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7963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37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南京物理中考指导用书答案(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中考指导用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声现象 双基回顾 1振动 声源 固 液 气 真空 能量 2音调 频率 响度 振幅 音色 3声源 传播过程 中 人耳 4超声波 次声波 超声波,例题分析例1 C点评: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注意区别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题目的要求改变,还可以考查物理研究方法和声音的特性如:甲、丙实验中体现了“转化和放大”的方法;乙实验中体现了“理想化的思维方法”利用甲实验还可以考查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丁实验可以考查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2 D 例3 C,复习练习一1

2、-5 D B B D D 6-8 A B D 9空气 固体传声(或骨传导,或棒传导)复习练习二11. B 12. C 13. D 14. D 15. (1)电磁波(2)声源处16.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双基回顾 1.固 液 气 冰 水 水蒸气 铁 氢气 2.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10C 0.10C 体温计 370C 3.增大 减小(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升华 吸 熔化 吸 汽化 吸 凝固 放 液化 放 凝华 放 4.蒸发 沸腾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雾、露、“白气” 5.晶体 冰 需要 不变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需要 升高,例1. D点评:新课程

3、标准中提出: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并能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依据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通常物质的温度在熔点以下是固态,沸点以上是气态,介于熔点和沸点之间是液态,例2.C点评:本题涉及液化、凝固、凝华,这些过程都要放热,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空气中的水蒸气如果遇到冷的物体就可能发生液化现象或凝华现象,遇到高温物体则不会所以水滴和冰花会出现在高温水蒸气的这一侧水能否凝固要看是否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同理,冰能否熔化、水能否沸腾都要满足熔化条件和沸腾条件,例3 (1) B (2) 96 (3)水

4、较少(或水的初温较高、加了盖子)(4) 98 小于 (5) (b) (a) (6)图略(7)水从第4 min开始沸腾,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8)不能 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9)C点评:此题是以水的沸腾为主线的一道大题,从实验装置的安装、眼睛看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进意见、对表格和图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加深了理解和应用另外,还可以将该实验与“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进行对照和比较,形成知识的迁移本题要求对与实验有关的各部分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复习练习一 1. B A C B D 6. D B D B 10凹形 固态的碘直接变成了气态的碘(

5、固态的碘变少,紫色的碘蒸气变多) 升华 吸收 气态的碘直接变为了固态的碘(气态的碘变少,固态的碘变多) 凝华 放出 上面顶部内壁聚集的固态碘比下面底部内壁聚集的固态碘多,11. (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观察示数时视线没有和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 -22 38 12. (1) 00C 3 增大 (2) DE 吸收 (3)固 固液共存 液 13汽化(蒸发) 吸 凝华 液化 放 熔化 14. (1)气 (2)液(3)固(4)固 液 固液共存,复习练习二15. D 16. B 17. D 18. C 19低 凝华 吸 20. (1) A,C (2)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21. (1)比

6、热容(2) D (3) B (4)描点作图(注意连线时要“平滑), 如图答2-1 120 (5)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第三章光现象 1.自身发光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通电的白炽灯、激光 2.色散 绿光 3.热 使荧光物质发光 红外线 4.均匀介质 影的形成 小孔成像(其他合理也可) 5. 3108 真空 大于 6.正立 等 大 虚 相等 垂直 不能 没有,7.可以成像 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光污染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 8.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 AO OB ON 2 3 9.同一平面法线 等于 10. (1)平滑 仍平行 (2)粗糙 射向不同方向(3)

7、光的反射定律,例1 乙 点评: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光学现象,此类问题可以找到通过某点光线的传播情况,确定所形成的亮点或阴影,再进一步解释所发生的光学现象,例2.(1)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小琼是根据见到的桌面上纸上的“米老鼠”的虚像轮廓描绘的 (2)作图见图答3一1,从A点向镜面作垂线,延长垂线至纸面,在纸上标出像点A,注意作图的规范性,垂线应用虚线表示点评:本题同学们容易错答为:小琼是根据桌面上纸上“米老鼠”的影子描绘出来的,造成错答的原因是混淆了影与像的成因本题作图的另一种方法是,从A点任取两条向镜面的人射光线,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例3 A 点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作为两种反射方式,都遵守

