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四)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3039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概论(四)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播电视概论(四)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播电视概论(四)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播电视概论(四)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播电视概论(四)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概论(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概论(四)(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电视文化第一节 关于电视文化内涵第二节 电视文化理论研究第三节 电视文化的社会影响第一节 关于电视文化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充分体现了“工业社会”的特点。显 著表现之一就是电视传播形成了模式化、复制化的快 餐文化,并以流行的形式深深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 电视文化在构成上包含两个层次的涵义。其一是作为“ 形象文化”的电视文化,其二是作为“消费文化”的电视 文化。 作为文本的电视文化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1.电视声画 的组织方式、文本形态;2.经济基础和社会机构在电视 中的反映;3.电视所创造的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 作为“消费文化”的电视文化,则包含在观众全部的接 受过程中。有关电视文化的

2、一个简短定义:电视文化是当代人类 在电视传播的高度参与下所形成的新型的群体行为模 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定义出发,作者认为研究电视文化主要应关注这 么一些方面:电视人文环境的形成及其形成机制;电 视对于现代人类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 机制;电视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电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在人类社 会化发展过程中,文化可以被划分出不同的类型(高 雅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电视文化应该属于 大众文化。关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性质在很多方面被认为是具有负面效果的 。如:1.大众文化的兴盛可能意味着文化产品不再具有 独创性而是被大量而廉价地复制,以满足市场需求;2

3、. 大众文化源自传统文化艺术,从中吸取养分,但极少 反过来为传统文化艺术补充养分;3.大众文化有通俗文 化的一面,但通俗文化是民间日常生活的产物,而大 众文化却是商业机构向民间推广的,很大程度上是为 了获取利润;4.大众文化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多数是 满足感官需要而设计的肤浅内容,消费者不需要什么 思考,这一方面可能会损害高雅文化的发展,一方面 也会对接受者产生不良影响。大众文化的相关效应“同质化”功能(the homogenizing effects)“显摆心态的消费”功能(conspicuous consumption)“社会整合”功能(social integration)“动员”功能(

4、mobilizing)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可能决定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是 否具有某种功能,是正面功能还是负面功能,此外, 功能也会随着社会情境变迁而发生改变。电视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大众文化的特点。电视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化是一种信息文化。而电视正是伴随着人类进 入信息时代而产生的。电视是推动当代信息文化发展 的强大动力。 电视使当代文化具有了时空同步的特点。 当代文化是一种全球性文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电 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代文化的主体是大众文化。电视在文化转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当代文化的特点在电视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或者 其实可以说由于电视文化的兴盛,才塑造了当代文化 的这些

5、特征。第二节 电视文化理论研究电视研究出现多学科综合的趋势。推动电视文化理论研究发展的基本 因素是电视的社会化进程。西方电视文化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电视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电视的文化政治学研究电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法兰克福学派有关电视文化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是现 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一 个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电视媒介的批判理论 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科学技术批判 ,二是对电视媒介本身的批判。阿多诺(19031969)对“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进行了批判。文化工业不仅成为整个资本主义商品生 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履行着现代 资

6、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职能。在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一文中,阿 多诺进一步考察了大众文化工业产品的 性质。本雅明(18921940)也对影像文化 进行了批判。其代表作是机械复制时 代的艺术品。(1936)他认为,随着技术复制时代的到来,艺 术品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电影促进了艺 术的民主化与大众化。英国文化研究派的相关理论英国文化研究派有关电视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 心(CCCS),该中心创立于1946年。文化研究学派致力于批判现代社会中的 电视媒介。斯图亚特霍尔的有关理论构成文化的要素与社会结构密不可分。文化接受过程中存在一种“优势意识形态 ”。霍尔所写的电

7、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 被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转折点标志 性文章。霍尔所提出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电视研 究的转向具有深远的影响。霍尔提出,就电视话语的流通而言,可 划分为三个阶段:1. “编码”阶段;2.“成 品”阶段,3.观众的“解码”阶段。霍尔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这 就是他的“偏好阅读理论”(preferred reading):1.偏好的解读 2.商榷的解读( negotiated reading) 3.反对的解读( oppositional reading).大卫莫尔利的有关理论莫尔利通过节目分析的方法,试图弄清 楚观众与节目互动的本质。他主张以“话语理论”取代霍尔的分类, 和霍

8、尔“阅读理论”的重大差异在于:“阅 读理论”强调的是阶级性在导致阅读上的 差异,而“话语理论”则是要说明人们在 解读电视文本意义上产生的差别主要取 决于他们的社会经验。约翰费斯克的有关理论关于电视的功能观:费斯克用“游吟诗人 ”(bard)来类比电视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的 角色。费斯克认为,所谓的电视文本有三个层 次:基本文本、“潜层次”的文本、观众 自己生产的文本。费斯克将接受者在意识形态中的接受行 为分为控制式解读、协商的解读、对立 的解读。他还提出了“电视文本的多义性”的观点 。他在承认观众主体的受制性前提下, 也强调他们的能动性。费斯克通过研究电视的生产消费过程提 出了“两种经济”理论(即

9、“金融经济”与“ 文化经济”)。金融经济注重的是电视的 交换价值,文化经济注重的是电视的使 用价值。他由此提出了“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的深刻观点。北美学术圈的有关理论研究格伯纳的“培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是北美学术圈较具特色的电视研究之 一。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电视文 化可以培养、建构受众的世界观。格伯纳的“培养理论”也是他发展“文化指 标”(culture indicator)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 基础和主要内容。格伯纳文化指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电视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角色,具有培养功能。电视是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工具。培养理论的推论与“主流效果”研究的修 正。皮埃尔布迪厄的有关理论电视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一种民主的工具 ,而是带有压制民主的强暴性质和工具 性质。他还认为,电视受收视率的影响,从而 制造了一种快速思维,在电视中,交流 是表面上的,真正的交流并不存在。让波德里亚的有关理论电视首先是一种物,具有商品的特征, 但电视还可能被看作是社会象征符号。媒体开始决定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而人 们则逐步成为媒体的附属或媒体的延伸 。电视日益成为一种强制力量,形成了对 观众的“文化霸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