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3414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幻灯片(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三章血 液理 论 知 识课 后 自 测知 识 拓 展本章要求 掌 握: 1.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渗透压的概念、正常值和意义。 2.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理特性、生成与调节。 3.生理性止血的概念与过程。 4.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特点。 5.ABO血型的分型、抗原与抗体和血型鉴定。 6.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熟 悉: 1.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的功能。 2.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了 解: 1.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和过程。 2.ABO血型的遗传与分布。 3.Rh血型的分型、特点和临床意义。 4.生理性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血液(blood)是在心

2、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 的组织。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具有如下的生理 功能:1运输2维持内环境稳态3防御4营养5参与生理性止血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的组成(一) 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RBC):占99%, 最多白细胞(WBC):最少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l男:40 % 50% l女:37 % 48%l新生儿:55%血细胞比容示意图(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水(91% 92%):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维持血量、渗透压和体

3、温。低分子物质(2%) :电解质、非蛋白有机物、O2、CO2等。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 :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1.白蛋白(albumin)含量最多。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转运某些低分子物质和脂溶性物质。2.球蛋白(globuin)含量次之。功能:糖蛋白,结合蛋白质,脂蛋白;具有酶的作用,还参与抗体形成 。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含量最少。功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二、血量血量(blood volume):全身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如:体重为60kg的人,血量约4.24.8L 。循环血量(circulationg bl

4、ood):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循环流动。贮备血量(reservoir blood):“滞留”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动脉,流动较慢 。 血量恒定:血压恒定血量恒定:血压恒定, ,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失血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血浆渗透压的分类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的生成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血细胞发生过程中造血部位的迁移 卵黄囊肝、脾骨髓不规则骨 胚胎早期 第2个月 第

5、4个月 18岁以后 (二)血细胞生成的过程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sis stem cells) 。血 细胞发生过程一般可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可辨认的 前体细胞三个阶段。血细胞发生过程示意图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某些物理 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可损伤造血干细胞。因此,临床上可通过骨髓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和外 周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将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 因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恶性肿 瘤等引起造血功能低下的患者体内,可在受者体内重 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由于造血干细胞来源有限,也有采用通过增加自身外 周血中干细胞数量来进

6、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属于易感人群,所 以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三)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造血过程以及各级血细胞在造血组织生存的环境称 为造血微环境。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 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调节因子,以及进入造血组织 的神经和血管。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可导致机体造血功能 异常。正常成熟血细胞类型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新生儿:6.0 7.01012/L;形态与功能

7、: 红细胞呈双凹圆碟 形,直径约为8m,无细胞核;主 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功能。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途 径。正常红细胞扫描电镜图红细胞的功能n气体运输(O2,CO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红蛋白组成及结构(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 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变形能力 RBC内黏度变形能力 RBC膜弹性,黏度变形能力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正常红细胞可塑变形性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ery

8、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即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简称血沉。 正常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血沉: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血沉测定(0.42% NaCl:开始溶血;0.35% NaCl:完全溶血)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等渗溶液双凹圆盘状 = 0.85% NaClRBC 高渗溶液细胞脱水 0.85 NaCl低渗溶液细胞水肿 0.85 NaCl3.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定义: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

9、破裂的特性。(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 正常的骨髓组织如出现异常:再障贫血。 (1)生成的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铁机制:Hb合成必须原料。成人每天需铁2030mg,其中5% 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 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临床应用: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 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蛋白质贫血患者应补充肝、肾等高质量蛋白质。叶酸:VitB12:机制:蝶酰单谷氨酸经肠黏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 参入DNA合成。临床应用: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机制:形成内因子-VitB12复合物:防止VitB12被蛋白酶水解;

10、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Vit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 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 临床应用: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 体时Vit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的成熟因子叶酸和VitB12的参与DNA合成,这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 密切关系。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早期: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 , BFU-E)、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 BPA)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 CFU-E)、

1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其他因素等红细胞生成的过程、寿命和衰亡红细胞生成的过程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骨髓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约有0.8%的衰老红细 胞被破坏。其中有90%的破损或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中巨噬细胞 吞噬,释放出的铁和氨基酸可被再利用,脱铁血红素转变 为胆色素随粪、尿排出体外。另外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碎,释 放出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被肝脏摄取。临床应用:严重溶血时,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超 过了触珠蛋白结合能力,未能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 将直接由肾

12、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总数:(4.010.0)109/L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白细胞的分类分类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 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 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 后3天3月10109/L;进食、疼痛、运动、 情绪激动、月经期、妊 娠、分娩WBC数。白 细 胞 变 异白细胞变异生理特性:变形、游走、渗出、趋化和吞噬等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二)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 ,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 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

13、 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2.单核细胞(monocyte)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 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 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 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 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 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 细胞参与过敏反应。4.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 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 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 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 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

14、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 有关。自然杀伤细胞参与机体 天然免疫过程。 淋巴细胞(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中性粒细胞发育阶段干 细 胞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骨 髓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FS)GM-CSF、G-CSF、M-CSF 抑制因子:乳铁蛋白、转 化生长因子-白细胞在血液中停留 时间很短,主要在组 织中发挥作用。 血小板: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物质(无核,

15、活细胞)。(一)形态与数量形态:双凸圆盘,体积小,直径23m,面积8m2。正常值:(100300) 109/L。过少(50 109/L)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多 血栓。 四、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血小板血小板垂直侧面模式图血小板赤道面模式图血小板内含多种颗粒以及开放管道系统、致密管道系统和微管 血小板受刺激时可伸出伪足而变成不规则形状 (扫描电镜图) 未活化的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黏附 释放血小板膜糖蛋白、内皮下组织、血浆成分、胶原纤 维、von Willebrand因子等。2.聚集 第一时相(可逆)、第二时相(不可逆)。在致聚剂作用下, GPb/a与钙离子、纤维蛋白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cAMP降低、钙离子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生理致聚剂:ADP(主要,剂量依赖)、血栓烷A2(TXA2,PGI2可抑制TXA2)、胶原(强不可逆性聚集)、凝血酶。病理致聚剂:细菌、病毒等3.释放 ADP、ATP、5-HT、因子、钙离子等4. 收缩 收缩蛋白、钙离子等5. 吸附 吸附凝血因子(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作用 当血管内皮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