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56996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观念比较.ppt(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文化观念比较第一讲 中西宗教观念比较一参考书v1金枝 英弗雷泽 中国民间文学 出版社1987年版v2基督教简史 美穆尔 商务印书 馆1996年版v3展望二十一世纪英汤因比日 池田大作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v4宗教学通论 吕大吉主编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5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v6.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 馆1963年版。v7.美施密特(Aivin Schmidt)基督教 对文明的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v8.方立天: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6年版。v9.德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人民文学出

2、版社1958年版。一.宗教的概念(一)宗教的概念 1汉语中的“宗教”和西文中的 “religion”。中国古代汉文化典籍中没有“宗教”一词 。“宗”字原义为祖庙,从字源来看是房子 里供奉着祖宗牌位,后引申有血缘支脉之义 ,“教”字原义则为教化。如“不教而诛谓 之虐”,佛教区分佛所说与佛弟子所说,汉 语佛教典籍将佛所说译为教,佛弟子所说译 为宗,宗是教的支派,合称宗教。佛教在唐 代有净土宗、天台宗、法相宗、禅宗等。西文religion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文religion一词 被译为宗教,它同时也有信仰、内心追 求之义。religion源于拉丁文religare (联系)或relegere(再

3、读、再思), 它们与现代西文religion之间的联系已 难于搞清,或许在于两者全都蕴含有某 种精神联想的意义。宗教学自19世纪末 诞生至今,尚未能对宗教做出公认一致 的定义。“三教”的含义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主干文化,或被称 为儒教,这种提法的出现是在魏晋以后 。当时所谓的儒教,是相对于佛教、道 教而言,儒、释、道被并称三教。这里 的“教”,其义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 ,而是指教化。清人钱泳履园丛话 云:或问儒释道何以谓之三教?余答之曰:“ 天地能生人而不能教人,因生圣人以教之, 圣人之所不能教者,又生释道以教之,故 儒释道三教,并行而不悖,无非教人同归 于善而已。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也

4、;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盖圣人 之教,但能教中人以上之人,释道不能教 也;释道之教,但能教中人以下之人,圣 人亦不能教也。”纪晓岚相国有云:“帝王以刑赏劝人善,圣人以褒贬劝人善,刑赏有所不及,褒 贬有所弗恤者,则佛以因果劝人善。” 颇与余言相合。今为儒者,不知仁义; 为释者,不知慈悲;为道者,不知清静 ,惟与利是图,则天地亦无如之何矣。先君子养竹公有言曰:“以雪为白,以墨为黑,常人之见也。雪可化黑,墨可化白 ,圣人之见也。雪即是黑,墨亦是白, 道家之见也。白者非雪,黑者非墨,佛 家之见也。常人之见实,圣人之见大, 道家之见奥,佛家之见空,此三教之分 也。”2辞海关于宗教的定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5、一。相信并崇拜超 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 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3.这一定义的缺陷(1)对于宗教崇拜对象的说法:没有区别宗 教与巫术。宗教所信仰崇拜的超自然物,可以是奥林匹亚诸 神那样的有形体的、众多的、有限的神,也可以 是基督教上帝那样的抽象的、唯一的、无限的神 ,甚至也可以是一些并非神灵而只是在价值上高 于一般世俗事物的“神圣事物”,如原始佛教和 所谓中国儒教的教理。此外还须具有实体性、宗 教心理上的非理性形式以及客观性。只有具备了 这些性质和特征的事物,才能够与科学、巫术、 各种世俗思想体系以及非社会的个人心理体验区 别开来。宗教崇拜对象 A、超自然性 B、实体性(

