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应力状态(201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567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应力状态(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岩石应力状态(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岩石应力状态(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岩石应力状态(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岩石应力状态(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石应力状态(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应力状态(201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第一节 初始应力的概念与意义n 意义(1)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原始参数。(2)确定开挖方案与支护设计的必要参数。 初始应力:天然状态下岩体内的应力,又称 地应力、原岩应力。 因素:自重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地震力 水压力 地热。返回第二节 初始应力的组成与计算1、岩体自重应力场垂直应力:平均密度,KN/m3侧压力:H总深度(m)侧压力系数的取值有4种可能图6-1 岩体自重垂直应力(1)岩体假定处于弹性状态 由推出得:岩体由多层不同性质岩层组成时(图6-2) 第j层应力:原始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图6-2自重垂直应力分布(2)Heim假设(塑性状态)当原始应力超过一定的极限

2、,岩体就会处 于潜塑状态或塑性状态。(相当于 ) (3)岩体为理想松散介质(风化带、断层带)由极限平衡理得(4)当松散介质有一定粘聚力时 注:当 说明无侧压力侧压力为 :无侧压力深度 2、岩体构造应力(判断、测试,不能计算) 当构造应力存在时 。3、影响岩体初应力状态的其它因素 (1)地形-自重的减小或增大图67 地形对初应力的影响(2)地质条件对初应力的影响。 图6-8背斜褶曲对地应 力的影响图6-9 断层对地 应力的影响(3)水压力、热应力孔隙水压力、流动水压力(影响小,可不计) 、静水压力(悬浮作用)热膨冷缩在岩体中产 生热应力。地温升高会使岩体内地应力增加, 一般地温梯度: 岩体的体膨

3、胀系 数: ,岩体弹模E=104MPa;地温梯度引 起的温度应力约为:z-深度/m。温度应力是同深度的垂直应力的1/9,并呈静 水压力状态。 返回第三节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现场量测方法一、岩体应力现场量测方法概述 1.目的:(1)了解岩体中存在的应力大小和方向(2)为分析岩体的工程受力状态以及为 支护及岩体加固提供依据(3)预报岩体失稳破坏以及预报岩爆的 有力工具2. 方法分类(表6-1)二、水压致裂法(一)方法原理及技术 要点:通过液压泵向钻孔内拟定量测深度加 液压将孔壁压裂,测定压裂过程中的各特征点 压力及开裂方位,然后根据测得的压裂过程中 泵压表的读数,计算测点附近岩体中地应力大 小和方

4、向。压裂点上下用止水封隔器密封,其 结构如图6-10所示。水压致裂过程中泵压变化 及其特征压力示于图6-11。P0PbPs Ps0P0Pb0Ps图 6-11 压裂过程泵压变化及特征压力图 6-10 止水、压裂工作原理PbPsPsPs0Pb0P0 各特征压力的物理意义 P0-岩体内孔隙水压力或地下水压力 Pb-注入钻孔内液压将孔壁压裂的初始压裂压 力 Ps-液体进入岩体内连续的将岩体劈裂的液压 ,称为稳定开裂压力 Ps0-关泵后压力表上保持的压力,称为关闭 压力。如围岩渗透性大,该压力将逐渐衰减 Pb0-停泵后重新开泵将裂缝压开的压力,称为 开启压力(二)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当孔壁出现 垂直裂缝

5、时,设孔 周边两个 水平地应 力分别为 和 ,孔壁还 受有水压 Pb.如图6- 12。图 6-12 孔壁开裂力学模型a钻孔周围岩体内应力 (Kirsch.G-基尔斯解)在孔壁上r=a,有 :当 时有最大拉应力 :按最大拉应力理论,有(6-15)(6-16) 将(6-15)代入(6-16)得孔壁开裂应力条件(6-18)即孔壁开裂在与 垂直, 的面上式中:T0-岩体的抗强度若岩体中有孔隙水压力Pw,(6-18)式变成 :(6-19) 由图6-11知水泵重新加压使裂缝重新开裂的压 力Pb0,则上式变成: (6-20)19和20两式对比得: Pb Pb0=T0(6-21)在关闭压力Pb0点上,孔壁已经

