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63787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作业:《背影》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请比较以下关于背影的教学设计,至少选择其中两篇,谈谈你的看法。背影教学设计张广武【设计思想】背影是传统篇目,其优秀的教学案例不胜枚举。笔者在教学这个名篇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和体会文章的复杂情感,包括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及儿子对父亲的复杂的情感,特别是经历了从不满到感激到思念的变化过程,探究这感情的变化原因,以期从中发掘出父爱、中年情结及人生感悟等多重主题。【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基本内容及写作思路。2. 通过言语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中深含的情感。3. 在情感分析中,尽可能地体味文章包含的父爱、中年情结和人生感悟等多重主题。【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教学时数】 1 课时【教

2、学过程】一、我们眼中的父亲走近父亲导语设计:我们首先来聊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老师是一个做父亲的人,很关心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印象,所以,想先听听你们对自己父亲的印象是怎样的。提示:父爱是慈爱与威严,果决与优柔,坚强与软弱,伟大与渺小等等交织着的博大深邃的爱。有一句诗说, “我们永远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其中的深意很值得咀嚼。而将父亲的背影演绎得最为成功、影响最大的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名篇背影 。二、学习“背影” ,整体感知大家都做过预习了,字词方面应该没有什么疑难了吧?那就让我们先从题目学起吧。文章的题目是“背影” ,请同学们看看,文中写了几处背影?请同学先在文中标出,

3、再给每一处的“背影”加一个修饰语。提示:文中一共写了四处背影。第一处(文章开头) ,不能忘却的、最难忘的背影等。第二处(第六段主体部分) ,望父买橘的、蹒跚的、艰难的背影等。第三处(第六段最后) ,混入人群的、远逝的、惜别的背影等。第四处(最后一段),晶莹泪光中的、思念的背影等。请同学们再简单说说四处背影间的关系。提示:第一处在开头直接点题,并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统摄全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处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具体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紧接着写了父子分手时的背影,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最后再提背影,充满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全文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使文章贯串一气

4、,浑然一体。三、主体部分的分析学习下面一起学习主体部分,看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抓住了人物特征性的“背影” 来写人物并表现主旨的。1.抽生朗读第六段,体会感情。2. 评析学生的朗读:语调、语速和轻重音的处理。3.分析“背影”特写好在哪里。2 提示:(1)善于截取典型场景画面。(2)运用素淡的笔墨、白描的手法以及感人的细节描写。(3)营造了特定环境、特定场合。(4)词语使用:动词和形容词。如文中“探” “穿” “爬”“攀” “缩”“倾”这一连串体现出行动艰难的动词及“蹒跚”“慢慢”“肥胖”等描绘父亲外型和动作状态的形容词,蕴涵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一腔爱子之情。总之,散文贵在真实,真实使散

5、文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个背影真实、含蓄、感伤,描画出一段打动了读者的“伤心”情景,正所谓“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对作品的艺术效果起到了强烈的烘托、渲染的作用,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经久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四、品味父子感情,特别是儿子情感的变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中这个买橘子的背影之所以感人,除去上面所说的写作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作者在文中融入了自己真挚的感情。阅读背影,我们总会被文中那浓浓的至爱亲情所深深打动。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课文,看看文中的父子分别有着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文句进行品析。提示:父亲:体贴,慈爱,无私,想念。儿子:不满,感激,自责,思念可以说父亲对儿子的

6、感情一直是体贴而无私的,但文中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却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重点学习最后一段文字,教师范读,从感情上给学生以熏染。再从文中找句子,揣摩父子关系的一度紧张以及多年以后,作者自己也做了父亲,并和父亲一样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个人奔波及社会动荡以后,对父亲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接到父亲的那封信时,更是百感交集, “情不能自已” ,写下了这篇至情之文。如果说父亲的那封家信是递给儿子和解的橄榄枝的话 (朱自清与父亲关系恶化,一度曾经到了决裂的地步,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找相关的语句,并引导他们查看相关资料,如朱自清传记等),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看做是儿

7、子对父亲的一篇忏悔书。化用鲁迅的诗句,我们可以说:“历尽奔波父子在,一信一文解宿怨。 ”当年父亲送作者的时候,已经满怀着对他的挚爱,只是作者当时还很难领会,总觉得父亲“迂” ,唠叨。而当八年后,作者也做了父亲,在父亲家书的引发下,对父爱以及父亲的一生才有了真切的感受。自己五年多来的奔波漂泊生涯(从1920 年至1924 年 , 北京大学毕业后的朱自清为生计四处奔波,先后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上虞、宁波等地辗转任教) ,凋敝的社会现状,特别是当年的“五卅”惨案,都给作者以巨大的哀痛。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感到了人世的凄惨与人生的悲哀,所以何以聪举背影为例,说它“通过一个简单的人物

