方法是:被测实际要素(圆柱面、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径向、斜向或轴向)测出其对某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即指示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的含义是:检

9、验被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被测实际要素是否合格。,图4-32用功能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0,直线度测量,直线度测量,0,0,直线度测量,0,直线度测量,f,f t,0,合格条件:,直线度测量,f,f t,0,合格条件:,直线度测量,0,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 -7,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 -7 -5,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 -7-5-2,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 -7 -7 +18 -5 +15 -7 -2,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 -7 -7 +18 -5

10、 +15 -7 -2,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0 +8 -7 -7 +18 -5 +15 -7 -2,平面度的测量, 公差值为30m,合格!,0.1,A,A,30h6,50h7,径向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径向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径向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径向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径向圆跳动测量,t,0.1,A,A,30h6,50h7,合格!,径向圆跳动测量,。,端面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端面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端面圆跳动测量,0

11、.1,A,A,30h6,50h7,端面圆跳动测量,0.1,A,A,30h6,50h7,t,合格!,端面圆跳动测量,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测量,t,0.1,A,A,30h6,50h7,合格!,全跳动,1)径向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全跳动,2)端面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全跳动,2)端面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8、全跳动,2)端面全跳动

12、测量,0.1,A,A,30h6,50h7,全跳动,2)端面全跳动测量,0.1,A,A,30h6,50h7,t,合格!,全跳动,2)端面全跳动测量,讨论题 9.按最小条件评定形状误差时,最小包容区域的形状和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形状要一致,最小包容区域的 宽度 或 直径 即为形状误差的大小。 ( 是 )8.按最小区域法评定形状误差,结果是唯一的。(不是)3.由于形位误差影响,孔轴的作用尺寸一定大于实际尺寸。 ( 不是 )2.轴的作用尺寸是在配合面的全长上轴的最大实体尺寸。( 是 )3.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是指: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7.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 的变动量,该 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8.评价形状误差时的最小条件是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