6、开裂,则 T0=0,稳定开裂压力由P0下降到Ps0。此时,ps0 等于与裂缝垂直的应力,即: 求得主应力及岩体抗拉强度(三)根据水压致裂法试验结果计算地应力 (1)一般来讲 作为地主应力之一。我 们可以将 与 作比较,若 ,则 可以肯定此时 为最小主应力;进一步将 与 作比较,也就可以以此确定地应力的 三个主应力。因为开裂点方位或开裂裂缝方向可以确定 的方位或 的方向,所以三个地主应力的 方位也就可以相应确定。 (2)如果 ,并且孔壁开裂后孔内 岩体出现水平裂缝,则此时 为最小 地应力, 与 各为中间主应力及最大 地主应力,垂直开裂方向即为最大地应力方向。 (四)水压致裂法的特点n 设备简单

7、操作方便 测值直观 适应性强受到重视和推广n 缺陷:主应力方向不准三、应力解除法1. 基本原理: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 状态时,人为的将该处岩体单 元和周围的岩体分离,此时, 岩体单元上所受的拉力将被解 除。同时,该单元体的几何尺 寸也将产生弹性恢复。应用一 定的仪器,测定弹性恢复的应 变值或变形值,并且认为岩体 时连续、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弹 性体,于是就可以借助弹性理 论的解答计算岩体单元所受的 应力状态。切断联系解除应力应变恢复测试应变计算应力流程 要点2. 应力解除法分类 按测试深度表面应力解除浅孔应力解除深孔应力解除按测试应变 或变形孔径变形测试孔壁应变测试孔底应力解除法孔壁 应力解

8、除法测1个平面 3个方向上 的应变1平面3方向 上的径位移3平面9个方向应变原理要点 向岩体中的测点先 钻进一个平底钻孔,在孔底中 心处粘贴应变传感器;套孔钻 出岩芯,使孔底平面完全卸载 ,应变传感器测得孔底平面中 心恢复应变;在室内测得岩石 的弹性常数;计算孔底中心处 的平面应力状态。由于孔底应 力解除法只需要钻进一段不长 的岩芯,所以对较破碎的岩体 也能应用。(1)岩体孔底应力解除法在孔底平 面粘贴3 应变片 应变花一个平面 有3个独立 的应力分 量工作步骤应变观测系统(2)套孔应力解除法原理要点 对岩体中某点进行应力量测时, 先向该点钻进一定深度的超前小孔,在此 小孔中埋设钻孔传感器,再

9、通过钻取一段 同心的管状岩芯而使应力解除,根据恢复 应变及岩石的弹性常数,即可求得该点的 应力状态。孔径变形测试,孔壁应力解除法,均属于 套孔应力解除法。前者测试套孔应力解除 后的孔径变化;后者测试套孔应力解除后 的孔壁应变。其操作步骤和原理基本相同表面应力解除法直角应 变花等边三角 形应变花应力解除槽钻孔的深 度必须超 过开挖 影 响区,才 能测到岩 体内的原 始应力, 否则测出 的是二次 应力。工作步骤套孔应力解除工作步骤 套孔应力解除使用的传感器孔径变形测试采用位移传感器;孔壁应力 解除采用应变传感器。,孔径变形测 试传感器布置孔壁应力解除法传感器布置计算公式应力解除法,由测试数据换算成

10、应力, 根据测试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由 应变换算成应力;(2)径向位移换算成应力 。换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都在弹性力学中 学过,这仅以(2)为例。由孔径变形测试换算初始应力,在大多数 试验场合下,往往进行简化计算例如假定 钻孔方向和 一致,并认为 ,则(6-24)式中: -钻孔直径变化值 -钻孔直径-量测方向和水平轴的夹角-岩石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考虑到应 力解除是逐步向深处进行的, 实际上不是平面变形而是平面 应力,则有式中:式中: 分别为在0度,45度和90度三 个方向上同时测定的孔径变化。空间原始应力测试测试空间原始应 力 ,孔壁应变 法只须1钻孔, 孔底应变法和孔

