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172242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 细胞膜的渗透性、abo血型鉴定、血涂片制作(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林 刚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三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七 细胞器切片观察第二次实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三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原理膜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脂双层,膜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不同性质的物质通过膜的快慢和通过膜的方式不同。在几种等渗溶液中,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通过膜,有的溶质不能通过膜。进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为达到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水不断地渗入到红细胞内,使细胞胀裂,从而引起溶血现象。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

2、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不同。因此,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溶血现象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血细胞速度一种指标。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溶血( hemolysis)是指红细胞因各种原因造成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血红蛋白溢出,这一现象谓溶血。发生溶血后,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方法1. 观察 20 % 的鸡红细胞

3、悬液(2 ml 鸡血加 8 ml 生理盐水),可见该悬液为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2. 观察溶血现象:取 9 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溶剂,每种溶剂 5 ml;3. 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 ml 鸡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如出现溶血,记下发生溶血所需要的时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试剂1 0.17M 氯化钠2 0.17M 氯化铵3 0.32M 醋酸铵(乙酸铵)4 0.12M 草酸铵(乙二酸铵)5 0.12M 硫酸钠6 0.32M 葡萄糖 7 0.32M 甘 油(丙三醇)8 0.32M 乙 醇 9 蒸馏水(对照)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观察实验结果

4、试管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如果试管内液体混浊,上层带红色者,称不完全溶血,镜检有部分红细胞呈碎片。如果试管内液体变红而透明者,称完全溶血,镜检发现细胞全部呈碎片。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 验 结 果 记 录 表试试管编编号试剂试剂 名称及浓浓度(M)是否溶血时间时间 (min)结结果分析1 2 3 4 5 6 7 8 9 10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分子通过脂双层扩散的速率差别很大,主要取决于该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分子越小,分配系数(下图)越大,通过质膜的速率越快。小的、亲脂性的、非极性

5、分子(如O2、CO2、 N2 、苯)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可迅速透过脂双层;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水、乙醇、丙酮、脲、甘油等),也能透过脂双层,但快慢有差别;大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蔗糖等)可以跨膜扩散运输,但扩散系数低,在短时间内渗入到细胞内比较困难;对于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由于这些分子的电荷及高的水化度,因此不管多小,都很难透过脂双层的疏水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示意图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七 细胞器切片观察1. 线粒体的观察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蛋白、磷脂含量很高,有大量羧基和磷酸基等阴离子基团,含阳

6、离子的铁苏木精易与其结合,使线粒体显示兰色反应。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观察方法1)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被染成深兰色的细胞,选择颜色清晰,密集程度较低的区域;2)转换高倍镜:细胞核为12 圆形的不着色的区域(有深兰色的核仁),核周围分布有许多深兰色颗粒或杆状小体,即线粒体。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肝索中央静脉区血红细胞细胞10倍物镜下观察效果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中央静脉区血红细胞肝索细胞细胞核40倍物镜下观察效果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线粒体油镜下观察到的线粒体 (深蓝色颗粒状或杆状)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2. 高尔基复合体的观察高尔基复合体具有还原能力,与硝酸银作用后,使硝酸银还原,并呈现棕黑色沉淀反应(银染法)。因而可显示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和位置。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观察方法1)低倍镜观察:寻找圆形或椭圆形的被染成黄色或淡黄色的细胞;2)转换高倍镜:中央透亮区为核所在位置,核周围棕褐色扭曲呈线状、颗粒状结构即为高尔基复合体。 棕褐色或黑褐色、扭曲线状或颗粒状(低倍镜)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高尔基体棕褐色或黑褐色、扭曲线状或颗粒状(高倍镜)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作业绘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图并加以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