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73094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9. 诗词五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 427),东晋著名诗 人。一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 于官场的黑暗,“不 为五斗米折腰”,隐 居农村。作者简介: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 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 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 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 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 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 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 首。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

2、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 首,这是第三首。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道狭:道窄。 沾:沾湿。 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 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

3、,以至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 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 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 处。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 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 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 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 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 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 ,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 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 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

4、生活的热爱 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 ,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 、“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 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 谐地统一起来。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 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D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

5、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B孟浩然八百里洞庭湖孟浩然(689740), 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 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 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 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 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 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 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 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 ,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 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 ”。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 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 到丞相的提拔

6、和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 景抒 情1. 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水天交接,浩瀚无涯。希望出仕,无人引荐。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3.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比喻、用典。4.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 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气势。终南别业王 维文学常识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 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 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 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 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 佩维摩诘

7、,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 ,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 宗影响很大。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 写作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 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 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 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 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 闲适情趣。 文体介绍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 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 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 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句赏析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

8、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 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 自得其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 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 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 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 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 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 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 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

9、偶然”二字是贯穿上 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 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 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 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 )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 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 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 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 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 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 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 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 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在凄苦孤寂

10、中度过了晚年。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 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 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

11、座仙山。“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即银河。意 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 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 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 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虽然 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 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 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 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

12、就往往说“归 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 。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 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 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 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 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 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 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 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

13、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 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 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 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 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 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 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 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 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

14、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 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 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 、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 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 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 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 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 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

15、欺诈、孤独、寂寞 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 的,有现实意义的。 思 想 主 题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 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 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 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 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 渴望,对光明的追求。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 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 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 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 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

16、此豪放的词 ,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 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 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 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 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 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 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回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