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08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洛民族小学教师-概括段意八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甘洛民族小学校 - 概括段意八法对段落大意的概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要依赖于对句群的分析。因此做好对句群的分析就成为段意概括的基础之一。考察句群的组合,可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其一,关联词组.合;其二,语意组合。前一种组合,关联词,对单层的或较少层次的句群分析起着 “ 标志” 的作用;第二种则主要通过句群内部的语意结合来分析,因此演绎、判断和推理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以上阐述的观点,句群分析是应该有“ 法” 可循,有 “ 法” 可依的。同时与之具有相同特点的段意概括也应是如此。分述如下:1.找段内主句六条规律(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如猫的

2、第一段有总起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段中有总结句的也是如此。(2)有过渡句的,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如伟大的友谊中:“ 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过渡句中,第一分句是上级段意,第二分句可作下一段段意。(3)因果关系的,一般“ 果” 是段意。如一个粗瓷大碗:“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 ” 这一段先记叙

3、 “ 果” 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粗瓷大碗。即该段意。(4)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也是段意。如一夜的工作中,第二段中心句为: “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2 简朴。 ” 稍加整理,便可作段意。(5)写事情的起因、 结果的, 一般要抓住结果归纳段意。如李时珍的第三段,起因:李时珍准备编写一本药书。经过: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准备。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故第三段段意为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6)问答形式的段落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段意。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正的内容归纳段意。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分的内容。2.标志法这是通过关联词来分析语意及其关系

4、的方法。单层句群分析起来较为简便。如:“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拿来主义这是个句群,由两个句子组成,只有一层关系。其中“ 然而 ” 这一关联词就揭示了语意及其关系,起“ 标志 ” 的作用。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这种句群作为章法中“ 段” 的现象出现,是十分少见的。这里不想对此作进一步探讨。而较为复杂的句群是最为值得探讨的。(1)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戴有什么样的理想。(2)在封建社会,金榜提名、衣锦还乡,往往是那些地主阶级或者是那些向往地主阶级生活的人的理想;

5、在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希望钱越赚越多,而且希望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永恒的。(3)而无产阶级却要打破这个“ 永恒 ” 把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推翻。(4)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广3 大人民的共同理想。(5)所以,我们说,理想是受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限制的。(6)比如,古时候,就像屈原 。 陶铸崇高的理想这里各句之间有二个明显的关联词,“ 而、所以 ” ,其中 “ 所以” 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语意及其关系的标志。它揭示了(1) (2) (3)(4)表达的是原因,而(5)句表达的是结果。 (6)句的 “ 比如”不过是对( 5)句的举例说明而已。所以可

6、以通过这个标志判定这个句群的中心句是 (5)句,而本段的中心意思也应该是由(5)句所揭示的。“ 标志法 ” 十分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关联词,但是,实际上,这种分析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句群中毕竟有许多句子是不带关联词的;另外,如果是带了许多个关联词呢,又难以判断那个关联词揭示第一层意义。 所以,它必须通过对句群语意的分析来予以验证。3.串联法有的段落没有可作段意的句子,但可以找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语句,把这些语句连串起来可作为段意。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几个句子分别讲了漓江水有静、清、绿的特点。横向连串起来,可用“ 漓江的水静、清、绿” ,作为段意。4.并联法有些段法,可采用把同类概念归并为高一级概念的方

7、法来归纳段意。如少年闰土第四段,闰土讲了“ 雪天捕鸟 ” 、“ 海边捡贝 ” 、“ 看瓜刺猹 ” 、“ 潮讯看鱼 ” 等等,这些事在 “ 我” 看来,都是未曾听说的新鲜事。因此,这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5.疏理法4 这是由分析语意构成的疏密程度最终来理出句群中心句的方法。分析疏密,原则上分析句群中结合由密而疏的顺序。一直扩而大之,找出句群的中心句,然后揭示段意。怎么疏理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以“ 标志法 ” 第二例为例:(1)按句子写出句子序号,本段有六个句子。(2)把意思结合得较为紧密的(1) (2) (3) (4)与( 5) (6)摆在一起。因为( 1)到( 4)句是

8、讲什么样社会,什么相理想,结合得最紧密。(3)再理出( 1) (2) (3) (4)四句和( 5) (6)两句之间的关系,因( 5)句有 “ 所以 ” ,因此,明显的, (1) (2) (3) (4)各句表示原因,而( 5) (6)表示结果。通过以上分析所以得出结论,这个句群中心句是(5)句。从逻辑上说,用( 1) (2) (3) (4)来推论( 5)句,而( 6)即是对(5)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这个分析结果与 “ 标志法 ” 分析的结果相吻合。6.抓住中心内容法(1)要分清主次。不要把一般的内容事无巨细,都写进去,更不要把次要内容当主要内容。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写了“ 我” 的内心活动,也

