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4666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5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14短文两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短文两篇,比较阅读,自学检测,一、了解培根和马南邨二、字词,给下列生字注音:怡( )情 统筹( ) 藻( )饰狡黠( ) 诘( )难 要诀( )蒸馏( ) 劝诫( ) 滞( )碍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嚼,咀嚼( ),味同嚼蜡( ),好,好读书( ),读好书( ),y,chu,zo,xi,ji,ju,li,ji,zh,c,hu,ju,jio,ho,ho,文采藻饰: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咬文嚼字: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开卷有益:,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自大

2、:十分骄傲。,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理清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培根谈读书,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信息,补全课文的结构分析,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_,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_,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

3、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 _,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正确目的,即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方法,作用,阐述第一层论证思路,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2、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阐述第二层论证思路,1、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2、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3、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

4、文、做笔记结合起来。,阐述第三层论证思路,1、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2、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反面指出其偏向,正反对比、比喻论证,读书方法,主张,提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读书作用,皆成性格,弥补缺陷,比喻论证,本文的结构思路,举例论证,推敲细思、或浅尝、或吞食、或细思,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理清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马南邨不求甚解,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

5、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全面解释“不求甚解”。,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8):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做了否定。该部分全面解释了“不求甚解”的本意。,第三部分(9):提出自己的

6、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论证方式,培根谈读书 立论 马南邨不求甚解驳论,关于驳论文,1、什么是驳论文?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就是驳论文。 2、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3、写作思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指出路。 3、本文驳的是论点、论据,还是论证?文章的靶子是哪句?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本文是如何反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驳的是“论点”,先摆明批驳的靶子,说出自己的见解,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

7、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树靶子,作分析,亮观点,注意: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驳论时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有什么作用?,从态度上说明,从方法上说明,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3、引陆家山的话,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

8、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正反对比,论说周到。,进一步证明,引用论证,不求甚解,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举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驳论,小结,主题,培根谈读书:通过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和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马南邨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王国维谈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思想内容上:相同点:都是谈论读书相关的问题,都表达了作者诚恳的期望:好读书,读好书。不同点: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

10、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 写法上:相同点: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说理为主。不同点:1、论证方式上:谈读书是立论性的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2、论证方法上: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不求甚解中运用了引用论证。 语言风格上:谈读书语言风格古典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警句迭出。不求甚解用语简约,娓娓而谈,生动形象,逻辑严密。,写作指导“反弹琵琶”作文法,“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所谓“反弹

11、琵琶”作文法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例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的局面。,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使用得巧,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12、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二、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三、“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反弹琵琶”作文注意事项,“杞人忧天”新说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杞国有个

13、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 不是吗?“杞人”因“忧天”而遭世人嘲讽,成为“庸人”“愚者”“神经不正常”的同义词,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杞国无事忧天倾”者也。 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为这个遭世人嘲讽的 “忧天”的“杞人”鸣不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并非永久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裂的想

14、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如此看来,“杞人忧天”成为千古笑谈实属历史性的误会。 如用现代 人的思想 和观念来看待“杞人”,他的这种“忧天”称得上是“居安思危”,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精神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赞扬。而那些怀着“天塌下来高人顶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心态的人,和“杞人”相比,的确有失现代人的身份了。,例文欣赏:,看看我们周边的某些人吧,明明知道办工厂要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就 是舍不得拿出钱来治这“三废”。工厂一开工,环境污染问题便充分显示出来:往日清新的空气变味了;蓝天白云消失了;池塘小河里的鱼、虾不见了;晴朗的夜空中,星星被乌

15、云遮住了光辉这些人,把个人的利益建立在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他们不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它,我们何以能生存下去?因此,我们的确应该具备一些“杞人”的忧患意识了。 目前, 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全民行动。让我们多具备一些“杞人”的忧患意识,忧忧天,忧忧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点评:这是一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写成的议论性的文章。作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弹琵琶”,从成语“杞人忧天”阐发出与之相反的一个论题:“杞人忧天新说”,古语今用,富有个性和创意。文章选材新颖,立意奇巧,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读后给人以警示和教益。,作业,用“反弹琵琶法”把P127的材料改写成一篇500字的驳论文。遵循”树靶子作分析亮观点“的套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