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3413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 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古代统治者采取“均田”或“限田”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3以下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天四川省境内的是 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六辅渠 4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 68 名,占全国总额的 61。而元明清三代全国共 有状元 194 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 26 名,占全国总额的 134;南方状元则有 168

2、名, 占 866。以上数字充分说明了 A文化发达的农耕民族取代北方游牧民族成为统一王朝的统治者 B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 C封建统治者在录取人才时采取向南方倾斜的政策 D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的文化重心随之南移 5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 45 倍,据十三世纪 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 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6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而中国人

3、用焦炭作燃料冶炼 金属,始于 A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南宋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陶器是中华民族祖先首次发明的 C古代的中国棉纺织技术世界领先 D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8马克思说:“在 18 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 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哪一时期 A唐代 B元代 C明清 D民国初年 9.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 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据此判断作者王应奎所处朝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

4、元朝 D清朝 10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1 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 与铺又次之”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12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与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以下政策中有利于 商业发展的是 A汉高祖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B汉武帝“算缗”和“

5、告缗”政策 C中唐以后的官商分利政策 D明武宗下令“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 13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 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开通 D蒙古人西征 14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 年 10 月 12 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 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 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1522 年 9 月 6 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

6、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 18 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褒奖勇士的原因是他们 A最早绕过非洲最南段,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第一次达到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16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 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 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7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下列对殖民主 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殖民主义促进了欧洲的兴旺 B殖民主义扩大了欧洲的资本积累 C殖

7、民主义的出现是历史倒退 D殖民主义是殖民地的灾难和祸害 18右图所示的是世界近代史上一种著名的贸易形式,该贸易的影响不包括 A使非洲得到迅速开发 B促使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使西欧大西洋沿岸许多城市兴盛起来 D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192010 年 5 月 1 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 新成果。就 1851 年第一届世搏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 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 A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A机器生产取代

8、手工工场劳动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2219 世纪晚期,人类开始利用的新能源有:石油 煤 电力 原子能3A B C D 231858 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漫 画,题为“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 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

9、强盗频繁出没 C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生存,借此警醒世人 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2418 世纪 70 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 1:2。到 19 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 2:3,造成 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B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 “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 25 “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 (对这些人文 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自然资源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需要 C

10、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61895 年美国 300 多家大垄断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 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27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下列关于世界市 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B冲击瓦解着东方各国旧的经济,客观上促进东方各国近代化 C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使全球化达到了最高水平 28据中国海

11、关统计,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末的 20 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 27%。到 90 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 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2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开并日益商品化 30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

12、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 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 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 “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31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依据在于4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工业生产技术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321896 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

13、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 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加强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33. 创办于 1907 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 ,曾两度倒闭。1913 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 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 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34日伪政权破坏沦陷区经济的

14、主要方式不包括 A对工矿业实行“军事管理” 、 “委托经营” B控制和垄断金融和内外贸易 C统购统销的“经济统制”政策 D掠夺劳动力 35下面是 18361838 年与 1894 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18361838 年(平均每年)1894 年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内销165.2976.78171.4844.32 外销5023.22215.4455.68 产量215.29100386.92100 由此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B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状态 二主观题(共两大题,共计 30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6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 1 分,答案请按序号写在答题纸上。答案请按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 (1)明清两朝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到顶峰,但也就此停滞不前。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 落后于西方,其具体表现为中国(清政府)西方(英国)经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化程度高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外交 思想文化民主、科学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2)两次工业革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包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