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598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项羽本纪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史记--项羽本纪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史记--项羽本纪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史记--项羽本纪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史记--项羽本纪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记--项羽本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项羽本纪(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项羽本纪制作者:3号刘新4号陈红梅20号胡文理22号林敏仪史记n简介n文学成就n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 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 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n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 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 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 太史公书”的专称。n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 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n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简介n 史记是一部

2、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 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 二万六千五百字。全书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 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 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 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发展状况。 n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首创纪传体纪传体,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 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这在史 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 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

3、修n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 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 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n 但是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 不足。例如,它受到了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等神秘思 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时,指出这是 因为“天所助”;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 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 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 全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n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早年

4、从董仲舒 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 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 一卷。 n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 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 ,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 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 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 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n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 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 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

5、都等人共订 “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 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 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 ,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 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 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 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作者生平年表n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10岁,在夏阳耕读。太史公自序:“耕 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 n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11岁。窦太

6、后死,汉武帝罢黜黄老之言, 发动尊儒。 n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12岁。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n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19岁,从夏阳迁居长安。从孔安国学尚 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n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20岁,开始外出游历,回长安后,为汉武 帝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 n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36岁。汉武帝封禅泰山,司马谈病死洛阳 。司马迁到泰山参加封禅。 n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38岁,正式做太史令,一边整理史料,一 边参加改历。 n 太初元年(公元

7、前104年),42岁,太初历完成,开始编写史记 。 n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47岁,汉武帝攻打匈奴,骑都尉李陵投降。 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遭宫刑。(史记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狱的时间 中完成的 )n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50岁,汉武帝改元大赦。司马迁出狱后当了 中书令。 n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55岁,完成了史记。 项羽本纪l项羽的简介l三大战役l三大事件l五大将士l谋士l历史评价l失败原因l相关成语与诗词项羽简介n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 称作项羽,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 人物。n他是秦末起义军领袖,拥有“西楚霸王”的称号n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彭城大

8、战,垓下之战n相关事件:鸿门宴,会稽起义,霸王别姬n五大将领: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 期n谋士:范增、项梁项羽塑像项羽相关人物表:n祖父:项燕 n其父:项超 n亚父:范增 n叔父:项梁、项伯n堂弟:项庄 n爱姬:虞姬 n坐骑:踏雪乌骓(青白色带黑毛的骏马) n兵器:楚戟n铠甲:乌金甲 三大战役之一-巨鹿之战n名称:巨鹿之战地点:巨 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n时间:秦二世三年(公元 前207年)十二月n参战方:楚地义军,秦军n结果:楚军歼灭秦军主力 ,秦军余部投降n主要指挥官:秦:章邯、王离;楚:项羽n参战方兵力:秦军:40万起义军:6万n战争起因:秦末农民起 义n导火线:秦军攻赵,诸侯

9、救援n战争性质:秦军主力与 各路救赵起义军总决战三大战役之二-彭城之战n名称:彭城之战n地点:彭城(今江苏 徐州)n参战方:楚,汉n结果:项羽胜n主要指挥官:项羽,刘邦, 韩信彭城之战彭城之战三大战役之三-垓下之战n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 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 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 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 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 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 ,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 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 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 “东方

10、的滑铁卢”之誉。 垓下之战垓下歌n力拔山兮气世。 n时不利兮骓逝。 n骓不逝兮可何! n虞兮虞兮奈何! n翻译:n 我力可拔山啊,豪 气可盖世。 n 时运不济啊,我的 乌骓马也不走了。 n 乌骓马不走了,我 能怎么办啊? n 虞姬啊虞姬,我可 把你怎么办啊? 赏析垓下歌n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 绝命词。n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 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 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n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 的感情, 三大事件一-鸿门宴n细节简介:n一、无伤告密 二、范增献计 n三、项伯夜访 四、张良献计 n五、刘项约婚 六、项伯游

