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 联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71984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楹 联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楹 联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楹 联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楹 联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楹 联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楹 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楹 联(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楹联文化楹联基础知识思想教学目标:了解对联在产生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种类与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对联的书写格式教学目标:熟悉楹联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掌握对联的种类与书写格式。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一)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对子、也叫联语、联句。是指 单独使用的队仗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刻在 壁柱之上,叫楹联。(楹,指厅堂前的柱子 ),有的流传于书本和口头。它是我国特有 的文学形式,体现了中国人讲究对称的民族 心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唐五代,盛于 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

2、符的习俗。所谓 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 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 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 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 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 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 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二)起源及发展:唐代 宋代 (发展推广时期 )明 代 (黄金时代)清代(鼎盛时期 )二、对联的种类元 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

3、换旧符。春联,顾名思义是 春节时人们用来表 示喜庆的一种良好 祝语 门联和堂联:门联主要用于反映门第、行业等内容。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小费君莫惜 后顾自无忧宾馆餐馆书店茶馆理发店保险 公司堂联多用于居室、厅堂,用来表现主人情怀、志趣、理想、抱负。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明末清初王夫之草堂题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明代徐霞客梅花堂自题联)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书屋厅堂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

4、巧 借 花 容 添 月 色 欣 逢 秋 夜 作 春 宵 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 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挽联 源于古挽歌,是用来悼念死者,治丧祭祀的对联。分为自挽和他挽两种,产生于宋代。 先 生 竟 千 古民 国 第 一 人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悬挂、雕刻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地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自然风光大明湖月下亭联名胜古迹联文人风光趵突泉李清照纪念堂联一般要求每联至少20个字以上,昆明大观楼为代表 。也有说法是每联超过11个字即为长联,更长的称 为“超

5、长联”。长联 昆明大观楼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 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 登临。趁蟹屿螺 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 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 香 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叁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 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 心力。尽珠帘画 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 疏 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三、楹联的特点(一)出句和对句字数相同,字不重复字数相同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 则下联也应

6、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 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 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字不重复指上下联之间,尤其是其中对应位置 上除非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和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实 词,或特殊修辞之外,一般不用重复字。如果一副对联中用了相同的字,叫犯复。当然 为了特殊修辞需要也可以使用重复的字,只是在重 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先武穆而神,大 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 一人。(二)出句对句内容相关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 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 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 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

7、谓 “反对”。如:胜地是流传,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艳说;赏心多乐事,且看此半湖烟水,十顷荷花。 (正对)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对) (三)出句、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1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 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 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上。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 可能相同。 .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 能保持一致。 五 蕴 皆 空 观 自在;一 心 不 乱 见 如 来 (数)(数 )(名) (名)(副)(副)(形容)(形容)(动)(动)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偏正) (偏正) (动宾

8、)(动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学对歌谣选段天文 天对 ,地对 。日月对 。祥云对 , 暮雨对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地理 溪对 ,水对 。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 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 ,夏对 。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 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 ,汉对 。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 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 食馔 茶对 ,饭对 。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 ,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地天山川 瑞雪 朝烟谷山暮春古唐酒羹(四)出句、对句平仄相协平仄是指声调的分类。

9、古代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 四声,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现代汉 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 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我去太匆匆(平),骑鹤仙人还送客(仄); 兹游良眷眷(仄),落梅时节且登楼(平)。黄鹤楼联四、对联的书写格式(一)横批又叫横额,悬贴在壁柱横眉上,多为四字,也有 两个、三个或五个字的,语言可俗可雅,以新鲜生动为 上乘。对联横批为横书,旧时自右向左写,现在也可以 从左向右写。字体与正文应一致。(二)书写格式悬挂的对联应竖写,不用标点符号。一般上联在 右,下联在左,一行写不完可另起行写,从两边向中 间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称为“龙门写法”。字体多为正

