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4276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21 课课鸿门宴鸿门宴 教案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 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掌握“举”、 “谢”、 “为”、 “斗”、 “因”等古汉语兼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

2、胜败的原因。 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 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

3、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 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 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 【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 145前 80 或前 135前 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 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 104)与唐都、 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 (即史记 ) ,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 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 史记

4、全书由十二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 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 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 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 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 、 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 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

5、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三、 【时代背景】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 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 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 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 206 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 ,地点在现在陕西 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 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

6、 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 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 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 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这场斗争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 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也在沛起 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

7、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 “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 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 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 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 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

8、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四、 【放录音,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鲰(zu) 卮(zh) 卻(x) 戟(j) 彘(zh) 眦(z) 跽(j) 芷(zh) 欲王关中(wng) 道芷阳间行(jin) 樊哙 刀俎 五、 【梳理情节结构】 1、本文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 宴前 12 段(战还是不战) 项羽下令击刘 刘邦拉拢项伯项羽轻信“说项” 宴中 34 段(杀还是不杀)刘邦诡表心迹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增举示玉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项羽赐座 宴后 57 段(追还是不追)刘邦趁机离席项王接受赠璧范增砸碎玉斗 2、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曹无伤告密 开端 范增献计 鸿 项

9、伯夜访 发展 刘项约婚 刘邦谢罪 门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高潮 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 宴 刘邦逃席 结局 张良留谢 曹无伤被诛 六、 【合作探究】 1、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提问、讨论、分析) 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的导火线,战云密布; 项伯夜告确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 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 “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踞”,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 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

10、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意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 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 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的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 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2、 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 (总结、归纳) 项羽“自矜共伐”、 “为人不忍”。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 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 缘自项羽自矜共伐,这一切不仅使

11、他丧失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 ;既机智又狡诈 (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 ;既能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 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 ;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 。 3、阅读下面几个评价项羽的作品,请说说五人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项羽的。 1) 太史公: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 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

12、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 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 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11),五年卒 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2),过矣(13)。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14), 岂不谬哉!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认为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 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2) 、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3) 、 题乌江项

13、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 出作者的意图。 4)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 仰。 5)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出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这里毛

14、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 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 七、 【课堂小结】 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呼应。以 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 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构思上的巧妙,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 【引用导入】 南宋词人刘辰翁是这样评价本文写宴会高潮的内容的:“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 笔力,模写不出。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本文,除学习文言知识外,重点学习本文把人物放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

15、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 【合作探究】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异体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固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