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醇 和 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1681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醇 和 醚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醇 和 醚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醇 和 醚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醇 和 醚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有机化学-醇 和 醚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醇 和 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醇 和 醚(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醇 和 醚 l第一节 醇l第二节 醚第一节 醇一、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 * 醇的结构 醇分子中含有羟基(-OH)官能团。醇也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生成的产物。饱和一元醇通式 CnH2n+1OH 或 ROH。 醇分子中C-O-H(键角)为108.9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成键时发生不等性杂化,它以一个 SP3 杂化轨道和碳原子的 SP3 杂化轨道形成 C-O 键,另一个 SP3 杂化轨道和氢原子的 IS轨道形成 0-H 键,剩下两个SP3 杂化轨道被两对未共用电子对占据,由于两对未共用电子对的相互排斥和挤压,使醇分子中C-O-H 键角小于109.5。 * 醇的分类

2、 按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类型: 伯醇(1醇)仲醇(2醇)叔醇(3醇) 按羟基数目: 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按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饱和醇不饱和醇芳醇 * 异构和命名 异构:醇的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和官能团位 置异构。 命名(1) 简单的醇可用习惯命名法或衍生命名法来 命名。(2) 系统命名法a.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支链看作 取代基,编号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d. 多元醇命名尽可能选包括多个羟基在内的最长 链为主链,称“二醇”,“三醇“等c. 芳醇命名时可把芳基作为取代基。b. 不饱和醇的系统命名:选择同时含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链为主 链,编号时尽可能使羟基位次最小。 命名举例:二、醇的制法

3、 * 烯烃水合(见烯烃加成反应) 直接水合简单的醇,如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等, 可用烯烃直接水合,即用相应的烯烃与水蒸气在 加热、加压、催化剂存在下直接生成醇。 间接水合 烯烃用 98% H2SO4 吸收后,先生成烃基硫酸氢酯,再经水解得到醇。* 硼氢化氧化反应 羧酸最难还原,与一般化学还原剂不起反应, 但可被LiAlH4 还成醇。* 从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 还原剂可用H2(催化剂:Ni,Pt等)或者LiAlH4、 NaBH4 等。 酯需高温高压才能催化加氢,用化学还原剂还 原最常用的是金属钠和醇。 以NaBH4或异丙醇铝作还原剂时,可使不饱和醛、 酮还原为不饱和醇,而不影响碳碳双键。如:*

4、 从格利雅试剂制备利用此反应,可制取伯、仲、叔醇。 * 从卤烃水解制醇(见卤烃性质)此法有较大的局限性。三、醇的物理性质 低级醇是具有酒味的无色液体,C12以上的醇为固体。由于醇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沸点比相应的烷烃高。又由于醇和水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低级醇易溶于水。自正丁醇开始,随着烃基增大,阻碍了羟基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减低,以至不溶于水。 对于ROH,-OH能与水形成氢键,称为亲水基,R不能则称为憎水基。所以分子中不含亲水基的有机化合物难溶或不溶于水,分 子中有亲水基的、碳原子少(13个碳)的有机化合物则易溶于水。碳原子数越多,则溶解度越小,甚至不溶于水。这是有机化合物在水中

5、溶解性的一般规律。四、醇的化学性质*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1)醇钠遇水就分解为原来的醇和NaOH。此反应随着醇的相对分子量的增大而反应速度减慢,醇的反应活性为:甲醇伯醇仲醇叔醇* 卤烃的生成 醇与氢卤酸作用,则羟基被卤素取代而生成卤 烃和水,这是制备卤烃的重要方法之一。氢卤酸的反应活性次序为: HIHBrHCl各种醇和浓盐酸在ZnCl2催化下的反应活性次序为苄醇和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CH3OH 由伯醇制备相应卤烷时,一般用卤化钠和浓 硫酸为试剂。 (1) 浓HC1+ZnC12(无水),称卢卡斯试剂,分别 与伯、仲、叔醇在常温下作用,反应速度: 叔醇仲醇伯醇。由于反应中生成的卤烃不溶 于水,因此出

6、现混浊分层现象。可用此反应区 别伯、仲、叔醇。制碘烷不宜用此法,因浓硫酸可使HI氧化为I2 。* 脱水反应 分子内脱水上述反应,低温有利于取代反应而生成醚, 高温有利于消除反应生成烯。醇脱水的消除反应 取向也符合查依采夫规则。 分子间脱水:* 与无机酸的反应 醇可与硫酸、硝酸、磷酸等无机酸作用得 到无机酸酯。 得到的两种无机酸酯都是常用的烷基化试 剂,因有剧毒,使用时要注意安全。甘油三硝酸酯是一种炸药;磷酸三丁酯用作萃取剂和增塑剂。* 氧化和脱氢(H的氧化) 由于伯、仲、叔醇氧化后所生成的产物不同,因 此根据氧化产物的结构,可以区别它们。叔醇无H,一般氧化剂不能氧化,上述反应 氧化剂可为KMn