8、形象反映出当时整个灰暗的世态”( 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1962 年 8 月 18 日文汇报 ) 。也就是说,文章写了父爱,同时也写了“父亲”这个角色,更有普通人的命运,值得我们去深思。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及早地理解父母之爱, 不仅能感激他们的挚爱,同时还能原谅理解他们的唠叨、迂腐甚至是无端的怒火。我们的父亲是社会家庭的脊梁,他们肩负着家庭社会的重负,又有个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有时是那么的高大,有时又是那么的渺小;有时是那么的坚强,有时也显得那么脆弱;他们是慈爱的,但有时又是那么的严厉甚至是难以理喻:所以说,“我们永远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希望同学们也能更多地理解他们报答他们。

9、(齐读最后一段课文,深化对文中情感的领会)五、为父亲写一句献词:父爱是_ 在品读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父爱之后,请同学们用诗的语言来抒写自己对父爱的认识。3 可以从课文和生活两个方面去寻找诗意。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文章说,“父爱,是簌簌落泪时/一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劝慰”;也可以说, “父爱是病床边/爸爸焦虑的眼神” 。提示:父爱像高山,巍峨高大;父爱是大海,深沉雄浑;父爱像部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父母至爱能有更多的理解,不要非得像古人说的那样: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后奉献给大家刘墉散文点一盏灯中的名言,希望同学们能够领会:“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

10、报爱,反而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背影“情感体验式”教学设计施黎明【设计特点】朱自清的 背影 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能体悟到这种情感不是靠老师的讲解可以达到的,本设计以“情” 为主线,通过设置情境感知亲情感悟亲情表达亲情等教学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体验、 合作交流中感受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设计步骤】一、初读课文,感知亲情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本文主要写

11、了什么事,着力表现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读了课文之后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前两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致达成以下共识:本文主要写了在祖母去世、父亲赋闲、 家境惨淡的情况下,朱自清父子浦口送别的事,着力表现的是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初读感受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必多加评论。二、再读课文,感悟亲情(一)感受亲子之爱1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课文是通过着力描写什么来表现主题的?题目“背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发言后明确:文章通过着力描写父亲的背影来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题目“背影”在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2跳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背影的文字,思考并讨论下

12、列问题:文中出现几次“背影”?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明确:总共四次;最感人的是父亲买橘子的背影。3细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背影的语句。小组讨论:这段文字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达到感人目的的?学生自主阅读、 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作适时的点拨,引导他们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可能会有以下阅读体验:本段文字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写父亲,突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在写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之前,有对父亲的肖像描写: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父亲当

13、时的穿着是非常简单朴素的,这和当时家中光景惨淡有关。但值得注4 意的是即使在如此惨淡光景下,我却有一件“紫毛大衣” 。爱子之情可见一斑。 “父亲是一个大胖子”暗示其攀爬月台的艰难。背影的特写镜头运用了细腻的动作描写,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聚焦中,形成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除此之外,这段文字中还有父亲的几句简短的话,朴实却很感人:“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儿子

14、也劝父亲可以走了,但父亲觉得自己还应为孩子做点什么,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叫孩子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可见父亲对孩子的关怀是多么的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可见父亲担心儿子路途安全,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一位“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4再次深情朗读这一段。5作者除了在第六段中提到了背影外,文中还有三处提到背影,请说说它们的作用。6 刚才同学们已感受到了文中父亲的语言虽简洁朴素但很感人,这样的句子课文

15、中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二)领悟念父深情1父亲对儿子的爱,我们已经感受得比较深切,父亲的背影也已镌刻在作者的心田上,可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否是作者在与父亲分手之后就写下的呢?时隔多少年?(七八年)2什么事情是朱自清记忆的触发点,让他情不能已地写下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呢?(一封信)3齐读信件内容,点拨关键语句。(恐大去之日不远矣)4静心体会作者当时读这封信时,内心对父亲的情感应是怎样的。(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复 杂的,既有感动、怀念,又有对当时因年轻不大理解父亲一片深情的自责。)5作者自责的心情可以从文章的哪些语言中感受到?最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 当我们年轻时, 个性张扬的我们也许

16、会不懂得父母那蕴含在细微言行中的深沉的爱,当我们长大成人,自己为人父母时,甚至是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后,我们才开始真正懂得感恩,但这时我们的父母已垂垂老矣。所以让我们现在就去发现和理解他们,并尽自己所能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吧!三、回首课文,深入探究背影 写的是父亲送别远行儿子时的一番情景,写的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语也朴实简洁,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深受感动,此文也成为抒写父爱的经典名篇。原因何在?请同学们再次深入地品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可从文章语言、思想感情、材料选择、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四、深情回眸,表达真情1朱自清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到父爱,从而感念父爱。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背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理解。它或许是清晨你走出家门时的一声叮咛,或许是你遭遇失败时的一个拥抱,或许是你临睡前的一杯牛奶 , 只有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才能捕捉到父母这些具体细微的言行中所包含的深情。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请把它写下来,与我们共享。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