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文公庙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22232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韩文公庙碑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潮州韩文公庙碑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潮州韩文公庙碑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潮州韩文公庙碑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潮州韩文公庙碑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州韩文公庙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韩文公庙碑(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月考试评讲 试卷课时安排:3课时潮州韩文公庙碑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 ,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 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 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 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 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 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 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 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 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 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 值得奇怪的。 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 邪

2、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 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 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 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 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 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 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 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 ,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 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 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 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 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 可以取得

3、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 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 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 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 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 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 是人事。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 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 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确实不 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 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 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公

4、,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 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 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官衙 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州官 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 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 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 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 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 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 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 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 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 的。”我说:“不是这样的

5、,韩公的神灵在人 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 。古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 要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诗歌 的理解和把握,来感受诗歌的 美。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对 诗歌意象的把握实现的。 何谓“意象” “意象” 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 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 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 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 。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 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家 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 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有一首

6、诗是这样写的:“ 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 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 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 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有了“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 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恬然;有了“月 ”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 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 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 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注意对意象的分析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 才能对诗歌意

7、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 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我们才会有深 挚的审美情感;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 认识体会,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 糊的,从而审美情感也是肤浅的。也就是 说,我们很难完整领略到诗歌的美。在诗 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意象 的分析,诗歌教学才能做到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收到预期的效果。 意象中包含了深刻意蕴, 意象组成了 一定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射出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 分析意象意义深远。 下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渔翁: 渔父之源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 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 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 作中都有渔父篇

8、。两篇渔父各具 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 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 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 义。 古诗词中的渔翁 失意的渔翁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 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 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 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失意的渔翁【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

9、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 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 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 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 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 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 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 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 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 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 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 而全境俱活。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 满色彩和动感

10、,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 想。 孤寂忧愤的渔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 全都断绝;所有的路 ,不见人影踪迹。江 上孤舟,渔翁披蓑戴 笠;独自垂钓,不怕 冰雪侵袭。 孤寂忧愤的渔翁【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 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 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 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 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 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等待时机的渔翁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

11、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 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 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 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 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 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 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 人得鱼成功。 等待时机的渔翁【评析】:这是一首“干禄” 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 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 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张九龄为丞相, 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 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 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 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 ,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 急于用世

12、的决心。全诗颂对 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 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 体。 逍遥自在的渔翁 赠渔翁 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 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 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 ,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 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逍遥自在的渔翁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 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 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 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 罗”。 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 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 在考场上屡战屡败,罗隐对 嫉妒他才学的考场也厌烦了 ,他离开长安到别处暂且谋 生,逍遥自在。 隐逸闲适的渔翁 杂歌谣辞渔父歌 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 飞,桃花流水鳜鱼 肥。青

13、箬笠,绿蓑 衣,斜风细雨不须 归。 隐逸闲适的渔翁张志和,号玄真子 。肃宗时,合待诏 翰林,才高志洁, 不谐于时,后坐罪 南浦尉。赦还, 乃泛游江湖,号烟 波钓徒。 隐逸闲适的渔翁西塞山是张志和恬淡人生的生动象征 ,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寻找并相互感化 交融的典型事例。在外人看来这种结 合纯属天成,其实却有着更深的背景 。 他的父亲张朝真,这是一位谦谦长 者与著作家,喜好药石、长生之术, 尽一生努力为易经作注。而他的 哥哥张鹤龄更是一位虔诚的道家弟子 。在这种浓重的宗教气息中长大的张 志和即使对功名官爵也有着与常人相 同的兴趣,但他对生命以及灵魂的认 识比之他的同时代人却要深刻得多。 现在还不清楚他

14、十六岁那年以什么得 到了肃宗的宠爱?也不清楚他突然离 开湖州的日期 以及为何要匆匆而去, 甚至不向主人辞行。 故作悠闲的渔翁 垂钓 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故作悠闲的渔翁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 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 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 沦落人”,以游历山水、 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 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 ,并转而事佛,企图从 佛教中求得解脱。 超凡脱俗的渔翁 渔父 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 沧浪清。不自道乡里, 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 饭,暮向芦中宿。歌竟 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 乘流无定居。

15、世人那得 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 鱼。 超凡脱俗的渔翁岑参:(715?770),原籍南 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 少时读书于嵩山,天宝三年进士 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 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 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 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 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 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 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 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 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 ,昂扬奔放。因而成了边塞诗派 的代表。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 南别业。远离尘嚣的渔翁 渔父 杜牧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

16、来去且无机。 远离尘嚣的渔翁究竟有没有独醒人呢? 杜牧以这么高的热情描 述渔父,恐怕已藏着一 些意思在其中吧?且看 那渔父本人,孤舟寒水 ,月夕烟朝,能几十年 的在芦花深泽静垂纶, 其文化素养又知道独醒 人不易得,很留心去判 断,则其品格至少可以 用不慕名利去形容,不 算独醒也该算独清吧? 寄情山水的渔翁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寄情山水的渔翁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 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 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 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 活的诗篇。这些诗艺术 成就很高。王维是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家。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 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 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 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 得比较低沉、冷漠。 被逼无奈的渔翁 鹧鸪天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 问道归何处,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