7、O4 + H2O、K2Cr2O7 + H2SO4。* 多元醇的性质(1,2-二醇)多元醇(1,2-二醇)的酸性比一元醇强 。例如甘油,可与氢氧化铜作用生成绛兰色的甘 油铜溶液。 (1)一元醇却不能与之反应。所以此反应通常用来 鉴别1,2-二醇。五、硫醇 * 定义及命名 醇分子中的氧原子为硫原子所代替而形成的化 合物叫硫醇(R-SH) 命名与醇相似,只须把醇字改为“硫醇” SH 称巯(qi) 基,如:* 制法卤烷与氢硫化钾作用或醇的蒸气与硫化氢混合后,在400下通过氧化钍都可制得硫醇。* 性质 弱酸性(酸性比醇大) 后两个反应不仅可用来鉴定硫醇,而且 可用作重金属Pb、Hg、Sb等中毒的解毒剂。

8、 氧化反应氧化剂:H2O2、 NaIO、I2或O2 这个反应可以定量进行,因此可用来测定巯基 化合物的含量。 酯化反应: 分解反应 :此反应工业上可用来脱硫。 第二节 醚 一、 醚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 分类醚可看作是醇羟基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生成的产物,通式为R-O-R,Ar-O-R 或 Ar-0-Ar。醚分子中的“-O-”称为醚键,按它所连的烃基结构和方式不同,醚可分为: * 命名 简单的醚可按习惯命名法,按醚键所连的两个烃基的名称,先简后繁写在“醚”前,芳醚则将 芳烃写在前面;单醚可将“二”字省略。 系统命名 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为母体,以烷氧基(-OR) 作为取代基称为某烷氧基(代)某烷

9、。例如: * 同分异构由于烃基的异构和官能团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同分异构现象,另外相同碳原子的醇和醚也互为构造异构体,这种异构体是属于官能团不同的构造异构体。 二、 醚的制法 * 醇分子间脱水(详见醇的性质)此法适合于制取单醚* 卤烷与醇金属作用(威廉森合成) 这是一个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叫做威廉森合成法,可用于合成单醚或混醚,但主要用来合成混醚。 制备具有叔烃基的混醚时,应采用叔醇钠和伯 卤烷作用,因为叔卤烷在此条件下会发生消除反 应。如: 制备具有苯基的混醚时,应采用酚钠,如: (为什么?)三、 醚的性质 * 物理性质除甲醚,甲乙醚为气体外,其余醚大多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流动的液体,相对密

10、度小于1。因为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醚的沸点比相同碳原子数的醇的沸点低。醚一般只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有机溶剂。 盐的生成 醚 R-O-R 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它是 一个路易斯碱,在常温时能溶于强酸,形成 盐, 但醚的碱性很弱,所以生成的 盐遇水很快分解为 原来的醚。此反应可用于醚的提纯和分离。* 化学性质醚的化学性质比较不活泼,在常温下不与 金属钠发生作用,对碱、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十分 稳定,但能发生下列反应: 醚键的断裂醚和浓酸(HI)共热,则醚键发生断裂生成 碘烷和醇。醚键的断裂往往是从含碳原子数较少 的烷基断裂下来与碘结合。 过氧化物的生成醚长期与空气接

11、触,可被空气氧化生成 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物不易挥发,受热后极易爆炸, 所以在蒸馏乙醚前,必须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存 在,检验方法如下:(1) 用KI淀粉试纸检验,如有过氧化物存 在,KI被氧化成为I2而使含淀粉的试纸变为蓝紫 色。(1) 加入还原剂,如 Na2SO3或FeSO4 后摇荡, 以破坏所生成的过氧化物。(2) 加入FeSO4和 KCNS 溶液,如有红色生成, 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如下:(2) 贮藏时,可在醚中加入少许金属钠或铁屑, 以免过氧化物形成。四、 环氧乙烷重要的化工原料 * 制法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乙醚气味,高浓度时,具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沸点为10.5,溶于水。 * 性质 化学性质 说明: (1) 乙二醇乙醚是一具有醇和醚性质的物质 ,是优良的溶剂。(4) 与格氏试剂的反应是制醇的方法,也 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3) 三类乙醇胺都是无色粘调液体,能吸 收SO2,H2S等酸性气体,可做为制造乳化剂和 原油破乳剂的原料。(2) 二乙二醇醚、多缩乙二醇醚,是优良 的溶剂,农药乳化剂和去泡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