6、灵是巫术崇拜对象,没有实 体性) C、非理性的神秘的心理体验 D、客观性。超自然性:与哲学中抽象范畴的区别 在哲学中,那些具有世界本原性质的抽象范畴 ,如柏拉图的“善”,亚里士多德的“纯形式 ”,斯多葛学派的“逻各斯”,黑格尔的“绝 对精神”等等,就其自身的超自然性和实体性 而言,可以说与上帝无不相同,然而人们却认 定它们属于哲学而不是属于宗教。原因在于信 仰和认识主体对于它们的主观把握形式不同。 对于对象性的超自然的实体,哲学的把握是通 过可以言说的逻辑的、理性的认识,而宗教的 把握则是通过不可言说的、非理性的信仰,通 过一种神秘的情感和体验。 儒家或儒教并非宗教 作为中国儒家思想最高范畴的

7、“仁”、 “道”、“理”,虽然可以认为是一种 超自然的实体,然而人们对于它们的认 同方式就主流而言乃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而不是非理性的神秘体验。且不说儒 士们没有统一的组织、崇拜仪式和戒条 礼法,仅仅就其对于形上实体只是作理 性思考而非神秘体验而言,就应该断定 儒学并非宗教。我们关于宗教崇拜对象的定义: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乃是一种人 们通过非理性情感和体验来认同的 、具有实体性的和客观性的超自然 物。 (2)对于宗教产生根源的片面解释: 只从认识论角度解释,未从社会功 能角度解释,因而未能揭示宗教的 合理性一面。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 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 意识

8、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辞海定 义)4宗教学关于宗教功能的观点1)麻醉剂:从无神论的角度讲宗教歪曲事 实:消极性的麻醉剂“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 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表现, 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 的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 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不久社会力 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一样 ,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 的,它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 着人。”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 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 我感觉”,“宗教

9、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惜 ,是无声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 鸦片”。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说法继承费尔巴 哈的观点,将宗教的产生归为人的异化 ,睿智而精辟地阐明了宗教超自然崇拜 产生的社会原因。不过,这些说法对于 宗教产生和发展中所蕴含的积极社会意 义却没有给予发掘。从人的异化的角度 解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人性必然会单 向地表现为一种堕落。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被认为就是人受愚弄、受损害的过程,就是人不断丧 失自由而陷入必然性的过程,就是人不 断丧失主体地位而沦为一种被统治的、 自在的客体的过程。然而实际上,宗教 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还具有另外一种与 此反向的积极意义,即人以此而走向自 由、走向自为

10、,获得人性的升华。积极性的麻醉剂例B:宗教是“人们藉以同生活中的根本问 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它的 功能在于可以减轻人生的不幸和痛苦,使 之转化为最高的幸福。美密尔顿英格功能学派在对于宗教本质的研究探讨过程中,一些学者 在承认对于超自然物的信仰崇拜乃是宗教根本 特征的同时,强调要发掘宗教信仰和崇拜背后 的社会意义,认为宗教的本质在于它承担着某 些社会功能。它的功能在于可以减轻人生的不 幸和痛苦,此外,不少学者在不同场合都曾指 出,一些宗教对于神灵的崇拜和祭祀,实际上 是人们试图对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进行支配的 举动,而不少宗教的教规则全都具有伦理功能 。(2)道德功能例A:在氏族社会的

11、图腾崇拜中,“把人与他们 的神统一起来的那种不可分解的纽带也是血缘 关系的纽带,也是一种神圣的道德责任原则。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宗教甚至在最原始的形 态中,也是一种道德力量”。罗伯森史密斯:闪米特人宗教讲演集 宗教戒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规范。摩西十诫:崇 拜上帝不拜别神,不制造敬拜偶像、不称上帝 名字、守安息日、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 、不偷盗、不作伪证陷害他人、贪恋他人妻子 财物等,其中八条属于个人道德范畴。 (3)、超越必然和有限宗教有升华人性的一面:具体说,宗教是人以虚 幻的形式来尝试超越自身的必然性而走向自由 ,尝试超越自身的缺陷而归于完美,尝试超越 自身的有限性而归于无限。有神论与

