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8467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精品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王羲之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课文学习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 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 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 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 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 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 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 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 誉之为书圣。课文学习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非常高,兰亭

2、 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为“天下第一行 书”。另外,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 法的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 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引入课文2.学生反馈预习情况,字,词,句的理解,思 想大意的把握。1.听录音并朗读课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

3、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 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王羲之讲解课文标题理解1.兰亭的由来2.兰亭集序的由来3.序字词理解去看 看吧兰亭兰亭:东晋时期会kui稽j郡山阴(

4、今 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 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 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 汉 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 ,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返回返回兰亭集序怎么来的?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 为修禊(x)。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 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 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 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 ,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 时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

5、九岁的王献 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 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 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返回关于序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 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 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 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 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 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 ”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 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 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 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 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序书序赠序自序他序返回预习检验 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 长 高 旁边,水边 热闹 繁

6、多用来的原因动词,穷尽 交往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修禊修禊事也列坐其次更多有的人;会面乃,竟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懂得本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等同原因“犹”,如同,好像对;这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每览昔人兴感之由齐彭殇为妄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曾不知老之将至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前进课文结构兰亭集序 记会 慨叹 明意 写景状物 畅叙幽情 所遇既倦 所欣已陈 终期于尽 昔感合一 虚诞妄作 乐 痛 悲 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

7、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感情线索 : 小故 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赏析第一、二自然段1.朗读1,2自然段. 2.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 是怎样的一个集会.前进地胜事趣时美兴雅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 湍,映带左右返回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 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 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

8、下,若觞 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 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 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 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 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 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返回鉴赏: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 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 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 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 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 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 了

9、介词“于”。返回鉴赏: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 不了“酒”与“诗”, “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 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 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 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 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 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 ;“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 “以”为介词“用来”。返回鉴赏: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 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 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

10、繁茂昌盛,生机盎 然。王羲之,纵展 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 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 ,尽享人生的快乐。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 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 ,“极”为动词“尽情享受”。返回赏析第三自然段人们常说: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 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 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 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人 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 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朗读第三自然段如何面

11、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 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 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 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 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 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 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讲析: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 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 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 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 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 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

12、所 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 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 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 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返回“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 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 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 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 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 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 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

13、亡,任何 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 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 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 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 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 受到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 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注释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 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 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赏析第四自然段 前进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 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 功。

14、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 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 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 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 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返回找出表达其情况的词:“悲” “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 他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 这句话:“固知”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 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 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 这种生

15、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 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 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 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 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 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 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 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 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 什么新的体验?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 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

16、造价值的人士, 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 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 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 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 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 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尾声思考: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 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 看待这一问题的? 明确: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 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 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 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 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 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 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 当然应该看作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