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61901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九专题九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二二 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19 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 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 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 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A BC D解析:“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指的是 1898 年 8 月光绪帝鼓励上书言事;“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指的是 1895 年的公车上书;“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

2、谕曰”指的是 1898 年 6 月颁布定国是诏 ;“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指的是 1898 年 9 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选择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2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材料表明( )A “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C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D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光绪变法“不做亡国之君”的初衷,故 A 项错误;朝野上下对改革仍然有分歧,故 B

3、项错误;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可以看出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相同,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振兴农工商业在变法措施中的地位,故 D 项错误。答案:C31898 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2B “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公车上书,故 A 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 1900 年,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

4、知诏书的意思是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光绪帝颁布诏书决定筹办,但并不能代表此举已成为社会共识,故 D 项错误。答案:C4 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 ”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解析:A 项中的“根本改变”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中的“均以报纸为蓝本”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从“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 “主试者以报纸为蓝

5、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 C 项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C5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西方的议会制颇为赞赏,但在百日维新中并没有开国会、定宪法。这是因为他们( )A不敢彻底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难以立宪D对封建势力作出了一定的妥协解析:从百日维新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因此选 D。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

6、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 “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3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就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

7、更不用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一、选择题1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解放战争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的战争,而中国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与第一种反应类似,故 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行为,试图“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 ,故 B 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故 C 项正确;解放战争属于中国内战,与“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C2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 。材料主要表明( )A维新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解析: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而

9、4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再加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注定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答案:B3读图,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解析: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从运动的影响看,特别是思想上的启蒙作用与戊戌变法最符合,C 项符合题意。答案:C4戊戌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白银 45 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以上材料反映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

10、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政提出后,山西省工业发展的史实,体现了戊戌变法对工业发展的影响,选项 A 是正确的。B 项“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不符合史实,C 项明显是错误的,D 项与题干无关。答案:A5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政治变革C引进了西方技术 D促进了思想启蒙解析:戊戌变法的结局是失败的,因而其并没有挽救到民族危亡,故 A 项错误;戊戌变法的结局是失败的,因而其并没有改变中国政治面貌,故 B 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就已经引进了西方技术,故 C 项错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其在宣传改革思想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思想的启蒙,故

11、D 项正确。答案:D6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评论变法时说:“他们把足够的东5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这主要反映了(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不符合中国实际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者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解析:百日维新,短短 103 天之内,光绪帝就发布了 100 多项改革诏令,即题干中所述的“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这反映出光绪帝急于求成的心情。答案:A7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在演出从维新到政变的这一出历史剧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重要角色。他虽然还没有出场,但已经使一切登场

12、人物感觉到他就在舞台的帷幕后面他所发出来的使一切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和他们的皇太后、皇帝、一切帝国主义者听了发抖的震天动地的声音已经迫在眼前了。 ”这一“没有出场的重要角色”是( )A广大人民群众 B资产阶级革命派C资产阶级激进派 D无产阶级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从维新到政变”指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虽然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康有为进行变法,一方面是鉴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危机,另一方面是鉴于下层人民群众起来造反的危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使“改革”成为一股潮流,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故 A 项正确。答案:A8费正清指出:任

13、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的影响)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戊戌变法的“哲学根据”包括(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圣人之纲常不可改也A BC D解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变革思想,是西方进化论思想,符合题意。反对变革,可排除。选 C。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6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 19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郭汉民放开

14、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等等。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2)阅读材料二,指出

15、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解析:第(1)问,抓住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分别阐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评价标准从材料二中直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论证其社会效果可以结合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来分析其进步性,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局限性。答案:(1)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生出国,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2)标准:社会实践的效果。论证:(进步性)政治方面,兴民权、设议院,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方面,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局限性)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