8、光的反射定律,只是由于前者因反射面光滑而反射光在特定方向较集中,后者由于反射面粗糙导致反射光分散,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在于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例4答案见图答3一2点评: 解答本题要注意: (1)作图画线要规范, 且尽量要准确,还要明确 虚线、实线及箭头的有关要求; (2)重视法线的作用,复习练习一 1. D 2. A 3. A 4. C 5. B 6. D 7. B 8. D 9反射 直线传播 10直线 A 11丙 乙 甲 12顺 700 13见图答3一3 14见图答3一4,15.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

9、将纸板B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复习练习二 16. A 17. C 18. 3 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 一样大 19. (1)调整台灯的方位 改变光的反射方向 (2)在玻璃板上垫较粗糙的纸(或布) 让台灯的光射到纸(布)上时发生漫反射 20. (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 (2)自己的站位 (3)自己的站位到玻璃屏蔽门 刻度尺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 双基回顾 1改变 折射 海市蜃楼 水中筷子变“折” 看到的湖水深度比实际的要浅(其他只要合理也可) 2法线 AO 2 OB 3 OC 6 3. (1)同一平面法线(2)零

10、 增大(3)小于 大于 (4)是 4凸透镜 凹透镜 厚 薄 薄 厚 5会聚 会聚透镜 发散 发散透镜 焦点 F 焦距 f,6. (1)两侧 同一高度(2)物距 u 像距 v (3)见下表 (4) u= 2f处 U= f处7凸透 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 8凸透 倒立 (1)前方 凹透 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2)后方 凸透 将光会聚,从而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例1.虚 能 点评:折射成像造成视觉偏差在生活中事例很多,解答这类问题应注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相应的光的折射光路图,帮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2.B 点评:本题答案易误选A,原

11、因在于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把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混为一谈,例3 (1)蜡烛上调(或光屏上调,或凸透镜下调) (2)右 放大 投影仪 (3)虚 C点评:(1)凸透镜成像性质由物距和焦距之间大小关系决定,因此弄清物距(或像距)与焦距之间关系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2)从物距、焦距、成像性质中两个条件可确定第三个条件,复习练习一 D 2. A 3. D 4. B 5. C 6. B 7. B 8. OA 300 玻璃 9 减小 增大 10光的折射 虚 右 虚 11两倍焦距 一倍焦距 12乙 凹,13见图答4-1 14. (1)上 (2)倒立 大于倒立 等大 实 焦距 (3)大于一倍焦

12、距小于两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复习练习二 15. C 16凸 凹 光变细后变粗 17甲 18见图答4-2(画出其中一条光路即可)19. (1)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发生折 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任选两个即可) (2)入射角相同时,玻璃中的折射角比水中的小不同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不同(任选一点即可),20. (1)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 见图答4-3 (2)只测一块镜片的焦距所得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21. (1)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放在了焦点上;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

13、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2)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 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刻度尺 米 m 秒 s 5X10-8 2. cm m s 3量程 分度值 紧贴 零刻度线 垂直 单位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运动快慢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 米/秒 m/s 6汽车在1h内通过的路程为72 km 20 144 汽车 7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8参照物 参照物 9运动的相对性 地面 10运动 静止,例1 (1)刻度尺有刻度的边没

14、有紧贴被测物体 (2)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记录测量结果时,没有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提示:在实际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线可以不作为测量的起点线,可以在刻度尺上选取任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但读数时要减掉前面的刻度值.),例2 步骤:(1)取一本物理书,除去封皮压紧,用刻度尺测出书本的厚度D; (2)数出所测的纸张的张数N; (3)用测得的长度除以纸的张数就得到了一张纸的厚度,即d=D/N 例3 静止 增大 例4 A(提示:经过6 s一甲车运动了1.2m,乙车运动了0.6m,则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在乙车前面0.6m处),复习练习一16 D D B A C B 7. 1 X 105 8. 1 mm 2. 602. 62 cm都可 9. mm 0.25cm2 10.公交车 40 11. 2:3 3:2 12器材:刻度尺、棉线 步骤:(1)取一根棉线放在地图册上,使它和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重合,并在两个端点做上记号;(2)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记号间的棉线长度为L; (3)根据地图册上的比例N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应该是s= NL. 13. (1) 180 km (2) 1. 5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