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515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文言文强化训练之文言句式【考点解读】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属于理解能力层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所谓“理解” 是指见了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后能辨认出来,知道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所谓“用法” 就是指能够用现代汉语的句式准确地翻译出这种文言句式。可以看出,无论是辨认还是翻译,考查的都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对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对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能准确理解,树必会影响他们对整篇文言文的

2、理解,有时会对文言文意思理解不全面,有时会曲解文言文的意思。所以这一知识点一直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文言文的重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知识点的难点在于:学生经常接触现代汉语,已经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见了文言文, 不能分辨出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而有的同学恰恰相反,误以为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处处不同;这两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对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和区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辨认出两种句式的不同是最主要的,因为只有辨认准确了,才会理解准确。如果辨认错误,理解必然错误。所以准确辨认文言文中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是学生理解这种句式的难点。【考势预测】201

3、0 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内容考查情况如下:全国第11 题( 1)倒装句,全国第11 题( 1)倒装句,广东第9 题( 2)省略句,山东第 13 题( 2)被动句,湖北第13 题( 2)被动句,四川第11 题( 2)被动句,湖南第10 题(1)判断句,天津第12 题( 2)倒装句,辽宁第7 题( 1)倒装句、省略句,第(2)省略句,安徽第7 题( 3)省略句,浙江第21 题( 1)省略句,第( 2)倒装句,江苏第8 题( 1)省略句、倒装句, (2)判断句,(3)判断句,上海第19 题( 1)省略句,(2)倒装句。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命题规律:1、理解与现

4、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然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国及各省市18 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 13 套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可见命题者对这一知识点的重视程度。2、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通过考查文言文翻译来完成。在这18 套语文试题中,没有一套是采用选择题方式来考查这一知识点,都是将这一知识点设置于文言文翻译中,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来检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在这18 套试题中,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共20次,其中倒装句7 次,省略句 7 次,判断句3 次,被动句3 次,可以看出,考查主要以倒装句和省略句为主。根据今年的命题规律,我们可以对2011 年该考点的命题

5、趋势作出预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然是考查文言文阅读重点。2、仍然会把这一知识点放置到文言文翻译中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做文言文翻译时注意这一知识点。3、四大不同句式仍然是考查的重点。所以考生一定要对这四大不同句式熟练掌握。【真题解析】2 一、 2010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 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 “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

6、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

7、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答:。(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答:。(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答:。【答案】( 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

8、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解析】在第( 1)句中,“敛以嫁时之衣”是倒装句,“以嫁时之衣” “敛”的意思,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同时该句还是省略句,“敛”后省略了代词“其”; “甚矣吾贫”也是倒装句,属于谓语前置,谓语前置的现象很少见,初中时学过“甚矣,汝之不惠。”一句,就属这种用法。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现代汉语句式,进行还原。 如果是省略句一定要补上省略内容,这样句子大意才能明确。在第( 2)句中,“抑吾妻之助也”是判断句,翻译时一定要加上判断词“是”。在第( 3)句中,“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也是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二、 2010 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

9、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3 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 “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 “使太守

10、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 有兵士解救之, 复苏, 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2、把文中

11、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答:。(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答:。【答案】(1)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2)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解析】在第( 1)句中, “请于朝”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而“留戍安吉”是省略句,“留”后省略了代词“其” 。这些在翻译时都是应该注意的。在第( 2)句中,“复投缳而死”是省略句,在翻译时,应该给补出主语“他”或“赵良淳” 。【方法攻略】1、

12、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副词“乃” “则”“即”“皆” 等表示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动词 “为” “是”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用“非” 来表示否定判断。如“予本非文人”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秦,虎狼之国” 。 (2)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13、。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用“为”“为, 所, ”或“ ,为所, ”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用“于”或“受 , 于, ”表被动。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用“见”或“见 , 于, ”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3)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句,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省略主语。如“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14、省宾4 语。如“竖子不足与谋” 。省介词。如“今以钟磬置水中”。省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4)倒装句。倒装句主要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等句式。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里, 宾语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放在动词的后面,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 在一定条件下, 就把它放在动词之前,这就叫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在疑问句中, 代词做宾语, 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 。b 在否定句中, 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未之有也”。c 借助“之”“是”等词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前面,“之” “是”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唯利是图”等。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

15、在动词之前, 但在文言文中, 常把状语放置在动词之后,这就叫状语后置。这类句子中的状语一般由“于” “以”等介词加上宾语构成状语,所以“于”“以”可以看作是这类句子的标志。如“以勇气闻于诸侯” 。定语后置。和前两种倒装相比,定语后置不是很常见,定语后置一般是“中心词(代词或名词)+(之) +定语 +者”这种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等。2、根据句式特点仔细鉴别。每种特殊句式,大多都有其不同标志。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尤其遇到根据上下文意思读不通时,应该考虑是否有特殊句式存在,然后调动自己对于文言句式掌握的知识,去仔细鉴别这些句子,看其是否特殊句式。3、精心组织答案。对和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考查一般

16、采用翻译文言语句的方式来完成,所以,在下笔动笔之前,考生一定要在演草纸上先将句子意思翻译出来,然后根据句式特点,精心修改组织答案,确定稳妥之后,再把译文誊写在试卷上。【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后语句。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梁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于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