12、无神论都是信仰。科学与宗教(信仰)功能不同,不是一对范 畴;也不能互相替代,而可以并存。必然与自由,有限与无限人与动物一样,随时随地受到外部世界的限制 和支配;但人又与动物不同,他可以意识到自 己的必然性,并力图以自己的实践不断超越这 种必然性,这表明人又是自为的、自由的。佛 教说人生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 、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八苦”,就是这种必 然性的体现。人的一切创造活动、历史活动, 都是对自身自在性、必然性的超越,宗教也不 例外。宗教不是神将人作为冥冥自在的客体而 强加给人的,它也同样是人的自为,是人的创 造。另一方面,人是有限的,能力有限,特别是生命有限。“金无足赤,人无完

13、人”, 人作为一个具体的存在,必然具有肉体上 和精神上的种种缺憾;人的个体生命,“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宗 教正是要通过对于超自然物的信仰和崇拜 来超越这种必然性、不完美性和有限性, 通过对于超自然物的信仰和崇拜,人试图 获得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力量,试图以那完 美的、永恒的超自然物为榜样,消除和清洗自身的种种缺憾,以求使自己能够融于完美与永恒。宗教的社会整 合功能、伦理道德功能等等,无不根源 于此。其实,宗教是试图通过对超自然 神圣实体的信仰和崇拜来超越人的必然 性与有限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具体说, 宗教是人以虚幻的形式来尝试超越自身 的必然性而走向自由,尝试超越自身的 缺陷而归于完

14、美,尝试超越自身的有限 性而归于无限。5我们关于宗教的定义:宗教是试图通过对超自然神圣实体的信 仰和崇拜来超越人的必然性、不完美性 和有限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二)宗教的进化1进化说只是一家之言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形形 色色的宗教,要把握它们的共性特征和研究它 们的发展规律,就须以某种概念体系为标准对 它们进行分类。要透视宗教的一般特征和内部 结构,进化观的分类应该说是一个较佳的角度 。进化是一种历时态的演变,同时又包含着价 值判断。当某一类事物被排列成为一个进化序 列时,它一方面属于一个自前向后的时间链条 ,同时又属于一个从低到高的价值链条。宗教 的进化论分类通行的也是这一原则。

15、宗教的进化演变对宗教作进化观的分类始于18世纪的法国启蒙 思想家霍尔巴赫,此后休谟、黑格尔、孔德、 泰勒等哲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做过这方面的尝 试。作为一名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宗教的历 史发展可以分为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三个 阶段。在这个框架之内,后来有些宗教学者对 于拜物教和一神教之间的广义多神教,还可以 分为狭义的多神教、单一主神教和单拜一神教 。我们认为,对于宗教的这样一个进化观描述 ,是较为逻辑和清晰的。2宗教进化的诸阶段:(1)拜物教:将某些特定物体当作有灵活物而加以崇拜的宗教。在拜物教 中,超自然的灵没有自己的独立存在而 必须依存于有形的、具体的物质实体。 作为宗教的最初阶段,拜物

16、教在其产生 之时仍带有前宗教阶段的特点 。原始人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迷漫于世界万物之中,这种迷漫的东西不具有实体性,因 此对其信仰还不能被视为是宗教信仰。后来原 始人开始意识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对自己 来说,有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甚至是关乎自 己生命的特殊意义,例如原始人在濒临死亡之 际发现一棵果树,在遭遇野兽走投无路之际发 现一个洞穴,这果树和洞穴在原始人心目中就 会脱离冥冥万物而凸出,对这有灵的果树和洞 穴加以崇拜时,拜物教就产生了。 (2)多神教的产生:拜物教将神灵赋予某些特殊物体,以后推而广 之,便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而万物之“灵” 逐渐被人格化,便产生了鬼怪的观念。鬼怪作 为“灵”,已经可以独立而不需要附着于物质 实体,不过它们还不能等同于后来产生的神, 这不仅因为它们还游荡于冥冥世界之中而不像 神那样有着较为固定的生存地,更重要的是它 们还没有神那样的确定意义和功能。后来,当 一些鬼怪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