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402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第二次土地调查 土地更新调查讲义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地籍科 陈建宁一技 术 路 线二调基础数据2007年影像数据本年度和往年遗漏变化信息提取确定图斑、预编图斑号工作底图制作外业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内业处理和数据入库区县级成果预检市级成果预检和验收同 步 进 行 基 本 农 田 调 查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建制镇、农村范围乡镇级成果预检二工 作 程 序(一)准备工作(二)外业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三)内业数据处理和数据入库工作(四)检查验收(一)准备工作1、准备资料2、准备表单3、准备调查队伍4、准备设备及软件5、技术培训6、在外业开始前,核查并部署完备测绘控制点网。7、准备并张贴通告。资料准备包括

2、基础数据准备、遥感影像准备、工作底图 准备、以及各种土地利用变更材料。(1)及时接收并核查市局统一提供的基础数据取得基础数据后,与原集调开思原始数据对比 ,逐街坊、逐图层核查数据有无缺失、是否完整、 是否存在重复现象(特别是图斑线和宗地界线是否 有重复现象)。发现市局提供数据不合格现象,及 时与市二调办联系,协调解决,在外业开始前,保 证基础数据一定是准确的。(2)收集2007年遥感影像(2007年度变更 调查时市局统一下发的影像)、变更调查资料 (包括征地材料、变更调查记录表等)。(3)套合基础数据和遥感影像;提取2007年度 变更图斑(陶渊公司提供图斑);通过判读提取 以往遗漏变更图斑;预

3、编图斑号。根据第一种方法划分出城市、建制镇和农村的范围。 按照最新的行政区划调整街道和街坊。 (原则上是沿用集调时的范围,再与遥感影像对比, 按照遥感影像范围调整)上述三种资料叠加,制作出工作底图。在制作工作底 图的过程中要满足相关精度要求,图像质量应层次丰富 、清晰易读、色调均匀、反差始终。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及要求2、土地调查分类 3、线状地物调查及要求 4、图斑调查及要求5、零星地物调查6、变化图斑实地测量7、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二)外业土地利用更新调查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及要求采用综合调绘法进行地类更新调查。1.1套合基础数据和遥感影像, (1)根据陶渊公司提供的地块,确定

4、2007年 度变更地块; (2)逐图幅判读影像和基础数据,提取往年 遗漏变化地块; (3)通过征地材料提取征而未用图斑; (4)对提取的地块预编图斑号。1.2按照最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库的街道和街坊界线。1.3城市、建制镇和农村范围的划定及其它独立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的界定1.4上述三种资料叠加,制作出工作底图。 1.5野外实地补充调查野外实地补充调查是对提取的变化地块的 检查与补充。事先要计划野外实地补充调查路 线、补充调查重点以及一般查看的内容。补充 调查要重点调查变化地块、室内判绘地类不一 致或没有把握的地物。变化的地类界线必须按 精度要求实地解析测量。2、土地调查分类2.1采用国标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其 中一级类12 个,二级类 57 个,全部地类统一调查到二级 类。2.2同时,为满足我市土地管理及统计的需要,在国标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土地分类(过 渡期间适用),延伸编制了两者的对照表土地利用现 状分类地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编码 )对照表(见一体化地籍更新调查附录101)。有对应细 化的三级过渡地类的,填写至三级类编号(实地调查涉及三 级分类的,必须填写到三级分类)。2.3根据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农村 土地调查的 “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 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 规定(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表)(见

6、一体 化地籍更新调查表A2),农村地区还需要根 据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表的规定,根据确定的城 市、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界线,在后期数据库 建库阶段统一进行地类归并处理,生成国家要 求的“20”地类和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3、线状地物调查及要求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 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3.1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 斑调查。按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中的规定,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线状地物 宽度大于等于图上5mm的按图斑调查,虽然两者 差异较大,但对面积影响较小,而且主要的国有 线状地物都按图斑进行了权属界实地测量,因此 本次调查中如果线状地物实地

7、未发生变更,则不 做处理,如果线状地物实地发生变更的,则按本 细则规定的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3.2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 ,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线状地物(以下未作 特殊说明的线状地物指单线线状地物),并按附录 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1m; 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见 一体化地籍更新调查表附录13)。 3.3保证线状地物的连续性,现状地物周边的其 他用途地物应单独分图斑调查。(道路按照现状调 查,对于道路红线内的空地按照街巷用地调查) 3.4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田坎不调绘。但 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 ,

8、不参与面积计算。4、图斑调查及要求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 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4.1城镇、建制镇及农村居民点图斑界的确定按 照1.1.3执行 4.2地类图斑编码 4.2.1土地利用分类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即由 行政界线、村(街坊)界线、权属界线、线状地物 和地类界线封闭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 4.2.2土地利用图斑号以街坊(村)为单位从左向 右,从上至下顺序编号,码位为4位。图斑编码为所 在区(县)、乡镇、街坊(村)编码(7位)图斑 号(4位),共11位编码。 。 4.2.3本次调查图斑发生变更时,仅是图斑地类发 生变化的沿用原编号;图斑界修改移动

9、、图斑合并分 割时,新图斑的图斑号在街坊内图斑最大编号后续编 。如街坊内变更图斑数超过原图斑数的1/4时,可对 街坊内的图斑号重新进行统一编号。 4.3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1:500区域,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为36mm(实 地9m)。 5、零星地物调查零星地物不调查。6、变化图斑实地测量按照1:500比例尺要求,实地全解析测量 变化图斑界线,按照开思采集要求采集数据。 7、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7.1外业调查完成后,调查底图应完整标绘全部调查 信息,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及其界线、 线状地物及宽度、实地测量地物,以及编号和注记 等。7.2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见一体化地籍更新 调查表附录14

10、)应记载图斑地类、权属,以及有关 线状地物权属、宽度等信息。地物补测应绘制草图 ,并在备注栏予以说明。如果图面负载允许的情况 下,可以不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把需 要填写在手簿上的信息全部记载在调查底图上。(三)内业数据处理和数据入库工作1、数据库标准2、外业调查数据输入3、数据编辑4、数据检核与入库采用北京市一体化地籍数据库标准。将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输入开思数据采集软件 。包括调查底图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农村土地 调查记录手簿、测量数据(包括控制测量成果数据 、其它地籍要素等)。1、数据库标准2、外业调查数据输入将基于开思数据采集软件系统的数据转 入瑞得地籍管理建库软件,检查数据完整

11、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 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等,满足要求的导入 北京市区(县)级一体化地籍数据库。3、数据编辑分幅数据拓扑修改,数据检查等。 分幅数据接边,分幅采集的矢量数据,图廓线 两侧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0.6mm、不明显 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2.0mm时,可直接按照影 像接边;否则应实地核实后接边。接边后图廓线 两侧相同要素的图形、属性数据应保持一致。4、数据检核与入库(四)检查验收按照市二调办的统一要求,准备和参加检查 验收工作。包括乡镇级成果预检、区县级成果预检和市局成果预检和验收特别说明: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的技术要求, 农村区域主要进行变化地块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对新增宗地才进行权属调查;而城镇区域是逐宗地进行调查,因此土地利用更新 调查与权属调查是同步逐宗地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