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172152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复习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月考复习v隐 (m) (nng) 成 v(xun) 腾 (sng) 立 v(chu) 泣 纳 (hn) v瘦骨 (ln xn) 头晕目(xun)v秘 凝 喧 耸 啜 罕 嶙峋 眩v训(ji ) (bng) 溅 收(lin) v宽(sh) (zh) 立 盘 (qi) v(lng) 罩 (zhu) 连 v(ju) 强 (d in) 污 洗(zhu) v(z) 咒 扒(qi) 丰(shu) v诫 迸 敛 恕 伫 虬 笼 缀 倔 玷 濯 诅 窃 硕v苦(o) 玲珑(t) 透 贪 (ln) v(du) 落 (ch) 形 沉(din) v(x) 戏 () 运 (bng) 告 v行 (q) (sh)

2、望 (ru ln) v(h) 责 (c) 然v熬 剔 婪 堕 雏 淀 嬉 厄 禀 乞 奢 蹂躏v呵 猝v秘 凝 喧 耸 啜 罕 嶙峋 眩v诫 迸 敛 恕 伫 虬 笼 缀 倔 玷 濯 诅 窃 硕v熬 剔 婪 堕 雏 淀 嬉 厄 禀 乞 奢 蹂躏v呵 猝v隐秘(m) (nng)凝成 (xun)喧腾 v(sng)耸立 (chu)啜泣 纳罕(hn) v瘦骨嶙峋 (ln xn) 头晕目眩(xun) v训(ji )诫 (bng)迸溅 收(lin)敛 v宽(sh)恕 (zh)伫立 盘虬(qi) v (lng)笼罩 丰(shu)硕v(zhu)缀连 (ju)倔强 (d in)玷污 v洗濯(zhu) (z)诅咒

3、扒(qi)窃v苦(o)熬 玲珑(t)剔透 贪婪(ln) v(du)堕落 (ch)雏形 沉(din)淀v(x)嬉戏 ()厄运 (bng)禀告 v行乞(q) (sh)奢望 (ru ln)蹂躏v(h)呵责 (c)猝然v问 无愧 然长逝 多愁 感v举世无 国他乡 天灾 祸 v得失之 险象 生 ( )如其来 v阴晴 缺 繁 急管 心痛如( v回 无穷 具 而微v 红灯 酒 心 神怡v心 猝 善 双 异 人 患 迭 突 v圆 弦 割 味 体 绿 旷 v玲珑 透 不可 灭v 处逢生 忍 不禁v海天相 回头 无为v盘 卧龙 蜂围 阵 仙露 浆v一 不苟 瘦骨 心惊 跳 v头晕目( ) 小心( ) v多姿多(

4、) 可望不可( ) v剔 磨 绝 俊 吻 浪子 碌碌 虬 蝶 琼 丝 嶙峋 肉 眩 翼翼 彩 即v问心无愧 猝然长逝 多愁善感v举世无双 异国他乡 天灾人祸 v得失之患 险象迭生 (突)如其来 v阴晴圆缺 繁弦急管 心痛如割 v回味无穷 具体而微v 红灯绿酒 心旷神怡v玲珑剔透 不可磨灭v绝处逢生 忍俊不禁v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无为v盘虬卧龙 蜂围蝶阵 仙露琼浆v一丝不苟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v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 v多姿多(彩) 可望不可(即) 童趣 v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v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果如鹤唳云端v颈,脖颈。强:通“僵”,僵硬。v徐,慢慢地。以:用v果

5、,果真,果然。唳:鸟鸣v4、以从草为林: 5、兴正浓: v林,树林v兴,兴趣v6、方出神方: 7、鞭数十,驱之别院 v方,正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v8、必细察其纹理 9、昂首观之 v细:仔细。察,观察v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v10、为之怡然称快 v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 v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v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 鹤群在空中飞舞。v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v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v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v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 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v1

6、、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v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v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v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v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v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 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v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v、“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 否恰当,为什么?v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 ,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 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

7、被形 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论语十则 v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v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v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v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v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v齐:相同,看齐v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v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v6、温故而知新 v故,旧的知识。v7、士不可以不弘毅 v弘毅:宽广,刚毅。v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v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v温故知新、v任重道远、v死而后已、v见贤思齐、v三人行

8、必有我师、v择善而从、v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v1、子曰:“学而时习之, 。”v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 的事吗?v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v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 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v3、子曰:“见贤思齐焉, 。” v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 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v子曰:三人行( )v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 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 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v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

9、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 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v、子曰:“岁寒, 。”v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 叶的。v、子曰:“其恕乎, , v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 施加在别人身上。v、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 也。”v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 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四、默写题集锦 v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v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 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v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 常用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的句子是:v“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v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 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v“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v“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 填写)v“任重而道远。” 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v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

11、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v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v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 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v12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v13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 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v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v“人不知而不愠。” 15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v“温故而知新。” 16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是:v“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12、改之。” v1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 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 说就是:v“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 子是v“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任不习乎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v“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 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v“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v黄 (yn) 酝 (ning) 水 (zo ) (chng ) 清 归(b) (q) 息 (lio) 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