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3627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学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 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法 一、分层法 1、什么是分层法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层,即将数据依照使用 目的,按其性质、来源、影响因素等进行分类 ,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到的质 量特性数据归并在一起的方法。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把影响质量的因素分离 出来,有利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2、质量特性数据常用的分层方法。质量管 理中的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分层。按不同时间分,如按班次分;接操作人员分,如按工人的级别;按使用设备分,如按机床的不同型号 ;按操作方法分,如按切削用量、温度 、压力;按原材料分,如按供料单位、进料时 间、批次等;其他分层,如按检验手段、使用条 件、气候条件

2、等。 3、应用实例。 例:在柴油机装配中经常发生气缸垫漏气现象, 为解决这一质量问题,对该工序进行现场统计 。 收集数据n=50, 漏气数f=19。 漏气率=f/n=19/50=0.38 分析原因。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漏气有两个原 因: a、该工序涂密封剂的工人A、B、C 3人的操作 方法有差异; b、气缸垫分别由甲、乙两厂供应,原材料有差 异。因此,采用分层法列表进行分析: 工人漏气不漏气漏气率A B C 合计6 3 10 1913 9 9 3132 25 53 38工厂漏气不漏气漏气率甲厂 乙厂合计9 101914 173139 3738由表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气缸漏 气率解决的办法可采用

3、乙厂提供的气缸 垫,因为它比甲厂的漏气率低;同时采 用工人B的操作方法,因为工人B的漏气 率最低。但这样做漏气率是否会降低呢 ? 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综合分析,如下表所示。原材料 工人甲厂乙厂合计A漏气606不漏气21113漏气率75032B漏气033不漏气549漏气率04325C漏气3710不漏气729漏气率307853合 计漏气91019不漏气141731漏气率393738合计232750从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a使用甲厂提供的气缸垫时,要采用工人 B的操作方法。 b、使用乙厂提供的气缸垫时,要采用工人 A的操作方法。这样做才能使漏气率大大降低。 二、统计分析表法 统计分析法也叫调查表,是

4、用于收集数据 的规范表格。通过系统地收集数据,以 获取对事物的明确认识。统计分析与 判斯质量状况创造良好条件 其格式可 以根据产品和工序的具体要求来灵活确 定。常用的统计表主要有:缺陷位置调查表; 不良品原因统计表; 按不良品项目分类调查表; 数量项 目日 期交 验 数合 格 数不良品不良品类型废品 数次品 数返修品 数废品类 型次品类 型返修品 类型不良品 率第二节 排列图和因果分析图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洛特 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 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 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将影响产 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

5、其对质量影响 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 而找出主要因素。 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 ,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 频 数 累计频率 A B C D E 项目 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 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 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 金额等),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 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 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 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 称帕洛特曲线)。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 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 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 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 因素,即一般因素。由

6、于A类因素占存在 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 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 行统计,做出排列图, 缺陷项目频数频率累计频率划痕8671.771.7气泡1411.783.3缺口108.391.7污痕75.897.5杂质32.5100合计120100 划痕 气泡 缺口 污痕 杂质 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01007550250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 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 正,大部分质量问题即可消除。 二、 因果分析图又叫鱼刺图,用来罗列问题的原因, 并将众多的原因分类、分层的图形。它分析和表达因

7、果关系;通过识别症 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 解决。 结 果原材料 方法 环境 人 设备 小原因 中原因 因果分析图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 ,利用它分析问题能取得顺藤摸瓜,步步深入的 效果。即利用因果分析图可以首先找出影响质量 问题的大原因,然后寻找到大原因背后的中原因 ,再从中原因找到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最终查 明主要的直接原因。这样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 以清楚地看出“原因-结果”“手段-目标”的间系,使 问题的脉络完全显示出来。应用因果图进行质量问题分析一般有以下几个 步骤:确定要分析的问题、分析作图、找主要原 因确定该问题影响质量原因常按其影响因素 人、设备、原材料、方

8、法、环境等分类第三节 相关图分析法 相关图,用于分析两测定值之间相关 关系,它且有直观简便的优点。通过作 散布图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直观地观察 ,不但可以得到定性的地论,而且可以 通过观察剔除异常数据,从而提高用计 算法估算相关程度的准确性。 客观事物之间常常是互相联系,并具 有一定内部规律性。在质量控制中,众 多的质量特性数据之间也有其内部联系 、制约和转化的关系。一般认为,它们 之间相互的关系可分为3类: 确定性关系相关性关系 互不相关 所谓确定性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可以用 数学公式确切地表示出来,也就是由一个 自变量可以确切计算出唯一的一个因变量 ,这种关系就是确定性关系,也称函数关 系。所