11、 径变形法需要3 个钻孔四、应力恢复法 应力恢复法是用来直接测定岩体应力大小 的一种测试方法,目前此法仅用于岩体表层 ,应力。当己知某岩体中的主应力方向时, 采用本法比较方便。如图6-18,当洞室某侧墙上的表层围岩应 力的主应力 方向各为垂直于水平 方向时,就可用到应力恢复法测得 的大 小。图6-18 应力恢复法原理图基本原理: 在侧墙上沿测点o,先沿水平方向开一个解除 槽,则在槽的上下附近,围岩应力得到部分 解除,应力状态重新分布。在槽的中心线OA 上的应力状态,根据H.N.穆斯海里什维里理 论,把槽看作一条缝,得到:(627)式中 OA线上某点B上的应力分量 B点离槽中心O的距离的倒数 。

12、 当在槽中埋设压力枕,并由压力枕对 槽加压,若施加压力为p,则在OA线 上B点产生的应力分量为 (628) 当压力枕所施加的力 时,这时B点的 总应力分量为 可见当压力枕所施加的力 时,则岩体中的应力状态已完全恢复,所求的应力 即由P值而得知,这就是应力恢复法的基本原 理。 实验过程 1. 在选定的试验点上,沿解除槽的中垂线上安装 好量测元件(见图6-19)2.记录量测元件应变计的读数。 3.开凿解除凿,岩体产生变形并记录应变计上 的读数。 4.在开挖好的解除凿中埋设压力枕,并用水泥 砂浆充填空隙。 5.待充填水泥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将压力枕 联接油泵,通过压力枕对岩体施压。随着压 力枕所施加

13、的力p的增加,岩体变形逐渐恢复 。逐点记录压力p与恢复变形的关系。6.假设岩体为理想弹性体,则当应变计回复到初 始读数时,此时压力枕对岩体所施加的压力p即 为所求岩体的主应力。如图6-20所示,ODE 为压力枕加荷曲线 , 压力枕不仅加压到 初始读数(D点) ,即恢复了弹性 变形 ,而且 继续加压到E点,得 到全应变 :由应力-应变曲 线求岩体应力图6-20由压力枕逐步卸载,得卸荷曲线EF,并得知,这样就可以求得产生全应变 所相应的弹性应变 与残余塑性 应变 之值。为了求得产生 所相应的 全应变量,可以作一条水平线KN与压力枕的OE和 EF线相交,并使MN= ,则此时KM就为残余 塑性应变 ,

14、相应的全应变量 由 就可知在OE线上求得C点,并求得与C点对 应的p值,即所求的 值。返回第四节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分布的主要规律一、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实测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垂直应力 随深度线 性增加。 平均密度 约为 27KN/m3二、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平均水平应力随深度而增加三、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K 在接近地表及浅层地层中,水平应力大于垂 直应力。但随深度增加就会出现K =1的状况 。四、两水平应力之间的比例返回第五节 高地应力地区的主要岩石力学问题一、研究高地应力问题的必要性 研究高地应力本事就是岩石力学的基本 任务。 岩体的本构关系、破坏准则以及岩体中 应力传播规律都要受到地应力大小的变 化而变化。 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我国中西部的开 发,尤其是水电工程建设,在高地应力 地区出现特殊的地压现象,给岩体工程 稳定问题提出了新课题。二、高地应力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一)高地应力判别准则(1)目前国际国内无统一的标准。(2)国内一般岩体工程以初始地应力在 20-30MPa为高地应力(大于800米深)。(3)由于不同岩石,弹性模量不同,岩石 的储能性能也不同。按工程岩体分级标 准(GB50218-94): 称为极高 初始地应力, 为高地应力。 其中: 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