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5171502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8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共24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第一节节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灭火一、灭火的原理一、灭火的原理1 1、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1、楼房着火 2、油在锅里着火 3、酒精灯失火 4、森林着火 5、油罐着火常见的火灾 喷水 用锅盖盖灭 用湿抹布盖灭 将火场树木砍掉 覆盖沙子灭火的方法降低温度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原理: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阻止燃烧的发生2 2、灭火的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灭火的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移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一、灭火的原理一、灭火的原理1 1、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

2、或空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3、燃烧的条件:4、燃烧的定义:三者缺一不可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乙炔(C2H2)在氧气(空气)中的燃烧二、促进燃烧的方法C2H2+O2点燃CO2+H2O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反应现象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燃烧,有大量黑烟冒出 充分燃烧,剧烈、没有黑烟充分燃烧:燃烧剧烈、节约燃料不充分燃烧:浪费燃料、污染环境(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2、促进燃烧的方法(1)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 (3)烧锅炉时用鼓

3、风机不断鼓入空气 (4)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 (5)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2)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3)增大氧气浓度 (4)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5)增大氧气浓度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 1、爆炸的原因:、爆炸的原因:可燃性气体(固体粉末)在有限的空间里,含量达到 爆炸极限,遇火急速燃烧引起爆炸。注意:爆炸既有化学变化,如:燃烧引起的爆炸也有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2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当心当心火灾火灾当心当心爆炸爆炸禁止禁止放易燃物放易燃物 禁止禁止烟火烟火禁止禁止带火种带火种课堂小结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

4、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2、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3、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爆炸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达标检测(1)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2)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3)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 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 与空气隔绝的作用D3、将下

5、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 低于着火点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ACAB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的 相同点是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 (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A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C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

6、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C D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4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原因(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A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

7、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C学以致用遇到火险你有哪些自救或救助的方法?安全常识安全常识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碳充分燃烧(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碳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碳可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 缺氧中毒死亡。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管道C+O2点燃CO2C+O2点燃COC+CO2高温CO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 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如下:A装置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 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装置现

8、象是不通氧气热水 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 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原因是( )A.可快速提供燃烧所需要的氧气B.空气流通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空气流通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探究意图【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木条和玻璃棒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 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木条和煤块 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离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