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201640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江西省上高二中江西省上高二中 2018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化学试题1. 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解释A日照香炉生紫烟碘的升华B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置换反应C煮豆燃豆萁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烟是气溶胶,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丁达尔效应,故 A 错误;B “曾青”是 CuSO4溶液,铁与 CuSO4发生置换反应,故 B 正确;C “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

2、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 C 正确;D “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 NO3-中化合态的 N,其中第一个反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 ,属于自然界固氮作用,故 D 正确;故选 A。考点: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2. 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酸雨的 pH 在 5.67.0 之间B. 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3、. 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答案】B【解析】A.酸雨指的是 pH 小于 5.6 的雨水,故 A 错误;B . Al(OH)3可以和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 B 正确;C.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C错误;D.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利用的是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理,故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 STSE,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是 A 项中不了解酸雨的概念和酸雨的形成机理,酸雨指的是 pH 小于 5.6 的雨水;B 项中不了解光导纤维的成分,

4、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项中不了解酒精杀菌消毒的原理,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利用的是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而不是强氧化性。3.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 5 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A. 复分解反应、1 个 B. 分解反应、2 个 C. 化合反应、3 个 D. 置换反应、2 个【答案】B【解析】反应 Fe2HCl=FeCl2H2是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NaOHHCl=NaClH2O 是复分解反应;反应 2NaOHCO2=Na

5、2CO3H2O 是复分解反应;反应CCO22CO 是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不能用玻璃瓶来盛装氟化钠水溶液B. 适量 CO2通入漂白粉的水溶液可以生成白色沉淀C. 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 SO2的排放,发生的总反应为 2CaCO3+2SO2+O22CO2+2CaSO4D. 硅主要以单质、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答案】D【解析】A. 氢氟酸为弱酸,氟化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弱酸氢氟酸,能和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 4HF+SiO2SiF4+2H2O,故不能用玻璃瓶来盛放氟化钠水溶液,故 A 正确;B.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6、,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次氯酸,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Ca(ClO)2=CaCO3+2HClO,故 B 正确;C. 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 SO2 排放,发生的反应为 2CaCO3+2SO2+O22CO2+2CaSO4,故 C 正确;D. 硅主要以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故 D 错误;答案选 D。5.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B. 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产生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二

7、氧化硫的漂白性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 SO2、CO、Cl2等气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如火山口附近就有单质硫,A 错误;B排放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但不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B 错误;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 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C 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 SO2、CO、Cl2等气体,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定位】考查含硫物质的性质,侧重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名师点睛】该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注意性质与现象、用途的关系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题目难度不大。

8、在硫及其化合物中,SO2的漂白性容易形成理解误区,全面把握 SO2的漂白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SO2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褪色,是 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SO2的漂白性具有选择性,如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SO2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如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无色) ,加热后溶液变红。6.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92 g 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6NAB.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队 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 11.2LC. 0.25 mo1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0.5NAD. 在反应 K

9、IO3+6HI=KI+3I2+3H2O 中,每生成 3 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 NA【答案】A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名师点睛】1、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必须是在标况下,物质为气体,气体摩尔体积才为22.4L/mol。2、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很多的单质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例如氢气,氧气,氮气等,但也有不是 2 个原子的,例如氦气含有 1 个原子,臭氧含有 3 个原子。当然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数也各不相同。3、有些物质不能用分子一词,例如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过氧化钠等。同时注意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数,如过氧化钠含有 2 个钠离子和一个过

10、氧根离子等。4、注意特殊反应,例如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不和稀硫酸反应,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不和稀盐酸反应,铁和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等。5、注意溶液中的微粒数值,溶液中有水,求氢原子或氧原子时不要忘记水,若求溶质的微粒,要考虑是否电离,电离程度,是否水解,水解程度等因素。7.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 稀硫酸中:K+、Mg2+、A1O2-、S2O32-B. NaHS 溶液中:SO42-、K+、Cl-、Cu2+C. Kw/c(H+)=10-13 molL-1的溶液中:Fe3+、NH4+、Mg2+、SO42-D. 通入大量 CO2的溶液中:Na+

11、、ClO-、CH3COO-、HCO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AlO2-和 S2O32-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在在,故 A 错误;BS2-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Cu2+生成 CuS 不溶物,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Kw/c(H+)=10-13mol/L 溶液显酸性,Fe3+、NH4+、Mg2+、SO42-均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故 C 正确;DHClO 的酸性比碳酸弱,通入大量 CO2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ClO-,故 D 错误,答案为 C。【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名师点晴】在同一溶液中离子间如能生成不

12、溶物、弱电解质、挥发性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生成配合物等,则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解离子共存题还需要搞清溶液的环境如酸碱性、溶液的颜色等,通常用淘汰法解题。8.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2SiO3 +CO2+H2O=2Na+CO32-+H2SiO3B. Na2O2 加入 H218O 中:2Na2O2+2H218O=4Na+4OH-+18O2C. 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4F+=SiF4+2H2D. 过量 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CO2+OH-=HC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通入过量的 CO2生成碳酸氢盐,离子方程式为 SiO322CO2

13、2H2O=2HCO3H2SiO3,A 错误;B在 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2H218O=4Na+418OH+O2,B 错误;C氢氟酸是弱酸,写化学式,应该为 Si+4HF=SiF4+2H2,C 错误;答案选 D。【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名师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题所涵盖的知识面广,考查角度灵活多变,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类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一分析原理正误;二分析粒子配比是否合理;三分析是否漏掉反应;四分析物质拆写是否正确;五分析两守恒(原子、电荷)是否违背。平时应多加训练。9.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变的是A. 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 二氧化碳通过 Na2O2粉末C. 铝与 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 将铁钉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