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23247 上传时间:2017-03-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管毕业论文-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1 1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 目: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研究专 业: 行 政 管 理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6 年 3 月 29 日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1 2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研究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也逐步凸显,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全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整体把控、法律体系、监管排查、舆情控制、社会参与度五个方面进行问题阐述及原因分析。分别站在应急管理体系、日常监管、民众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

2、对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阶段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过程分析,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中,提出舆情方面以推动互联网行为学的学科建设为基础,规范民众互联网行为,形成良好互联网风气,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减少谣言传递。关键词:应急管理;公共突发事件;舆情;互联网行为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1 3目 录一、研究背景 .状描述 .)公共安全管理的的概念及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应急管理体制 .)研究对象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内涵及类型 .)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工作现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素 .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相应常设机构进行应急协调管理 .)

3、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权责分工不明确 .)监管落实: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面临突发灾难性事件时损伤惨重 .)突发事件发生时谣言传播迅速 .国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案例分析 .)层级式管理导致工作效能衰减 .)公共安全管理学科研究晚,责权不对等 .)安全监管、排查力度不高,“重审批,轻监管” .)民众隐患意识薄弱、社会参与度低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不易控制 .策建议 .)建立应急常设性机构进行统一指挥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责任问责制和监督机制 .任问责制 .督机制 .)增大日常监管工作力度,落实责任问责制 .)增强民众隐患意识,提升社会参与度 .升民众自救能力及培养隐患意识 .会组

4、织参与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完善网络舆情机制,提升民众辟谣意识 .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进“互联网行为”学科建设 .语 . 16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1一、研究背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的水平,体现出城市在现代文明中重要的载体作用,近年来国家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愈发重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亦持续提升,但自然环境却深受其影响进一步恶化,各类突发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也接踵而来。1998 年,我国松花江、嫩江、长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中国人民为此损失惨重;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

5、震,无数人丧失亲人、家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与灾难;近年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大大小小自然灾害不计其数,对中国经济建设及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损伤。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事件如 2003 年 件、禽流感等疾病的传播、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其他生态灾难等新型公共安全事件也不断涌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逐渐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社会安全事件如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等地恶性的打、杂、抢、烧事件;及港独事件;2014 年昆明砍人事件;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三大类。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由于各类公共安全事件而导致的损失已远远超过了千

6、亿元。资料显示,2008 年,全国仅各类生产性安全事故的数量就达到了 413,752 起、死亡 91,177 人;2010 年,全国因生产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达 4,000 亿,自然灾害事件造成损失超过 3,500 亿元,各大小交通事故带来 3,000 亿元损失,此外,公共卫生疾病的损失也超过了 1,000 亿元。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更需要重视此类不可预测的公共突发事件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性损失和后果。下文以突发公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影响极其管理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总结我国面临突发

7、公共事件时应急管理的基本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方面较为成熟的经验,提出完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对策。分别站在应急管理体系、日常监管、民众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对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阶段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过程分析,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归纳总结城市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完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2善改进的地方,对各城市具有借鉴意义。二、现状描述(一)公共安全管理的的概念及内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城市政府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为了控制与防范各种重大灾难事件、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有组织、有计划的决策措施或管理策略以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危

8、害与经济损失。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划分,城市公共安全事件被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城市公共卫生事件与城市安全事件等四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起源于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出现,经过半个世纪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体系。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是 2003 年经历重大突发事件非典之后才着手进行。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都被称为 “紧急事态管理”(由此可见国外尤为重视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并将其置于公共安全管理的首位。(二)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不同于我们所周知的危机管理,应急管理主要强调对于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侧重于政府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管控,如何制定正确

9、的决策,调动一切资源、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应对突发事件。此外,应急管理研究极度重视公共事件的预防监控,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三)研究对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内涵及类型1内涵百度百科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各类突发公告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1 级(特别重大)、2 级(重大)、3 级(较大)、4 级(一般)。2类型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可划分为

10、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其具体内容如表 1 所示:表 1 资料来源:网络(四)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工作现状近几年,由于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加强与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工作迫在眉睫。据不完全统计,近 5 年来我国每年因为公共安全事故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 30 万人,伤残人数超过 250 万人,经济损失达 7,000 亿元。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受改革开放影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社会风险几率随之增高,因而城市公共安全面临全新挑战;另一方面则由于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与自然因素叠

11、加而引发的各类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使得城市遭受严重的损失。为确保我国经济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应对各类城市突发事件。我国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城市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改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关键。中山大学 2016 年上半年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4(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素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记载,我国已建立起“国家

12、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1统一领导。统一领导指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按属地分级负责,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2综合协调。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相关部门在有效时间内果断做出决策。若仅有一个部门来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往往无法高效地调动、集合其他各部门的物资、信息、技术、以及救援队伍等资源。因此,建立一个应急管理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其综合协调能是十分必要的。3分类管理。为了明确各部门职能及责任,发挥应急组织的专业优势,以便能够形成一套统一的指挥、救援队伍、信息渠道和物资设备系统,我们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类型、方式、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