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21127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考语文复习 西塞山怀古 ppt(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 塞 山 怀 古 刘 禹 锡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 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 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 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 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 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 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 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 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作者简介西塞山怀古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 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 四年(八二四年)刘

2、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 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 抒怀,写下此诗。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

3、,由上游向 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 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 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 ”,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 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 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 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 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 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

4、出现过短暂的统一 ,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 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 据一方的政权。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 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 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 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 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三读诗歌 把握寓意天 上 谣 李 贺天 上 谣 李 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一读诗歌

5、 整体感知主要内容:这十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 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 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诗人虚构了 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 ,说说诗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画面之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 气袭人。 画面之二: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画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图景。 画面之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 青洲,寻芳拾翠。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 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 、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 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 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 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 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 气灌注。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 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 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 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 (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 表现。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