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63748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带头人研修报告前郭一中齐立志研修宗旨 : 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以“有效教学,合作共赢”作为团队研修的宗旨。吸收前郭县第一中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着眼教学相长,积极探索新课程下的语文学科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交流过程中,力求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关于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解答策略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研究方向 :从字词句段的赏析入手,引导学生在名篇佳作的研读过程中,发现文学、文字的魅力,领略中华灿烂文化之美;乐于仿照精美的阅读篇章再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学习用朴实无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反映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场景;明确初中生应该用作文来表达自己对自

2、我、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热爱。研修成果 :课堂教学精讲精练,尽可能地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实施与个人专业化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实现教师间协同发展,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动引领作用,本人借助松原市第四批学科带头人的培训活动,从 2014 年 11 月到 2015 年 7 月,带领前郭县5 名中青年语文教师,结成研修伙伴。以“有效教学,合作共赢”为宗旨,沿着现代文阅读指导、读写结合的指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条主线,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研修团队中青年教师协同搞教学研究,中年教师有杨帆、司学辉两位同志,青年教师有吕品

3、、梅雪艳、胡春兰同志。六位同志团结一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心钻研,在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人学习规划等方面下功夫,捕捉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寻找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效途径。每位参研教师坚持写教学案例。每学期做教学随笔十篇以上,记录教学中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客观地分析教学尝试及其意义过程中。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得失与不足寻找改进措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我们都撰写上万字的教学论文,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司学辉老师每年都在省市级教学刊物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如、 ,杨帆老师的教学成果显著,先后多次在松原市做示范课,到乾安、长岭等地送教下乡,将自己在作文指导、名著导

4、读等方面的教学模式与同行们切磋, 获得了好评, 受到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杨帆和司学辉两位老师还被选为“松原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总结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归纳现代文阅读指导的具体做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感受语言的优美” 、 “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因此,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

5、,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 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呢?我认为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内蕴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要以读为主, 注重引导学生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 去表情。但在如今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而且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

6、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去读,去悉心品味,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品味出语言的情感,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肖复兴的散文喝得很慢的土豆汤感人至深。由于月考时间紧迫,许多同学粗粗阅读、匆匆答题,因此遗憾地失了不少分。当我们师生再次深入文本的时候,我们确定:借本文的阅读题讲评,复习巩固记叙类文章相关题型的答题策略。为帮学生解析答案,指导解题方法,有几个细节与大家分享:1、第 4 题, “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 (4 分)分析: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

7、,引发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归结如下: “分析原因”题解题策略主:纵观全文,把握主旨;分析题干,看清要求;锁定区间,找准句段;筛选组合,定向表述。2、第 6 题,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3 分)我们可以做出参考答案: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从而得出结论: “词句的含义”题解题指导:根据语境,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具体);根据语境,分析特殊用法(形象平实);根据语境,挖掘深层含义(含蓄明确)。3、第 7 题,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

8、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4分)答案:喝土豆汤的这一刻, “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温暖了小姑娘的爸爸,弥漫了整个小餐馆;由此“我”想到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异地,离别时间久远, 但亲情不会淡化,只会越来越浓,亲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词句的含义”题解题指导:整体理解,咬文嚼字4、第 13 题,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答案:紧扣文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层次结构分明。深化文章主题,突出了亲情的美好与温馨“词句的作用”题解题指导:结构上:伏笔、铺垫、照应、总起、总结、过渡

9、(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点题、线索内容上:表情(表现情感)达意(突出中心、人物形象)5、第 16 题,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 写出他们 “彼此嘱咐” 的神态、话语。(5 分)学生答案示例:父亲没有了往日的严肃,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儿子: “儿啊,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一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爸妈会好好在家中等你归来!”“是啊,儿子!”儿子眼眶湿润了: “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学成回来! ”“人物描写”题解题指导:其人,闻其声,思其所思;临其境,感其情,言其所言。(三)小结: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要

10、点:整体阅读,把握人物、事件、主旨;研读题干,明确角度,看清赋分:咬文嚼字,理解词句的含义、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尝试过程中,我借用一篇优美的现代文中的话说“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只有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学习者、有思想的人、可改变的人,那么我们才会更尊重学生人格和学习的能力。在讲评完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之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一篇名为别踩疼了雪的优美散文,结束语是这样讲的:“老师想为本堂课上的两篇有关亲情的两篇散文的拟一副对联。老师拟了上联,请同学讨论拟个下联,并拟个横批。”这一活动不但拉近了师生距离,也

11、将相关联的两篇现代文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课程的生活化、艺术化。我们最后修改成一联,堪称完美:上联:碗碗浓汤诉牵挂,下联:片片白雪寄哀思。横批:亲情永恒(老师拟)多元探读,在读中品味语言的意蕴。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 读出语言的神韵, 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如吕品老师

12、在教祁黄羊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他的令人敬佩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如“祁黄羊两次和晋悼公的对话”就采用了设置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多元朗读:当祁黄羊为晋悼公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时,他的亲朋好友会对他说: “”;解狐知道后会感慨地说: “”;当祁黄羊再次向晋悼公举荐他的儿子祁午时,当时在朝的大臣会说:“”,他的儿子知道后又会想: “”。对于文中祁黄羊的品质则通过身临其境地读去感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是否

13、能表现出祁黄羊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 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仰慕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对美的言语的鉴赏能力。三、推敲揣摩,在读中理解语言的内涵。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14、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 学生在品读文章时, 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如遍地筛子这篇课文,它不但叙事是美的,而且思想内涵也是美的,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朗读技巧力求充分表达出个人对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景仰,教师可抓住一些重要词句运用朗读的技巧,如:重音、停顿、连贯和语调等做一些必要的指点,

15、使朗读发挥出最完美的感染力,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声,”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好地在读中理解了课文语言的内涵。四、搭建舞台,在读中达到语言的积累。朱熹说过:“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也就是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程度。因此,上课时不可开始只让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诸如“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之类理解性的问题,更不可让这位学生读完课文,就去讨论那个问题,课文本身就不管了。课文先要读正确、读流利,语感才能得到初步的培养,语言也才能初步积累起来,这应该是每个学生都首先要做到的。而后才能精读课文,让学生发现课文的重点、难点,适时地转移到“点”

16、上去读,进一步积累语言,而且有所领悟。“点”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话。 “点”上的教学依然首先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然后才能领悟含义或表达方法,这时可以进行说与写的练习,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更有效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如荷花一文中写公园里的荷花开了的一段,就可以安排复述性的练习: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子。 )荷花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 -(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像要破裂似的。 )这样的说与写,实际就是背与默,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运用中活记活背。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课文后,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进一步吮吸课文中的语言营养。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词句,适当改变句子、段落的表达形式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语言的积累。然后还要再回到课文整体上来,让学生熟读课文,甚至背诵。熟读成诵的形式也要根据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