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71564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 运动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二、启蒙运动的兴起 三、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 四、启蒙运动中政治思想的特点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1、经济状况:一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 展,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了 社会上最强大、最富有、经济上最有势力 的阶级;另一方面国内没有统一的货币和 度量衡制度,行政区域之间关卡林立,政 府借助严格的法规从手工业行会中获取大 宗收入,连年的战争致使国内国债增加、 货币贬值,经济上到了民困财尽的地步。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政治状况:(1)、18世纪的法国 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 封建君主专制国

2、家。 专制制度的中央机构 混乱,宫廷生活奢华 。财政支出无度,监 狱制度残酷。巴士底狱旧址巴士底狱遗址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 、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 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 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 侵的。 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 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 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 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 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

3、人民心目中,巴士 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 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 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 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 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 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 ,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 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 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 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 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

4、为法国国庆日。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政治状况: (2)、等级制度森严:陈旧的法律体系公开 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贵族(“佩剑贵族”和“穿袍贵族”) 第二等级:天主教会僧侣 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和工 人等,其中农民最多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第三等级内部政治诉求的异同: 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银行家和大包税商),金融巨头 成为“穿袍贵族”,政治上只要求某些改革;大工商业资产 阶级(手工业工场主、船主、殖民地农场主、大工业家、 大商人),从基本制度上改造国家。 小资产阶级:包括行会师傅、小商人、小作坊主、工匠等, 不仅反

5、对封建专制的压迫,而且还反对大资产阶级的排挤 。 农民:有少数的富农、农业资本家,少地或无地的贫农雇农 ,此外基本都是佃农,承受着各种盘剥。最迫切的社会要 求,就是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免除封建捐税。 共同的政治要求:改编封建专制制度,取消一、二等级的经 济政治特权。二、启蒙运动的兴起1、“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 2、目的要求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求自 身利益得到保障 3、斗争对象指向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为 它辩护的天主教神学教义 4、思想渊源是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 5、运动内容传播宣扬人权和民主三、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启蒙思想家的主体是代表大中资产阶级利 益的知识分子群体,

6、也包括早期的空想社 会主义者。 伏尔泰 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 ) 空想社会主义者(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 )三、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1、伏尔泰,原名弗朗斯 瓦马利阿鲁挨,是启蒙 运动的思想领袖,大资产 阶级温和派的代表。年轻 时神兽毕耶尔贝尔著作的 影响,因对贵族桀骜不驯 ,两次入巴士底狱。在英 国期间,受到英国政治制 度的影响,积极介绍牛顿 和洛克的学说,推崇开明 君主制,其一生著述甚丰 ,是驰名欧洲的诗人、学 者、文学家、哲学家、历 史学家,后起的启蒙思想 家们的精神导师。伏尔泰(16941778年)伏尔泰的政治思想(1)、其国家学说建立在人权原则的基础上 ,最公正的社

7、会秩序是以自由、所有制和 平等为基础的; (2)、人的自由除受法律约束外,不受任何 限制; (3)、政体上主张倾向于开明君主制,晚年 曾提出过共和制的主张2、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因他们都参加过 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故称。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 修、霍尔巴赫等。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 ,在当时影响很大。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它区 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 。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60余人,他们哲学 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其中有J.达朗贝尔、C.-A.爱

8、尔维修、 P.H.D.霍尔巴赫,以及孟德斯鸠、F.魁奈、A.R.J.杜尔哥、伏尔泰、J. -J.卢梭、G.L.L.比丰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 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孕育了资 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 ,百 科全书派冲破多次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17511772年共出 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加补遗及索引7卷。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 舆论准备。狄德罗简介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 日)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 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和作家 ,百

9、科全书派的代表。他的最 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或 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通常称为百科全书)( 1751年1772年)。此书概括 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恩 格斯称赞他是“为了对真理和正 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的 人。他也被视为是现代百科全 书的奠基人 。德尼狄德罗法国百科全书派群像百科全书派的政治思想(1)、坚持唯物主义、历史主义和无神论 (2)、批判宗教神学及君主专制制度 (3)、用功利主义阐述国家和法治的基础 (4)、倡导人的各项基本自由 (5)、借助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起源 (6)、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7)、倡导法治,反对人治 (8)、主张革命权,但更寄希望于改革和教育 (9)、从人自身或外部坏境探讨人的本质3、空想社会主义者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为早期无 产阶级和贫苦人民代言,提出并论证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 本原则。 主要主张: 1、崇尚人的天然平等: 2、财产私有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3、勾勒理想社会,立足于财产公有制; 4、不重视政体问题的讨论。梅叶、摩莱里、马布利肖像让梅叶马布利的著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