9、谓相关性关系,是指变量之间有关系, 但又不能由一个自变量用一个数学公式确 切地求出另一个因变量,而是由一个自变 量对应一个因变量的统计分布,也就是一 个自变量可对应一系列的因变量,这种变 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互不相关的质量特性是互相独立的变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用数学关系式表达 。 二、相关图的作法 1、相关图的概念。相关图也称散布图,是 分析研究两种质量特性值之间相关性的 方法。两种质量特性值或者两种数据之 间有无相关性、相关关系如果只从数据 表中观察则很难判断,如果把数据作出 散布图则比较容易得出其相关与否的结 论。 2、相关图的作法。 收集3O10O组相对应的数据。作散布图是为

10、研究相关性,所以收集数据必须一对应,没 有对应关系的两种数据不能用来作散布图。 画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轴。在进行因果分析时, 一般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须注 意的是坐标轴的标度,原则上应使横轴数据最 小值到最大值的距离大致等于纵轴数据最小值 到最大值的尺度距离,如果标度取得不当会影 响观察效果。 按数据画出坐标点。根据每一组数据的数值逐 个画出各组数据的坐标点。当两组或多组数据 完全相同时,可用符号图等来表示重合点。 填上有关事项。如标题。调查日期、制图者、 数据个数及其他参考事项。 例:合成纤维抽丝工艺的导丝盘速度是影响质量 的重要因素,发现它与电流频率有关系现场 测取了电流频率(X)

11、与导丝盘速度(y)的有 关数据,如表所示 。作相关图。 X16.7017.0016.8016.6016.7016.8016.9017.0017.0017.10Y49.2050.0049.3049.0049.0049.5049.8049.9050.2050.2050.2050.1050.0049.9049.8049.7049.6049.5049.4049.3049.2049.1049.0016.60 16.70 16.80 16.90 17.00 17.10 X Y 三、相关图的相关检验 1、相关图的直观观察 相关图常用形态有: 强正相关X变大,Y也显著变大。; 弱正相关X变大,Y也大致变大。;

12、 不相关X和Y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强负相关X变大,Y也显著变小。; 弱负相关X变大,Y也大致变小。 非线性相关X变大,Y与X不成线性变化。 2、相关图的相关检验利用相关图分析两类数据的相关性时 ,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为了能够迅速判 断其是否相关,常常采用中值法。中值 法的作法如下。1作中值线。在相关图上分别作出X、Y的中 值线 及。使 线左右两侧的点数相同,使线上下 两部分的点数相同,中值线在相关图上所划分 的四个区间自右上角起沿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1 、2、3 及4象限,如图所示:XY2数点。数出各象限内的点数n及位于线上的 点数,分别记入表中。象限1234合计点数204204483计算令n=

13、n1n 3 ;n=n 2n 4 取n 和n 中小值作为判定值。对于上面数据有:n=n1n 3=2020=40;n=n 2n 4=44=8,取8为判定值。 4 判定将计算所得结果与检定表比较,如里点数 界限大于判定值,则应判定为相关,否 则为无关。 上列中N=48,查相关系数检验表知点数界 限 =0.01为14,因148,则判定有相 关关系。 四、回归分析 确定了两事物(X与Y)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后,还要进一步求出两变量x 与y之间的 定量表达式,也就是求出一个最逼近的 方程式即回归方程式,求回归方程有 简易法与最小二乘法。 第四节 质量成本分析法一、质量成本概念 1、质量成本概念 为了确保和保

14、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 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2、质量成本项目 1 预防成本。预防故障的费用包括:a 质量工作费。 b质量培训费。 C质量 奖励费。 d产品评审费。 e质量改进 措施费。 f工资及福利基金。 2鉴定成本。为评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 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的费用包括:a 检测试 验费。 b工资及福利基金。 c办公费。 d 检测设备折旧费。 3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 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a废品损失。 b返 修损失。 c停工损失。 d事故分析处理费 。 e产品降级损失。 4外部故障成本。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 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a保修费用。b

15、退货损失。c索赔费用。d诉讼费。e产 品降价损失。二、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的基本工作是对质量成本数 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寻找达到最佳质量 成本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途径。质量 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对质量成本的构 成比例进行分析、及探索最适宜的质量 成本 质量成本与制造过程的质量高低之间的关 系如图示: 鉴定成本与预防成本是随着制造质量水 平(合格品率)的提高而增加的;、内 部与外部故障成本则是随制造质量水平 的提高而降低的;单位产 品成本 制造质量 鉴定成本与预防成本的增加可以使故障 成本降低,当故障成本的降低以可以抵 消甚至超过预防及鉴定成本的增加额时 从经济上来说是合理的 质量总成本存在着一个最佳点,即曲线 的最低点,这个点表示这四项成本的平 衡点与平衡点对应的合格品率,就是 企业应选择的经济制造质量水平,这个 质量水平下的质量成本就称为最适宜的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的四个构成部分之间是存在着 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尽管不同的行业、 不同的工厂之间,这些比例有较大的差 别,但是就一个行业或一个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