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概论讲义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246889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保概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保概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保概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保概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保概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保概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保概论讲义(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v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v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内容 v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v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特征一、社会保障的内涵1.辞源:社会保障的英文为社会安全 “Social Security”1935 美国 社会保障法案 ( Social Security Act),首次提出“社会保障”概念1944 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 国际组 织正式使用“社会保障”概念1952 国际劳工组织第35届大会通过社会保障最低标 准公约 “社会保障”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2.内涵v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

2、步,由国家和社 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 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 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 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v这一定义包含以下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2)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社会性v应对的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工业、城市、现代 化)v对象覆盖全体社会成员(覆盖面越大,分散风险的能 力越强)v基金来源于全社会(雇主、雇员的纳税、政府的财政 补贴都是社会成员的劳动创

3、造)v运作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由专门化和社会化的管 理机构和服务机构进行管理/提供服务)2.福利性v社会目标:促进国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平等安定 进步繁荣v中心价值观:强调人的尊严和社区生活的质量,肯 定每一个人都有使用公共救助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权利。v经济关系:社保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的途径,对保障对象提供的经济支持和专业服务。社保 的管理经营部门和机构是非赢利性,提供的或是直接的 货币或物质性的援助,或是无偿、低偿性的服务。3.互济性v个人储蓄性保险:投保人对自己将来可能遭遇的收入风险的自我保障,实在现时的收入和将来的消费之间的调节安排,其保障水平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储蓄额及其增值

4、率。遵循“多储多保,少储少保,不储不保”的原则,与其他个人储蓄者之间没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关系。v社会保障:借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基金来源于雇主和劳动者的缴费或纳税,以及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根据不同的项目规定,社会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横向的转移支付或纵向的转移支付。4.强制性v强制参加:属于保险计划覆盖范围的劳动者及其用 人单位,都必须参加到计划中,当事人没有任意选择的 权力,也不能任意退出计划;v强制缴费:凡符合有关社会保障税法或社会保障统 筹法律、法规的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 纳税或缴费,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内容

5、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结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一、社会保险v社会保险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建立保险基金, 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 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失业中断劳动而失去收入来 源时,由社会给予物资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v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核心。v要素:社会保险是国家举办和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为保证和依据的;社会保险是以建立保险基金为物资基础的;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国家 通过立法对达到法定 退休年龄或缴费满一 定年限的劳动者,提 供社会

6、保险金,以保 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 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国家和 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 用于患病、受伤(非因 工受伤)、年老等原因 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检查和治疗时提供必要 的费用及服务的一种社 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通过 国家立法筹集建立失业 保险基金,使因失业而 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 动者在法定期间内获得 失业保险金,以维持其 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 险制度。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 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 ,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 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 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 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 会得到必

7、要的物质补偿, 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 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 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 治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 制度。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指国家 和企业为怀孕和分娩的妇 女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 贴和产假,以保证那些因 生育而造成收入中断的妇 女和家庭的基本生活的一 种社会保险制度。二、社会救助v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 定的标准,向未达到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 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v社会救助被喻为社会保障系统中最后一道安全网;v社会救助是公民享受的权利,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v社会救助的对象为城乡贫困人员;v社会救

8、助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保障;v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或通过税收减免进行间接补助;v救济期限通常为临时的短期补助;三、社会福利v广义的社会福利,指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 切举措。v狭义的社会福利,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 具体方面或特定的领域,即指专门为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 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v我国狭义的社会福利还有一种理解,即认为社会福利是指 面向全体公民的,旨在提高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的制度、设施和服务等,它是社会保障系统的一个最高层 次的子系统。v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公共性福利、特殊人群福利、职工福 利。从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福利呈现这样几个特点:v保障

9、对象全民化。从总体上看,社会福利的享受者是全 体社会成员。只要符合享受社会福利待遇条件的社会成 员,就有权利享受社会福利待遇。v举办主体多元化。社会福利既包括政府举办的国民教育 福利、住房福利等,也有企业举办的职业福利,也有民 间举办的社区福利和慈善福利事业,还有民办公助的社 会福利等。这样可以动员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资源用 于增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v福利服务化。社会福利与其他保障项目比较,其突出表 现在服务化上。除各种福利性补贴外,社会福利还非常 重视通过各种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福利设施以及专职和 志愿人员,向社会成员提供全面的福利服务。四、社会优抚v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

10、对象提供 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的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 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v对象: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等v内容:抚恤和优待有机结合v保障水平较高,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的 生活平均水平;v对优抚对象不但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还提供服务保障;v保障基金和服务由国家和社会担负。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v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 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 一历史时期社会保障的战略方向。v依据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国际上社会 保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 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障型、强制储蓄型一、“投保

11、资助”型模式代表国家:德、美、日 特点:v以面向劳动者建立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辅以社会救 助和其他福利政策为补充; v基金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负担,用人单位和个 人缴费为社保基金的主要来源; v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给付以缴费为基础;v互济互助,共担风险;v基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v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v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二、“福利国家”型模式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特点:v全民保障与全面保障v待遇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v强调社会公平,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v保障金的筹集方式实行现收现付v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税收 v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立的机构统一管理,并设有多

12、层次的 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三、“国家保障”型模式 该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代表国家:苏联 特点:v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 v在保障目标上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主,在保障范围上几乎覆 盖全体国民;v社会保险待遇偏高; v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 而与劳动贡献挂钩;v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四、“强制储蓄”型模式 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 特点:v雇主与雇员位责任主体,而政府基本上不直接承担社会保 障责任。v采取完全积累制,全部存入个人账户。v政府统一管理与运营,并保证其增值。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功能v一、促进社会稳定;v二、保障基本生活;(直接后果)v三、促进经济发展;v1.社会保障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v2.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积累与投资运营有助于完善资本市 场。v3.保证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v四、保持社会公平,促进精神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