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7915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3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复习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整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角度认识问题与教材内容整合举例,讨论的主要内容,一、多维视角认识历史问题二、教材内容的整合三、思想史内容的复习策略,一、多维视角认识历史问题 山东省文综卷第27题(25分)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一: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答案二: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

2、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答案三: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以欧洲为

3、中心。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

4、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原因两种观点的解释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角度看原因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几种观点的解释从观点与立场关系的角度看结果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从中外不同境况的角度看结果,立意:辩证地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开放性与辩证性试题的特点,1.试题特点: 材料的新颖性 观点的多样性 问题的选择性2.功能: 可以检测考生知识记忆和理解是否灵活,认识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是否辩证, 有没有“求真精

5、神”和宽容的胸怀。,对复习的要求,概念性知识与知识结构的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方法历史现象原因和影响的多角度认识,历史观的变革,阶级斗争革命五种社会形态,文明演进现代化全球史观,历史()的整合,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专题内容分析,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

6、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思想史,科技史,文学艺术史,中国思想史内容之间的联系,教材相关课文的标题内容: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春秋战国:儒

7、家思想的产生、 西汉: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 宋明: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明清时期:儒学的进一步发展,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从民主共和到马克思主义思想 西学东渐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三民主义指导的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教材相关内容的标题: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第7课 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扩展,

8、(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西方思想史内容之间的联系,古代中西思想如何进行联系和比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孔子与苏格拉底 儒家与智者学派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近代中西思想史内容的联系,近代西方思想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 两者之间有何联系?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其他学习内容的思考:,1.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和近代科技的落后问题? 2.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繁荣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古代人文主义的传统精神 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和思想领域的深刻革命 专业的教育科研体系和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 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融合 3.怎样认识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问题?4.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基本的学习要求和价值取向,1.学习传统文化的要求 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2.学习中外文化联系的要求 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及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10、3.学习中外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民族意识 国际视野,中国心 世界眼 现代脑,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思想史、科技史和文学艺术史发展的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为什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为什么中国和西方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巨大? 上述问题对文化史专题的复了怎样的要求? 呈现思想文化表现 回溯其时代表现 分析其历史影响,例:从雅典的时代特征出发认识古希腊思想家的人文精神课程标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

11、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从时代背景入手理解思想文化的内容及其产生缘由与意义,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与其政治和经济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他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没有感觉、人们不可能理解任何东西。智者学派是什么时候什么地区的人?当时的政治局势

12、如何?智者学派为什么会在那一时期有那样的想法? 政、经、文,2.从思想家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认识其思想主张的特点,例:从明清思想家的经历和环境认识其特征课程标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如何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李贽的离经叛道 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

13、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中的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主张实学,放手经营工商业。,了解思想主张的表现,理解其产生的原因,说出个人的见解,如何认识李贽的“离经叛道”?,学术经历: 作为明朝心学代表人物王守仁(王阳明)再传弟子的李贽,深受其“致良知”思想的影响。成长环境: 李贽生活在海外贸易发达的泉州,祖父两代人都是伊斯兰教徒,受传统束缚较少。仕途: 为官二十

14、多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如何从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主张认识其儒家思想的发展?,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相同点: 三人都生于明朝万历年间 都有与明朝廷的腐败势力作斗争的经历 他们不仅亲身参与抗清的活动,也对他们所继承的传统思想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并为后世的学术思想带来了新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总结明亡的教训(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黄宗羲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提出了限制君权的主张 顾炎武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倡导经世致用。他在代表作日知录中,充满了各种批判和改革的意见。王夫之反对宋明的唯心主义,提出唯物主义;反对空

15、谈,主张实学,让民众放手工商业他们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是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对宋明理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从反思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时代背景)政: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传统小农经济受冲击。文:理学僵化,空谈误国(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倡导

16、务实学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王夫之:唯物、革新、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3. 从专题总结的角度理解思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儒家思想存在着前后相承、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 孔子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的理学和明朝的心学 古代的儒家思想近代的思想解放,中 国 古 代 儒 家 思 想 的 演 变,百家争鸣和 儒家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朝的程朱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明清之际 活跃

17、的儒家思想,“离经叛道”的李贽 三大进步思想家,春秋战国形成,汉朝 成为正统,宋明 发展为理学,明清时期的活跃,思想史内容的整合,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 (3)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可联系的角度 横向联系1:儒家思想的时代特征与时代政治、经济的联系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政局、经济与文化氛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的政局宋明的理学政局的变化、宗教的发展、文化的融合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政局的变化、思想家的个人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