11、说 n七、刘邦谢罪 八、项王留饮 n九、范增举玦 十、项庄舞剑 n十一、项伯翼蔽 十二、樊哙闯营 n十三、樊哙力斥 十四、沛公逃席 n十五、诛杀无伤 三大事件二-会稽起义n公元前209年,即项羽23岁时 ,项羽与叔叔项梁一起,投入 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这给年 轻的项羽带来了一次实现图秦 理想的机会。 三大事件三-霸王别姬n“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 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 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 ,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 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 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 的灿烂传奇。 国画之霸王别姬项羽的五大将:n龙且:项羽的义弟,项羽教其武功。龙且

12、对项羽最是忠心,在最后知道是范增害死 了其父亲后,还是死忠于项羽。韩信无奈 ,最终杀死了龙且。 n季布:最早投向项羽,勇猛的悍将,一诺 千金,只能做为大将,而无法单领一军。 季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在楚汉战争 中有几次差点将刘邦活捉(彭城之战,荥 阳之战)因为只能做将,到是一直保留了 性命,直到汉文帝时病死。 n钟离昧:素与韩信交情不错。对项羽的做法虽然 不认同,但也十分忠心。忧国忧民的代表,想早 一点结束这战争,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全的生活。 这点与韩信的观点十分相同,这也是韩信一开始 留在项羽身边的原因。项羽死后,钟离味投奔了 韩信。后一直劝韩信夺取天下,为此不不惜想杀 死李香君。钟离味后被

13、刘邦抓住,汉王又用陈平 计策,假称到云梦去狩猎,要求诸侯到陈地集合 。韩信为救钟离味,也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 想争夺天下,只想与美人度过一生,主动接受条 件,被刘邦一直困在他的身边 n英布:虞姬的爱慕者,只是想着能看到虞姬,保 护着心目中的爱神。为了追随虞姬,出卖了姬氏 ,为虞姬设计杀死了姬氏总部所有的人。垓下之 战,为保护虞姬而死。 n虞子期:刑而王英布。野心大,勇猛且很有谋略 ,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事反复无常,如果有利益 ,经常反判联盟,但最终被刘邦杀死。项羽的重要谋士n范增n项梁项梁范增n范增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鞠躬尽瘁, 并且看到了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 大对手,多次向项羽阐明杀掉刘邦以

14、 绝后患确保江山的利害关系。但是, 项羽为人注重义气,多疑且自大,一 方面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不利 于自己重情重义的名声。另一方面自 大地认为刘邦无论在才智还是军事策 略上尚不足以对自己夺取天下的事业 造成威胁。迟迟不肯杀掉刘邦。陈平 的反间计轻易就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 疏远和猜忌,范增作为一介忠臣,为 项羽鞠躬尽瘁的忠心和苦心却换来项 羽的疏远,范增只能感叹未能遇见明 主。在范增死后,项羽在其他谋臣的 劝谏下才意识到范增的一片苦心和自 己对范增的误解。 项梁-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生性豪放、骁勇善战。 n早期项梁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至吴中。项梁 在吴中威信颇高

15、,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 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中招兵 买马,训练子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项梁叔 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上 柱国,原楚国置,是统领军队的最高将领),渡 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项梁听从军师范 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怀王封项梁为武信君。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 ,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 邯打败,战死。 项羽身边为什么少谋士呢?就算有一些谋士 ,为什么都投靠刘邦了呢?n1:项羽太过自信,刚愎自用。项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 别人,甚至觉得没有人比他强,是一个自大的人,所以他 不经常听取谋士的意见。n 2:项

16、羽相信枪杆子是硬道理。所以他从心里就认为只要 会打仗,其它都不重要。所以对谋士也不是很看重。n3:多疑。范增是项羽最后唯一的一个谋士,可是刘邦的 反间计也让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所以可以看出项羽用人多 疑,对别人不放心,什么都要自己做决定。可是所谓用人 不疑,疑人不用。 n4:项羽不注重谋士,使谋士流失。陈平、韩信等本都是 项羽手下的人,可他们都在项羽手下没有作为,实现不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项羽又不听他们的建议。于是他们只好 离开项羽。 主要原因,项羽过度自信,刚愎自用。像王 立群说:他是一个军事家,但不是一个政治家。 n本文就以项羽本纪 为例,试从其运用的 个性语言、细节描述、 对比写照三个方面浅入 分析其塑造人物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