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复习课)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327908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归纳法(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归纳法(复习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郭德超 知 识 点 复 习 区别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原理是什么? 如果关于自然数n 的一个命题p(n)满足下列条件(1) p(n0)成立,即当n=n0(例如 n0=1)时,命题成立;(2) 假设p(k)成立,则p(k+1)也成立;根据(1)(2)知p(n)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步 骤是怎样的?知 识 点 复 习 4.对数学归纳法实质的理解例.下面是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过程.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为什么(1).当n=1时,左边= , 右边=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 即那么n=k+1时,左边=右边,即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知

2、,对一切自然数,命题均正确. 知 识 点 复 习 对数学归纳法实质的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这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 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个步骤是命题推理的根 据,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第二步是数学归纳法的 核心,在从n =k到n =k+1的递推过程中,必须要 运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本质特 征.如若在此过程中,没有运用归纳假设,不论 形式上多么相似,也不能称此证明方法为数学 归纳法.由于数学归纳法包含两个步骤一个结 论,故最后应完整地写出结论.数 学 小 常 识 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经过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任何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他 猜想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但他本人

3、无法给予证明.1742 年6月6日,哥德巴赫去求教当时颇负盛名的瑞士数学 家欧拉,欧拉经过反复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证明 任意大于2的偶数能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于是,欧拉 对大于2的偶数逐个加以验算,最后欧拉猜想上述结论 是正确的。6月30日,他复信哥德巴赫,信中指出: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虽然我还不 能证明它,但我确信无疑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这 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专项训练(归纳猜测)一.归纳、猜测: 如图,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看作第一层壳, 其面积为s1,在它外面再镶上面积为s2 的第 二层外壳,使之构成边长为1+2的正方形, 再镶上为 s3的第三层外壳,使之构成边长

4、为 1+2+3的正方形,依次下去,试猜测第n层 外壳的面积s解:s1=1s2=(1+2)21=8s3=(1+2+3)29=27s4=(1+2+3+4)236=64sn=(1+2+n)2(n1)2=n3专项训练(归纳猜测) 13=1 13+23=9 13+23+33=36 13+23+33+43=100 试猜测: 13+23+33+43+ +n3= (1+2+3+n)2=12=(1+2)2 =(1+2+3)2=(1+2+3+4)2专项训练(归纳猜测) 古希腊学者用圆球堆成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等边三角形 :每一堆球数依次为1,3,6,这种数叫做“三角形 数”或简称“三角数”。著名的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曾

5、对 三角数作过专门的研究,并获得丰硕的成果,如果用tn 表示第n个三角数,则由上图可知t1=1,t2=3,t3=6, (1)求t2 t1,t3t2,t4t3的值,并猜测tntn1值。(2)求t1 t2,t2t3,t3t4的值,并猜测tn1tn值。 解: (1)t2t1=2; t3t2=3; t4t3=4; tntn1=n(2) t1t2=4; t2t3=9; t3t4=16; tn1tn=n2专项训练(对命题的理解)解 析:令f(n)=(n1) (n2) (nn)f(k)= (k1) (k2) (kk)f(k1)=(k1) 1 (k1) 2 (k1) (k1) =(k2) (k3) (kk)

6、(2k1) (2k2)f(k1) f(k)=(2k1) (2k2) (k1)=3k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n1)(n2) (nn)=2n13(2n1)的第二步中,n=k1时需证: 解析: (k1) 1 (k1) 2 (k1) (k1)=2k1132(k1) 1 即: (k2) (k3) (kk) (2k1) (2k2)= 2k113 2k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 (n2) (nn)=的第二步中,n=k1时的等式左边与n=k时的等式左边的差等于专 项 训 练 kk+1 P(k)与p(k+1)的进和退在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归纳推理中 ,由p(k) p(k+1)的过渡,有两 种基本途径可寻:一、由

7、p(k)向p(k+1)推证二、由p(k+1)倒退专 项 训 练kk+1证明: (1)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2)假设当n=k 时,命题成立,即(k1) (k2) (kk)=2k13(2k1) 当n=k+1时,待证:(k2)(k3) 2k(2k+1)(2k+2)=2(k+1)13(2k1)(2k+1) 据途径一:由p(k)出发,直接构造p(k+1)形式。整理得: (k2) (k3) 2k (2k+1)(2k+2)=2 2k13(2k1)(2k+1)= 2(k+1)13(2k1)(2k+1) 即:n=k+1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k1)(k2)(kk) =2k13(2k1)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n1) (n2) (nn)=2n13(2n1) 专 项 训 练 kk+1 解析:(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5 k2k 被3整 除.当n=k+1时5k+12k+1=55k22k =5(5 k2k) 52k22k=5(5 k2k) 32k5(5 k2k) 32k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能被3整除”的 第二步中,n=k+1时,为了使用归纳假设, 应将5k+12k+1变形为 小结 什么叫数学归纳法 归纳、猜测、证明是发现和研究数学 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