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2498131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考题 1】(2010 年山东卷)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考生对意识的理解。【名师点拨】C。在本题中,首先要弄清楚这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反映了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故排除 A、D两项。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实践决定的,B 项说法错误。故选 C。【考题 2】(2010 年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

2、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 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 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 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 “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

3、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 年 3 月 10 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 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认识 的特点。【名师点拨】本题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本题,首先找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其次,结合材料进行作答。【答案】(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

4、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1(2009 年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 A 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

5、 B 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 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 D 项错误。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2008 年广东卷)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答案B解析泰戈尔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A、C 两项只强调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的主旨。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 项中的“以谬误为基础”的说法明显错误。故选 B。

6、3(2009 年全国卷)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CBD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物质的依赖,也应排除。故选 A。

7、4(2008 年海南卷)“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认识能正确的实践目的是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CBD答案B解析千百年来,“嫦娥奔月”作为一种理想激励着人们对航天事业的研究,推动了相关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正确。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正确。科学实践和认识要获得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具

8、体客观条件,分别夸大了认识和实践的作用,是错误的。5(2008 年广东卷)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8 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非常明确,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作答的关键是要结合材料。作答时可分

9、三步:结合材料一说明要尊重客观规律,结合材料二说明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两则材料说明方法论要求。答案(1)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2)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

10、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教材 P50)(1)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想一想,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什么关系?提示:(1)经济 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又好又快”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做到“三个协调 ”: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 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 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2)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真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

11、 段基本国情具有指导作用。2(教材 P51)为什么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强调求真务实精神?其哲学依据是什么?提示:党和国家领导 人之所以高度重视求真务实 精神,就在于只有尊重客观规 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从中国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践,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求真务实 精神的哲学依据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作为认识 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认识 也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3(教材 P51)(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说法?提示:(1)上述材料说明:做任何事情不能只从主观出发,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即一切从实际

12、出发;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 律办事,违背规律要受到惩罚 。(2)略。典型例题环境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原因在于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能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

13、,谈谈从“人类反叛自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得到哪些启示?(16 分)学生抽样评分标准(1)要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4 分)(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重视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作用。(4 分)(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从自然界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然界所能承载的能力,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4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加快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环境,尊重环境的

14、自然规律。(4 分)教师评语(1)漏掉了意识能动作用的要点。(2)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说明的要点是多余的。(3)漏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要点。方法总结本题以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经验教训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相关哲理的理解和运用。此类题型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其特点如下:一是要求结合材料谈启示,包括哲学原理、方法论要求等。二是限制答题的角度,如从认识论角度,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等。解答此类启示类主观题,首先要在设问中把握准答题的知识范围、角度,然后组织答案,组织答案的关键是找出哲学原理与材料的对应点。注意答案与材料不能是“两张皮”。本题中,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题目的设问,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二要认真解读材料,找出人类受到大自然报复的原因,据此找出相关哲学观点,从哲学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上去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