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训练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77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训练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训练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训练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训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训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一)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 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B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简单地捉襟见肘,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改革监管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入手。 C金融危机的风声鹤唳,使得各大银行、企业债权人纷纷赶往企业收贷,资金链条越绞越紧。 D2009 年 4 月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 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使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9 年 3 月 28 日所进行的“地球

2、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 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 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B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 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C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 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D2009 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 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蜿蜓曲折的沙底小河,顺着山脚

3、涓涓地流着, 随着微风和涟漪的荡漾,宛如天真的孩子在欢笑。 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花纹般的微波,在那澄清的河水上泛起 水面可见来往穿梭般游逛的一群群小鱼儿一群群小鱼儿,来来往往穿梭般地游逛 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被夕阳倒映在水里的嫩绿的杨柳 A、 B、 C、 D、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每问不超过10 个字。2 月 6 目,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20 个教改征求意见的关键问题,其中高中 是否有必要取消文理分科,以及其可行性被列入其中。一时间, 该问题成为网络上讨论的焦点。下面是一些网友的代表性意见: 学生: 我认为高中应该分科。高考要考6 门已经够难应付了。如果不分科学9

4、 门,要是 高考不考谁费力学呀? 家长: 强烈建议不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理由只有一个:孩子太累了, 分科可以让孩子 负担小些。 高中教师: 有的学生在文科和理科里都有喜欢的科目,如果分科的话,顾此失彼, 很难 取舍。 大学教师: 由于过早分科, 导致教学上有部分时间需要对文理学生分别阐述基本的文 理知识,既消耗时间又讲不透彻。 可见,支持分科者认为文理分科反对分科者认为文理分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断桥 ” 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 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 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 西湖十景之 “ 断桥 ” 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

5、断桥 ” 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 音“ 段桥 ” 解释为 “ 段家桥 ” 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 断桥 ” 下就说 “ 又名段家桥 ” 。但因为在 “ 断桥 ” 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 断桥 ” 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 不断之 断桥 ”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 归诗云: “ 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 明邵经邦断桥诗云:“ 闻到桥名断, 从来金勒过。 ” 清顾于观 南楼四咏 诗云: “ 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 可见 “ 不断之 断桥 ”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未断,为什么称为“ 断桥 ”

6、 呢?据考证,这里的“ 断桥 ” 实即 “ 簖桥 ” ,而 “ 簖桥 ” 则 是与捕鱼蟹之 “ 簖” 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 生殖洄游, 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 簖” 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 簖” 爬上来, 以求越过下行, 而渔人就在 “ 簖” 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 笼的 )。 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 有“ 村村作蟹椴, 处处起鱼梁 ”( “椴”亦可作 “ 簖”)之语。清潘衍桐 两浙车酋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

7、 由武原至梅里诗云: “ 沿 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 这里的 “ 簖轿 ” 就是指与放置鱼簖、 蟹簖有关的桥, 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 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 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 白堤 ” 。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 白堤 ” 也便成为一道天然“ 鱼梁 ” 。渔人在 “ 白堤 ” 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 以方便 捕捉鱼蟹

8、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 簖桥 ” ,也在情理之中。 张祜的诗句中写作“ 断桥 ” , 因为那时 “ 簖 ” 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镠筑垾海塘以来, 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 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断桥 ” 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 断桥 ” 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 断桥 ” 考 ,有改动 ) 注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5.下列选项中关于“ 簖桥 ”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簖桥 ” 是与渔人

9、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蟹的“ 簖” 相伴的一种桥。B “ 簖桥 ” 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C “ 白堤 ” 东端的 “ 簖桥 ” 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D “ 簖桥 ” 在张祜的诗中写作“ 断桥 ” 的原因是那时“ 簖” 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 使用。6.下列不属于用 “ 簖” 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 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C 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了。D 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

10、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B西湖十景之 “ 断桥 ” 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 断”“段” 谐音而被称作 “ 段家桥 ” 。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 不断之 断 桥”。D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一)答案1B(“捉襟见肘”的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用于此处不恰当。) 2B(A 项, A“传递”与“作用”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 “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的权利” 改为“让大多数学生接受

11、高质量教育”或 “让大多数学生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权利”。D项,语序不当, “一系列”应提到“促进”前面,让数量短语置前。3、C(关键是各分句的结构一致,语段在内容上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情景)4支持分科者认为文理分科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反对分科者认为文理分科阻碍学生全面发展。5.C 原文中说“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应该有两种6.D 注意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 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和第五段 “五代以后, 特别是自吴越王钱镠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几个句子。7.D 原文只是说有这种说法,没谈这种方法很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