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665354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小兵:2015版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的思路,历史,当前,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将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程改革 的重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 修订时,亦将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重点。,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 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

2、型,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和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 精神,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什么是核心素养,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 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一系列教育政策 和思想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 最关键的素养,强调其对于每个学生的“整体效应”。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 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和整

3、体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经过学生后天的学习可获得, 即可教、可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了适应社 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等多方面要求。,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保证。一个积极的社会参与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发展良好的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

4、会、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需要心怀天下,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包容精神。,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自主发展的人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效地解决实践问题;能够有效地反思与调控自我,主动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行动的能力,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价值。,自主发展,文化修养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基础。语言、科学、艺术、历史等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来的。只有通过文化的修习和养成,人类才能传承并创造文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化修养,学生

5、核心素养的总框架,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三,历史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 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 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

6、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确定历史核心素养的依据,对历史进行认识,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 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 价值观,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7、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时空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时空观念,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

8、的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史料实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并使学生形成实证意识,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史料实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及

9、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事加以理解,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历史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是使学生能够将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理解的高度,更好地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认识,进而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学生通过对历史的理解,形成自己对个人、地方、国家和世界的正确看法。,历史理解,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

10、去的阐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历史,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评判是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也是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历史解释,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解释能力,是使学生接触不同的史料和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学家和他人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方式形成对历史的解释,并探讨他们的意图,评价各种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体系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下,通过对

11、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评判,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学生能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评判,也是其历史学习自主性、创新性的一种表现。,历史解释,历史研究所追寻的是求真、求通、立德。“求真”指的是对历史的探究是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求通”是指“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立德”是指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取向,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任何对历史的阐释和评判,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历史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是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具有关注人类和国家命运的情怀,能够对

12、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历史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表现描述,历史核心素养表现描述,学业质量标准,四,学业质量标准,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

13、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的表现程度 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的水平层次 不同水平之间的区别与递进发展 使核心素养的表现能够测量评价 初中与高中阶段标准水平的衔接,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1.标准暂定为四级,水平1为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2.水平2以上的等级,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表现。3.暂时以3级水平为合格水平。,历史的时序观念,知道历史的时间划分,以 及时间的顺序性和持续性,运用时间术语并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间下进行认识,区分时代的

14、特征,能辨识各种时间概念和分期方式,运用历史时间术语和分期方式进行自己的历史论述,历史材料的运用,知道史料的类型,并能 读懂所提供的文献史料,了解史料的性质及价值,并掌握获取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判断史料的价值,在自己的历史论述中能 正确运用史料进行论证,学业质量标准汇总,学业质量标准汇总,学业质量标准汇总,学业质量标准汇总,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重心,改变以往对历史 知识记忆和复述的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突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国外的历史课标相比,一是更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出 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表现;二是突显了中国特色的 历史教育的本

15、质和功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意识。,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制,五,历史课程,根据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统一设置。 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专业倾向和个性发展需要设置。 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宗旨,坚 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从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和多个角度组织内容。,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用唯物史观阐释

16、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要有助于课程总目标的达成,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依据,必修(B),选修(X),选修(Y),中外历史概览内容B1 中国古代史 内容B2 中国近现代史 内容B3 世界史,模块X1国家制度与治理 的演进,模块X2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模块X3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程,模块Y1史学入门,模块Y2史料研读,中外历史概览,国家制度与治理的演进,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程,史学入门,史料研读,基 础,递 进,拓展,延伸,专业发展, 解决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 初中历史是以点线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高中则采用专题方式,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 解决现行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的问题如必修课时序性不强,内容较深;必修与选修内容有的重复;内容体系与高考大纲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