10、楷、篆隶或行草,正楷较为严肃,篆 隶比较典雅,其他可用行草。在正文以外适当位置有 时附有题跋、落款,说明作者、撰写时间、背景意图 。题跋等与正文字体可以不一致。一般对联先写在纸上,然后张贴于恰当位置。名 胜古迹联多以镌刻方式附于名胜古迹上,以木刻和石 刻常见。木刻联多刻于木框、门框上,漆以金红色, 显得庄重、醒目。石刻联镌于石柱、石门、石坊上, 有的在悬崖峭壁,气势浩大,远近皆见,即所谓“摩 崖对联”,如泰山孔子崖联。山东旅游名联济南大明湖小沧浪园联趵突泉泺源堂联 泰山南天门联孔府大门联淄川蒲松龄故居联此联原题于“铁公祠”大门,后移至小沧浪园西廊圆 形洞门两侧,是由清代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

11、 凤诰所写。山东巡抚、大书法家铁保所书。四面荷花三面柳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一城山色半城湖济 南 大 明 湖 小 沧 浪 园 联来历:这副对联由远及近,将荷、柳、湖、山全部纳入 眼中,准确概括了古城荷香柳绿,湖山掩映的独 特风貌,对仗工稳,平仄相谐,成为千古名句。 老残游记中称赞此联“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 。赏析:云雾润蒸华不注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波涛声震大明湖 趵 突 泉 泺 源 堂 联 此联是集自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趵突泉的诗句,由当 代书法家金棻书写。 来历:赏析:趵突泉泉水甘美,而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8,因而当冬 天来临气温降低时,泉面上就会升腾起一片雾气,雾气 弥漫,可以

12、飘至北面的华不注山,上联即写此景。下联 写趵突泉喷涌的气势,在曾巩的齐州二堂记中记载 当时泉水涌出“高或至数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也有“三 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连大明湖畔都能听得 见其声音。有游客认为是泉底有水泵将水喷出,才有如 此气势。其实泉水是自然涌出,因济南南部山区是透水 性极强的石灰岩构造,且有许多裂缝和溶洞,而大明湖 以北则是不透水的火成岩,济南地势又是南高北低,大 量地下水流到趵突泉这里被挡住去路,只好从地面喷涌 而出。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赐给济南的珍宝。这幅对联 正是对济南八景之一“趵突腾空”的最佳写照。门辟九霄仰步三天门辟九霄仰步三天 胜迹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阶崇万

13、级俯临千嶂 奇观奇观泰 山 南 天 门 联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上连天街,是泰山的门户。始 建于元代,明清时期多次重修,现在依然保持了清代的风格。来历:此联上联写由下面仰视南天门,好像位于九霄之上, 是通往天界之门。“三天”指的是道家的清微天、禹余 天、大赤天,泛指天界。下联是由上面俯视,十八盘 有万级台阶,而四周的景色十分雄伟壮丽。两联一俯 一仰,突出表现了南天门的险与雄,使得游人在登临 成功之后的自豪感更加强烈。赏析: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孔 府 大 门 联这副对联悬挂于孔府大门楹柱之上,是由明代李东阳所撰,

14、清代 文人纪晓岚手书。这是一副典型的门联,点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家 ”的孔家的门第地位。来历:意思是说孔家的富贵地位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圣人家 所传承的孔子之道可以同天并老,永不衰竭。此联最 妙之处在于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一点,下联中的“ 章”字成破日之状。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 亲之日,有神仙来指点,并告知孔家“富”字中有“ 点”不吉。此后孔府中凡书写“富”字皆无点,叫做 “富贵无头”。又传说纪昀为孔府书写对联时,“章 ”字写了数遍均不满意,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 ”字上添了一笔,成破“日”状,醒后他挥笔而书, 果然气势不凡。这叫做“文章通天”。两个字寓意深 远。对联字美文佳,概括出孔府千百年来不同凡响的 “公府第”、“圣人家”的气派。 赏析:写鬼写妖高人一写鬼写妖高人一 等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刺贪刺虐入骨三 分分淄 川 蒲 松 龄 故 居 联蒲松龄,故居在淄博淄川。 此联悬挂于书房画像两侧, 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来历:上联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善写鬼妖,多具人性 ,高于其他志怪小说,下联写文中讽刺贪虐极为深 刻传神。蒲松龄生逢乱世,目睹了当时朝廷腐败, 百姓困苦的社会现实,以超人的艺术想象,假借鬼 妖狐魅之口,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辛辣、 尖锐、淋漓尽致抒发爱憎之情,此联对聊斋志异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作了高度精当的概括和评 价。赏析:本课结束,谢谢!本课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