9、写了邱少云的外表。从全文看,写“ 我” 的内心是为了烘托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危险处境。 生人公应是邱少云,而不是讲 “ 我” 怎样。(2)要恰如其分。既不能添加本段中没有的内容,也不要遗漏重要内容。小音乐家杨科第五段若概括为:“ 第二天,杨科死了。 ” 漏了 “ 又一次遭毒打 ” 这一重要内容,就不完整。(3)内容要具体。段意一般从内容角度概括,不宜从思想角度概括,应该指出这一段写了什么, 而不应该是说明什么。 如把草原第三段说成: “ 蒙古族人民热情接待客人。” 就缺乏具体内容,5 也难于跟下面两段相区别。若概括成:“ 主客见面,热烈握手。”就较具体。(4)句子要完整。段意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不

10、能用词或词组,而且最好是陈述句,如一幅壮锦中的第六段就不能说成“ 小儿子是怎样找到壮锦的” ,而应该概括成 “ 小儿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壮锦 ” 。(5)要简洁明白,段落大意的文字不宜太长。7.归纳法有一些句子,其中并没有中心句, 其意思需要经过分析才能概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 归纳法 ” 来分析。它是一种由句群的关键句入手分析,最后归纳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其方法,原则上是对句群作“ 由疏而密 ” 的顺序。如: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任何一种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 它的实际运用也许根本无法预见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

11、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 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密切地注意电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怎么归纳这个段意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把这个句群标出序号。共五个句子。(2)理出句子中语义结合较为松散的句子。通过对其语境的分析理解, 两句正是这个句群中承上启下类型的过渡句,所以它的关键句无疑是句。由此,与语义结合紧密,而与6 的结合即较为松散。(3)通过分析,可归纳是说马克思对科学的实际运用观点,是写马克思对科学实际应用的态度和感受,即是写马克思对科学实际应用的关心的事例。很明显, 三句阐述了马克思身上远为主要的内容, 那就是马克思的实践精神

12、他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最优秀的品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句是关键句,三句是阐述句的主要内容。其段意的概括应是的归纳概括。8.累加法由一个句群组成的段落意理应是中心句表达的意思或是关键句所揭示的意思。 但是如果由二个以上的句群组合成的段落,其意义又将如何概括呢?如: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不同,同一个时代,一个人与一人又不同。比如,一点儿理想也没有的人有没有呢?一般地说,是没有的。(21) (22) (23) (24) 但是究其实,他们仍旧是有理想的,这眼前的光景正是他们的“ 理想 ” ,或者说,他们正躺在自己的“ 理想” 上睡觉哩。 摘自陶铸崇高的理想这个段落

13、是较为复杂的,分析这种段落的段意,非认真琢磨推敲不可。必须要首先揭示其层次结构。考察这个结构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这个段落中有几个中心意思相对独立的而又清晰的句群?划分出句群, 需要强烈的语感导引, 分析时必须抓住中心句或关键句。本段文字行文中两个设问句与两句无疑是关键句。由此可推论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表达。这也正表明其由两7 个句群组成。(2)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分别用疏理或归纳的方法分析各个句群。第一个句群的中心句应是三句;句表结果; 是原因。如果把三句话的意思综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归纳为: 理想是比较复杂的,因人因时而异。第二个句群的中心句应是两句,至(24)各句无非是为了解说和

14、证明两句的。 因这个句群的意思可概括为:没有理想的人是没有的。(3)最后把二个句群的中心意思叠加在一起,此段文字的大意就可概括为: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它因人因时而异。综上所述, 句群分析对段落意的概括有重要的意义。且句群分析与段落意概括是有 “ 法” 可循,有 “ 法” 可依。因此句群不仅仅具有语法意义,而且还有章法意义指导我们阅读语段乃至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段意的概括一知识概说划分段落层次与概括段意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是加深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认识以及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大纲)在“阅读训练 “部分明确提出了 “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 找出关键性语句 “,“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

15、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的要求。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应做到:1能根据文章或文段内容正确划分段落、层次,使之正确反映文章的结构,反映作者的思路,进而理解文章材料的安排、主次详略的处理,从而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2,能根据记叙文的特点,掌握各类记叙文划分段落层次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二复习指路8 (一) 怎样划分记叙文的段落或层次? 根据记叙文组织材料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划分段落、层次:1按 “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其基本模式一般为:概括叙述或议论 -具体叙述、描写 -议论或抒情。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的

16、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层次分明。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 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如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3按地点的转移 (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如 (藤野先生根据地点的转换, 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 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的原因;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弃医从文的原因;在北京,对藤野先生的怀念。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