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903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四刚性禁堵还是柔性疏引? 班集体消极舆论引导案例有一次, 一个家境很差、 成绩也差的学生放学后含着泪跑到刘承伦老师那里,强烈要求换座位,说着说着,便哇哇大哭起来,瘦小的肩膀一点点往下沉,然后又挣扎着耸起来。原来,那一天,几个坐在他前后的学生不知为什么开始议论起他来。“他家里没有钱,他婆婆又是吃低保的。”一个学生说。“不是吃低保,是捡破烂的。”另一个瞄着眼补充道。“他爸爸是吸毒的,根本挣不到钱,他一天还带这么多东西,不知他是哪儿来的钱?”第三个学生兴奋地插话。“不是偷的,就是抢的!”第一个学生嘻嘻笑着说。谁也不清楚这些孩子为什么这样讲,他们的这些想法从哪里来,又想要制造什么效果。当这个身体单

2、薄的男孩儿站在那儿,可怜巴巴地抹眼泪时,刘承伦老师似乎看见了少年时的自己,“爱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这是刘承伦的理论。为了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刘承伦老师不仅始终坚持在课后为这个孩子辅导,还经常在他的闪光点突现时不遗余力地表扬,并对所有包含歧视的做法进行严厉的批评。但这又出乎意料地导致其他孩子的仇恨他们不恨老师,却恨背后向老师告密的同学,恨这个生活在他们并不了解的环境里的孩子,保护一个孩子的尊严与维护大多数学生的情感这个两难境地,使刘承伦老师度过一个个不眠长夜。诊断案例中, 面对这个家庭和学习都很困难的同学,部分学生不仅不给予同情、关爱和尊重,反而冷

3、眼相对,毫无顾忌地排斥他、嘲笑他、羞辱他,形成了一种消极的班集体舆论。面对这种传播负向、 消极价值观念的舆论形态,很多老师和刘老师有着一样的困惑:一向被我们视作纯洁无瑕、天真未凿的小学生怎么会如此世故?一向被我们比喻为家庭的班集体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和谐的声音?这是社会的责任还是教育的失职?在面对这种消极班集体舆论时,我们该如何处置 ?, 要解答这些疑问,我们必须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消极班集体舆论之所以得以形成,不良社会舆论难辞其咎。班集体不是处于真空状态之中,作为班集体构成的主体,学生虽然涉世未深,但还是会受到无所不在的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 正因为学生涉世未深,在面对社会不良舆

4、论时,他们缺乏必要的辨别力和抵抗力,受影响的程度往往比成人要深。我们注意到,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学生谈到的 “吃低保”、“捡破烂”、 “吸毒” 等都是社会现象,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他们已经开始探索这些未知的社会领域了,此时, 社会舆论的引导十分重要。案例中, 学生在面对他人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冷漠、 麻木、 嘲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定有一股强大的消极的社会舆论力量在影响甚至是支配着他们。这种消极的社会舆论是班集体舆论形成的根源。消极班集体舆论与家庭的负面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的价值指向也在不断分化。有些家长在评论社会现象时信口开河、言辞偏激, 言教失当;有些

5、家长教育孩子要品行端正,但却束己不严,身教失范;有些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需要,直接向孩子传达诸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负向的价值观念, 凡此种种,都会对孩子的情感、 态度、 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经由学生渗透到班集体,也对消极班集体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中学生对 “吃低保”、 “捡破烂”、 “吸毒”等社会现象的偏激认知和歧视性价值判断,对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个体的排斥与嘲弄,都打上了家庭负面教育的烙印。学校教育偏误也有可能形成消极班集体舆论。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教育者也不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在学校教育中也会出现偏差、失误,甚至是错谬。在案例中,刘

6、老师坚信“爱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信奉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育实践中, 受现行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把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会导致学生情商低下, 对消极班集体舆论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此之外, 学校教育中资源分配不公、 教育机会不均、 评价标准不当, 甚至是个别教师的个人素质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消极班集体舆论。方略面对消极班集体舆论,班主任一般会采取三种措施。一是置若罔闻, 不管不顾。 消极班集体舆论如星星之火,有时会自生自灭,但有时也会呈燎原之势。若在消极班集体舆论萌芽和形成阶段不加

7、处置,一旦形成气候,不仅难以处置, 而且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施以铁腕, 强力打压。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省时省力,但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班集体的长效管理十分不利。三是因势利导,积极疏引。疏引主要着眼于学生心理的转变,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效果比较持久。同时,这种做法教育手段相对温和,学生容易接受。消极班集体舆论的疏引既牵涉班集体内部的舆论调控,又与校园舆论、 社会舆论等外部舆论环境的净化关联甚密。其中,班主任能够施以影响的,主要是班集体舆论建设。一、营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紧张的人际关系通常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充满悲观、 失望和冷漠,

8、导致不愉快事件的发生,从而催生消极班集体舆论。因此,改造班集体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氛围,是消解消极班集体舆论的有效策略。班集体人际关系主要由师生人际关系和学生人际关系两部分构成。首先来看师生人际关系。一般说来,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所代表的青少年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容易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关系紧张。在学校教育这一语境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掌控着绝对的权力,师生之间的文化交锋一般都是以代表成人文化的教师动用权力打压来收场,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对立。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尽量以平等协商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多一些宽容和理

