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329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南省项城三高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项城三高 2015 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审美“关系在先”及其自由性朱立元审美“关系在先”的思想,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是,依照马克思“人就是人的世界”的存在论命题,人与世界源初是一体的,而不是现成的主体、现成的客体二分的。因此,在逻辑上,审美关系(活动)之外或者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活动) ,即使是最富于创意的艺术家和最富有经验的鉴赏家,也算不得审美主体;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作

2、品和最优雅的田园山水,也不是什么审美客体。人能否成为审美主体,世界能否成为审美客体,都取决于审美关系是否生成。审美主客体是在审美关系(活动)的状态中生成和存在的。根据之二是,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逻辑确定者。例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中,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可见,人之所以被称为审美主体,世界之所以被称为审美客体,其根本前提在于二者已经处在审美关系中了。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永远是审美关系发生的独一无二的根基。但是,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在审美状态,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

3、(客体) ,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每时每刻都呈现为审美关系。世间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审美关系,只存在特定条件、情境、机缘下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根据“关系在先”的原则,任何从生生不息的生成之流中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是抽象的、无根的,也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同样,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也都是随着审美关系的生成而生成,而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林黛玉听到女子们歌唱牡丹亭中的唱词,最初还处于非审美状态,还不是审美主体,因为它并没有成为她的审美对象;之后,才逐步形成了审美关系而不能自已,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精神性的自由关系。审美主体不追求对象的功利的满

4、2足,在外不受他物的束缚,在内不受欲望的限制,完全由自己做主。自由又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感性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感性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心灵形式。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 (选自论审美关系及其生成性 ,有删改)1下列对于“审美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审美,关系在先,即审美活动之外或者之前,既没有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的存在,也不会有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的存在。B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呈现为静止的固定的审美状态,而是在特定的条件、情境、机缘当下才会生成显现出一种审美关系。C任何审美关系,只存在于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中。审美

5、关系发生的唯一根基永远是人生活在世上,人的生存的实践。D审美关系生成,人才成为审美主体,世界才成为审美客体,即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只有在审美关系中才能生成和存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精神性自由关系,始终关注对象的感性意义形象,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在外不会受到他物的束缚。B审美“关系在先”并有自由,任何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抽象无根,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C由牡丹亭中的几句唱词引发了林黛玉复杂而细微的情感过程,是因为她形成了审美关系并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D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世间上任何审美关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既然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艺术家和鉴赏家,算不得审美主体,那么其艺术作品和田园山水,也就不会是审美客体。B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可见,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逻辑确定者。C只有在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我们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D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可见,审美关系,也就是审美活动是很难建立和发生的。3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沈鲤,字仲化,归德人

7、。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

8、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

9、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注释】座主:主考官。 珰:宦官。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一贯:指沈一贯,明代官员。赓:指朱赓,明代官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已而西去 已而:不久。4B益无所假借 假借:宽容。C鲤力言非故事 故事:先例

10、 。D遽命与一贯同致仕 致使:退休。5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贯将去虑 / 鲤在贻己 / 后忧欲与俱去 / 密倾之帝 / 亦嫌鲤方鲠B一贯将去 / 虑鲤在 / 贻己后忧 / 欲与俱去 / 密倾之帝 / 亦嫌鲤方鲠C一贯将去虑 / 鲤在贻己 / 后忧欲与俱去 / 密倾之帝 / 亦嫌鲤方鲠D一贯将去 / 虑鲤在 / 贻己后忧 / 欲与俱去 / 密倾之 / 帝亦嫌鲤方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沈鲤很有远见和谋略。师尚诏作乱,攻占归德又向西逃去后,沈鲤估计贼人还会再来,于是告诉驻守大臣严加防守,后贼人果然返回。B沈鲤很有才学

11、。他曾非常详尽地解释太子颂的大义。神宗即位,讲官中只有他的陈说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C沈鲤关心百姓疾苦。在皇帝因担心旱灾而想要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时,沈鲤怕增加百姓负担而向皇帝进谏。D沈鲤忠君爱国。八十岁的时候,皇帝派遣官吏探望他,他不仅上奏答谢,而且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 (5 分)(2)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11 分)后庭花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

12、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注:湘管:毛笔。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8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 (5 分)9这首词的情感较为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5(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6 分)(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

13、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怯 懦安宁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所以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她知道在自己

14、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那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常有舍友问,何时你的父母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他们忙呢。说完,便做贼似的逃出宿舍。然而校园里的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又每每让她更加心烦意乱。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通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 秒了,快

15、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满是不屑,如一把尖锐6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帮忙发放电影票。当所有票都发完,她打算回自己位置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了看热闹的人,走过去看,见穿了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即刻一哄而上,将门卫拉下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当然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那一幕。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