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214756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制作制作: :撒加撒加【作者】杜 牧 一.解题: 1、关于“赋”的文体 “赋”: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 裁。从形式上看,它注重铺叙,语言华美, 文笔绚丽,讲究韵律和句式,善用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赋要通过“体 物”达到“写志”的目的,结尾的部分则往往 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章法开放流 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 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2、关于杜牧 杜牧(803852),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 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 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 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 颇多针

2、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 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 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 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 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 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 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 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3、杜牧及阿房宫赋的写作缘由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 常尖锐,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军等纷 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 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 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 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3、而穆 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 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 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 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借 古讽今,时23岁。 4、关于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所建的宫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的 阿房村。“阿房”旧读“婀旁”(为png)。为什么叫“阿房”?一 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西南;一说因宫殿“四阿”(屋盖 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阿房宫亦曰 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造亡,始皇广其宫”。始皇成统一大 业,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再次修建阿房宫。史记秦 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

4、大意是:秦始皇以咸 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 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 ),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 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 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渭水,直咸阳。这一工程, 直到秦灭都没完成。公元前209年二世胡亥嗣位,骊山陵复土完 毕,集中劳动继续修建,项羽入关以后,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 筑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 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二.范读三.翻译1、理解字句,疏通文意。 “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有“宽缓”、“迟缓”等 义;

5、这句的“缦”,注释为“萦绕”,是由“宽缓”义引申 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 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它的本 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 “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 回转”(“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 回灯重开宴”),等等。“妃嫔媵嫱”“嫔”(p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 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ng)”指陪嫁的人,把 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辇来于秦”“辇(nin)”,本义是手挽的车 ,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尽态极妍”这里的“尽”

6、和“极”是互文,都 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 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 ”,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 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 为建筑单位的量词。“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 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 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 过前人者”。 2、疑难语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7、,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 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 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 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 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 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 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 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 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 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 ”,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 写“舞”同

8、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 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 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 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 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 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 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 ;“扰扰”,这里是“缭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 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 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 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 均句),“

9、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 “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附:阿房宫赋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 ,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 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 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 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 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 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 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 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 ,怎么

10、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 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 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 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 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 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 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 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 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 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

11、她们焚烧的椒兰异 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 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 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 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 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 )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 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 惜。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

12、 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 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 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 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 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 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 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 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 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 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 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 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 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 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

13、!如果六国 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 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 ,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 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 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 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 人来哀叹他们了。 四、学习重点 1、本文的结构 层次是怎样的?提示:全文四段 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 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

14、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 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 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 ”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 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 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 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

15、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 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 灭亡的道路。 第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 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2.细读课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 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 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 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 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 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

16、,既写六国剽掠,倚叠 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 ,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 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 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 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 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 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 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 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 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 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 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 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 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 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 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 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 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