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193972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安全哲学-历史学角度阶 段时代技术特征认识论方法论1工业革命 前农牧业及手工业 时代宿命论无能为力217-20世 纪50年代蒸汽机时代经验论亡羊补牢 事后型320世纪50 -80年代电气化时代系统论综合对策及 系统工程420世纪90 年代以来电子化时代本质论本质安全化 预防型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阶段n原始管理阶段,也称经验自防阶段n传统管理阶段,也称经验管理阶段n现代安全管理阶段,也称系统管理阶段传统管理理论-事故理论n认识论: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 研究对象和认识对象,主要是经验论与 事后型的安全哲学。n逆向思维: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n表 现:头痛医头、就

2、事论事,被动 与滞后。传统管理理论-方法与特征n方法:n事故分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n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n四不放过原则(原因,当事人,责任人,措施)n特征:n建立在事故统计学致因理论研究;n事后整改对策;n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发展n细分成两大阶段n20世纪50-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 险控制理论n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安全科学原理 正在不断的发展。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n认识论:以危险和隐患为研究对象n理论基础: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及对危险和隐 患事件链的确认。n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 流和动态认识论。n确立了人、机、环

3、和管理缺陷等综合要素。n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综合 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防评价的概念和思路。事故系统要素4Mn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n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n环Medium:环境不良;n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欠缺事故隐患Hidden Peril现代安全科学原理n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n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 体系n提出系统(组织)自己的思路,确立了 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n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 息论,安全文化等科学理论安全系统要素安全系统人观念,意识 行为,品德 人文

4、安全素质物机的本质安全化 良好的环境 物的安全状态能量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 辐射能信息原始信息加工信息现代安全科学原理n具体表现:n人的本质安全化:不但要解决人的知识、技 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 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 而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n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采取先进的安全科学 技术,推广自适应、自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 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n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n变事故管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n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n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n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 全、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n变被动、辅助、滞后

5、的管理-为主动、本质、超 前管理n变外迫型目标-内激型目标最本质的转变n事后行为或被动行为(Re-active):事故 发生的处理、调查及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报告-处理。n事前行为或主动行为(Pro-active):确 定哪些部分的活动是有危害性的,对危害 管理分为四个步骤: 识别-评估-控制-恢复n功能各不相同,但二者不能偏废。3.6 事件 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 3.1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

6、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及处理规定1987年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相关术语和定义金字塔理论千万次的隐患1 死亡29 轻伤事故300 无伤害事件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海因希里 Heinrich20世纪50年代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48334件轻伤事故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事故系统要素4Mn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n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n环Medium:环境不良;n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欠缺事故隐患Hidden Peril危险源

7、/危险源辨识3.4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5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 物理性2. 化学性 3. 生物性4. 心理与主观性5. 生理性6. 行为性7. 其他 风险/风险评价3.14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C*S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3.15 风险评价

8、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重大危险源辨识n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n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 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 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n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生产场所、贮存区重大危险源n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6种)n表2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34种)n表3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1种 )n表4 有毒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61种)能量转移理论n1961年吉布森(Gibson)和哈登(Hadden)n能量转移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能量和 危险物质是在有效的屏蔽中做有序的流 动,事

9、故是由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无控 制释放和转移造成了人员、设备和环境 的破坏。能量转移理论与危险源和风险定义危险源根 源状 态能量 转移 理论第一类危险源 能量物质 及其载体第二类危险源 约束条件失控: 物的缺陷 人的失误 环境破坏风 险后 果可能性事故 发生前提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举例n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 等。n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电梯、绞手 架、飞机等。n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n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 应的化工装置等。n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 各

10、种压力容器等。n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n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n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 物体等。能量转移理论-防止能量转移的方法n能源代替: 电力替代、燃料替代、无危险试剂;n限制能量:转动速度,用低电压设备,n防止蓄积:控制可燃气体浓度、静电接地n防止释放:如密封,绝缘,用安全带等;n延缓释放:如安全阀,放空、爆破膜,减振;n人与能量间增加屏蔽:防火门,防爆墙,防护栏 ,警示标志,防护镜,耳罩等;n能量上增加屏蔽:转动设备防护罩,安装消声器 等。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事故伤亡不安 全行 为 不安 全状 态人

11、的 缺 点遗 传、 环 境海因里希事故 因果连锁图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 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 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五个因素如下多米诺骨牌所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伤亡不安 全行 为 不安 全状 态个人 原因工作 条件管 理 失 误博德现代故因 果连锁图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直直 接接 原原 因因间间 接接 原原 因因根根 本本 原原 因因隐隐 患患损失损失BHSEI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扎别塔基斯依据能量意 外释放理论提出的事故 因果模型如右图所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人员伤亡 财产

12、损失管理失误个人原因、环境原因能量或危险物质 意外释放作业 安全分析 设计检查 技术维修 审查急救、修理 更换、调查 危险分析 安全意识作业 安全分析 教育训练 思想工作 人员选择 调查研究减小 数量防护装置 及构造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害的根本原因。为防 止事故发生,可通过技术改进来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通过教育训练提高职工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体防 护用品来避免伤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 释放的直接原因,领导者 管理缺欠、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员工因素如能力、知识、训练;动机、行为;肉体及 精神状态;反应时间

13、;个人兴趣等。设备缺陷、环境因素。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 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3.17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 风险投入ALARP原则 也叫”二拉平原则”风险控制与投入关系图不可容许区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 合理实际尽可能低可容许线可忽略线ALARP区可忽略区3.16 安全 safety危险安全社会允许安全限度受益AB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 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 因素。注意:1.进入作

14、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2.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 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3.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3.10 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n3.5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 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n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的要素。 n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 因素。 n3.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

15、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 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绩效相关方n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 果。 n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 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 果进行测量。n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 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价风 险 评 价危险源 识别 (观察) 1.新增危险源 2.危险源变化危险性 定量化 (确认)1.发生概率2.危害程度危险源 控制 (措施)1.降低危险2.消除危险判别准则

16、 (允许范围) (设定)社会上所允 许的危险性传统风险评价恢 复原因能否消除? 需要何种控制? 控制有效性如何?控 制评 估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失控可能性多大? 风险多大?风险是否已降到最低?识 别人、环境和资产是 否会受到潜在损害?HEMP能否减轻潜在结果和影响? 需何种恢复措施? 恢复措施是否恰当有效?危害和效应管理 (HEMP)收集资料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度风险值确定风险分级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监测审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过程 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循环往 复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审查改善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维持管理持续改进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