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9078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节 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1.所有制的含义狭义 广义 2.所有制结构的含义内部结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外部结构:有哪些?比重?地位及关系?二、我国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及必然性1.所有制结构状况多元结构:“一主多共” 2. “一主多共”的必然性总的看:生产力水平底、不平衡、多层次历史的看: 对不同私有制改造的结果现实的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三、“一主多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基本经济制度1.提出的背景 1997年9月“十五大”是所有制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2.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四、我国所

2、有制结构的总体特征1.公有制占主体地位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关于1.公有制占主体问题(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 重质的提高。o量的优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5年)结果显示 全国从事二、三产业的325万个企业法人单位实际 投入的资本国家投入资本:8.7万亿,占48.1% 集体投入资本:1.4万亿,占7.9% 56%个人投入资

3、本:5.1万亿,占28%港澳台投入资本:1.3万亿,占7.3%外商投入资本:1.6万亿,占8.7% 16%o质的提高:量上减少,不影响质的提高。企业数量减少o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5年)结果显示 ,全国从事二、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中, 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数量占单 位数的5.5,集体企业占10.5,私营 企业占61.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10.6 ,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台商投资 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2.4。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16%o2004年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 口径数据比较,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了22.3万个 ,增长了7.4。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

4、营企业 、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减少17.7万个,下 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 企业共45.6万个,减少40.2万个,下降46.9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万个 ,增加10.6万个,增长35.2;私营企业198.2 万个,增加65.8万个,增长49.7;其他内资企 业6.2万个,增加2.5万个,增长66.5,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加1.3 万个,增长9.6。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GDP)中比重减少o西方发达国家占5%左右,发展中国家占10%左右 o我国:1978年56%(公有经济99%)1997年42%十五期间(2001-20

5、05)30%左右专家估计也许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要占20%多 些。o质的提高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 规模经济、资本增值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o世界企业500强中的中国企业:2004年15家,2005年18家, 2006年23家(港1台3),中央企业13家;2007年30家(港2台6),中央企业16家。o美国工程新闻杂志1998年评选出来的世界最 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中国企业30家全是 国有企业。o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排行榜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349家,占69.8%;实现年营业收入14.9万亿,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的85.2%。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

6、经济 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 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三,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在重要行业 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命脉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军工、造币、航天 自然垄断行业:铁路、民航、电信、电力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金融、邮政、城市公用事业(供水、供电、 公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生物技术工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 、显示器件第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支配着国家的主要经济资源(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矿藏、 水 流、森林、山岭

7、、草原、荒地、滩涂等);是物质产品、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对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保证和领导作用。第二节 公有制形式和实现形式 一、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所有制形式是一定所有制本身所采取的形式,如:公有制(原始公有 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私有制(劳动者私 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有制实现形式是在一定的所有制前提下财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包括资产的直接经营和间接经营。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相互融合等形式。 o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同一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可以

8、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二、公有制的基本形式(一)全民所有制1.全民所有制的性质、特点2.全民所有制的地位3.全民所有制的形式国家所有制(国有制)(1)必要性(2)可能性4.全民所有制的“两权分离”5.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1987年10月“十三大”之后出现“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等词汇。(二)集体所有制1.性质2.特点3.地位 4.作用5.形式(1)农村集体所有制经营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改革前20世纪50年代: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8-1985年: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与“总路线”、“大跃进”当时一道被称为“三面红旗” 。1983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

9、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提出,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大体上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改革前20世纪50年代: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8-1985年: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与“总路线”、“大跃进”当时一道被称为“三面红旗” 。1983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提出,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大体上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o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挂上“乡政府 ”牌子的是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向阳乡人民政府。时间:1980年6月18日。被称为“中国第一乡”。o中国现存最后一个人民公社河北省晋州 市周家庄 。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2)城镇集体所有

10、制20世纪50年代 : 原生的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 新生、新建的三、公有制的其他形式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传统含义( 1997年“十五大”之前 ):全体劳动人民和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 形式。基本形式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新含义(1997年“十五大”的又一新突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 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 混合所有制及其形式由不同性质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经济形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生所有制结合而成的次生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有:股份公司 不论参与主体的性质如何,其中经济联合体 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

11、分,均属于企业集团 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四、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十五大”)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财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国有国营、国有民营、股份经营等组织形式有:国家独立投资、多元投资主体投资等2.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十六届三 中全会”)马克思:“股份企业是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强大杠杆”,“它 们对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价再高也不为过的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09、610页)o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 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

12、组织形式,有利 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 多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 股权掌握在谁手中。o公有制可以而且可以通过股份制实现第一, 实行股份制能够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 资本的辐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 带动力,提升公有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公有资本流动和重组,优 化公有资本配置,实现保值增值。第三,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公有或国有企业转换经营 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性质1.个体经济 小私有制 2.私营经济 资本主义私有制

13、3.外资经济或“三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混合所有制外商独资企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满足需要四、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十六大(2002年):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2004年) :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国务院文件(2005年2月):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若干意见(共36条)2002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表年

14、份个体户户数(万家)私营营户户数 (万家)个体注 册资资金(亿亿元)私营营注册 资资金(亿亿元)个体营业额营业额(亿亿元)私营营营业额营业额(亿亿元) 2002 2377 24337822475620834 143692005 246443058096147526240 303742006 257649765177500025490 34959o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五个行业是: 批发和零售业,占个体经营户总数46.7; 交通运输业,占15.9; 工业,占的13.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0.6; 住宿和餐饮业,占7.5;(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12 ) o个体经营户较多

15、的前5个地区是:山东、河南、浙江、广东和河北o私营企业集中的地区:东部地区占5080%,江苏、浙江、广东o“三资企业”集中的地区:特区o2008年3月,来自中央统战部的数据:个体户、私营业主等“新阶层人数”大约5000万,掌握或管理10万亿元的资本直接并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全国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由“引导、监督、管理”到“鼓励、支持和引导”2002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 o体制障碍的表现市场准入门槛高、进入难。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权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o消除体制障碍市场准入方面:允许非公经济进入一些重要领域包括垄断行业。主要领域如,城市公用事业(污水处 理、垃

16、圾处理、公共交通)、军工基础设施建设、 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和军工配套科研项目等。垄断行 业如,铁路、民航。待遇方面:融资-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大银行也要多放小 额贷款。税收-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o改进对非公有企业的服务和监督o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 职工合法权益。五、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1.对这一关系的认识过程改革前(30年):经历了限制-改造-消失的过程对立的(源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的结论)改革后(30年):从体制外纳入体制内补充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的新突破)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关系(“十六大”的新突破,“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共同发展 相互促进 平等竞争共产党宣言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o“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 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