9、解,不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不要滥用角色所赋予的权力来压制学生。学生人际关系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另一主要构成要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集体的学习功能得到了充分强化,在不断的考试和排名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了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 他们相互戒备, 相互提防, 都想争取更好的名次。在学习功能被极力抬升的同时, 班集体的其他功能如社会化功能、品德教化功能等,却前所未有地被弱化了,学生在班集体中难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些学生品德上、心理上存在问题,但却被成绩的光环所掩盖。这些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隔膜和对立,进一步恶化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班集体舆论的主要源头。要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

10、就必须重新审视班集体的功能,重视学生学习功能之外,更要重视班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竞争、通力合作,建立和谐共处、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二、保持畅通、及时的班集体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是流言滋生、 谣言散播的主要原因,容易使师生之间产生误解,从而产生消极的班集体舆论。沟通是双向的,信息交流是对称的。在工作中, 班主任既要留意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想方设法了解和收集“民意”,也要及时地把学校的信息、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以求得双方信息的通畅交流,观点的充分磨合。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程度与师生的信任程度是成正比的,班主任应该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和学生交流,袒露心声, 推心

11、置腹, 在和谐的交流中实现信息的全面沟通和观点的深度融合。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还要及时。我们注意到, 谎言、 流言、 谣言等信息型消极舆论的生存空间仅限于事件发生之后、真相大白之前。真实的信息传播开来之后,谎言、流言、谣言就会不攻自破,自行消失。并且,由于谎言、流言、谣言具有夸饰性,其生存空间愈大,荒诞和离奇程度就愈甚,引起的误解和恐慌就愈严重。因此, 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及时与学生沟通信息,特别是一些敏感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学生通报情况,保持信息沟通的快速、透明,不给谎言、流言和谣言留有生发和滋长的空间。三、建立公正、透明的班集体事务处理系统班集体事务是学生的公共事务,关

12、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班集体的良性发展,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如果在班务处理中存在暗箱操作和不公正现象,会影响学生对班集体和班主任的情感、 态度,影响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热情,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对班主任的对立情绪,造成班集体的四分五裂、人心涣散, 消极班集体舆论也会由此而生。保证班务处理的公正、透明还必须形成一套合理的班务处理规则和程序。有的班主任喜欢一切“代劳” ,在班集体管理中事必躬亲,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处理班集体事务。这样做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结果有时可能也很好,但是,由于无视学生的“民意”,表现出了大包大揽甚至是独断专行的倾向,这种行为一般都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经

13、常是 “吃力不讨好” 。因此,在班务处理中,班主任应力避“代劳”,由操办者转变为指导者、协调者,指导学生制订出一套合理的班务处理规则和程序,然后让他们依照规则和程序自己处理。之所以强调规则和程序的重要性,是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所有的班级事务处理中来,少数人的操作经常会带来不公正和不透明,引发其他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不利于积极班级舆论的形成。而规则和程序可以有效地约束事务处理者(主要是班干部)的行为,从而保证班级事务处理的可控性和透明度。四、关注班集体消极舆论源、舆论人和舆论圈消极班集体舆论总是有一定的舆论来源,在传播的过程中,舆论人和舆论圈是消极班集体舆论的放大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4、。因此, 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消极舆论源、舆论人和舆论圈,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调控。学生的舆论来源主要是社会舆论、家庭舆论和学校舆论,获得舆论的途径主要是熟人群体(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等)和大众传播媒介。班集体消极舆论源的控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传媒共同配合,清除社会消极舆论,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该尽力做好以下两件事:一是尽其所能控制班集体的消极舆论源;二是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提高学生的舆论“免疫力”。舆论人是指那些“积极主动传播意见的人”。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经常会对一些特殊的“刺儿头”感到头痛,主要原因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

15、,而是因为他们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威信,言行举止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班集体中充当着消极舆论人的角色。 这些“刺儿头” 之所以能成为舆论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得益于自身的诸多优点:头脑灵活,能言善辩,情商高,人缘好,具有亲和力和领袖气质, 因此,班主任要辩证认识消极舆论人的舆论导向功能,在教育转化的同时,弃其所短, 用其所长, 利用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号召力,引导他们在班集体舆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舆论圈是指有相同舆论兴趣、持一致观点看法的人所自动形成的舆论传播和交流群体,是“舆论在社会中的最小单位”。在班集体中, 围绕着消极舆论人,往往会形成一个个消极舆论圈,如悲观者舆论圈、厌学者舆论圈、偏激者舆

16、论圈、不良习惯者舆论圈,等等。对于这些消极舆论圈,班主任必须密切关注、深入分析,及早寻找合理的对策,或阻断舆论源,或转化舆论人, 或分化舆论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论采取何种对策,都应遵循舆论引导、自发解散的原则,而不能肆意打压和强行拆解。后者不仅很难奏效,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存在外在压力和生存危机,使得消极舆论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反而更加强大,从而导致教育目的与效果的背道而驰。链接用行动来表达意见是一种常见、的舆论表达形式,如鼓掌、集会、游行、罢工等。在班级中, 当一种消极舆论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一方面, 它所集聚的舆论力量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宣泄, 另一方面, 它也需要以某种行为更鲜明、更激烈地表达舆论群体的集体意见,此时,集体的消极行为往往是最佳选择。消极行为既有可能是“有所为”,即做不该做的,如扰乱课堂秩序、损坏公物、鼓倒掌、喝倒彩等,也有可能是“不作为”,即不做该做的,如集体逃课、 逃避劳动、 不做作业、 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形态是消极班级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是班级舆论的激烈表现形式,对班集体具有一定的破坏力。因此, 班级管理者应该深入班级了解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