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350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十二月月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初三上册十二月语文月考一、基础知识(30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根深蒂( d)固锲( q)而不舍孜( z)孜不倦诓( ku ng)骗B抽噎( y)拮( ji)据恣( z)睢五行( x ng)缺土C重蹈覆辙( zh?)亵( xia)渎骈( pi n)进佝( g u)偻D襁褓( b o)成吉思汗( h n)妖娆( n o)强聒( gu)不舍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惟余莽莽一代天娇润如油高喧嚷B断张取义袖手旁观恪尽职守旁骛C歇斯底里阔然无累怒不可遏萧索D持之以恒格物致知豁然贯通睿智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

2、在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 ”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的。A推崇赞赏景观赞颂B 推崇欣赏奇观称赞C 推举赞赏奇观赞美D 推举欣赏景观称道4、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是()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B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是树中的好女子。C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D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

3、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比赛进行到第33 分钟,辽宁队的李金羽在对方禁区前带球突破,被判犯规,辽宁队获得一次前场任意球。B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C这种枪可不是用来伤人的,它是为了试验在太空飞行的卫星受到高速度的太空垃圾撞击后产生的影响。D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怀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说来, _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数

4、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怀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A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深入研究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怀疑中解决;B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C问题是在深入研究中提出,又必然会在怀疑中解决,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D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7、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是()()只站在水边, 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 ()能够想

5、出一大堆 “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戏,对于别的游泳的人()没有好处。A由于所以就B尽管如果也C如果即使也D如果即使就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这些学生便络绎不绝地走到钱先生的书房门前,围坐在他的周围。B我们利用统筹方法去指导生产,是不无裨益的。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9、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_ 。10、默写填空。鸡声茅店月

6、,_ 。(温庭筠商山早行)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两章)二、现代文阅读(30 分)屋檐三境梦天岚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你的乡村童年就在矮矮的一处干禾上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你欢乐的眼里,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

7、风景,也懒得放在心上。这大抵是一种境界。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那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在岁月蹒跚里滋滋地亮,时间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你的追求开始像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容不得下片刻的依恋,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而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青春的背影。只是在你的辞别的回眸里,屋檐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也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生活过得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你感受到了磨难与艰辛。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

8、多的事物将你困扰,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回首中悄无声息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岁月里坍塌。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的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地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路总是漫无边际地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

9、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一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你用长者的达观与淡泊抚慰眼前的每一道街景,或者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岗。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是啊,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

10、从容。(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3 年第 6 期,有改动)11所谓“屋檐三境” ,在文中指的是人生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人生境界又具有怎样的特征?(6 分)答:?第一阶段:_ 阶段, 境界的特征: _ _ 。?第二阶段:_ 阶段, 境界的特征: _ _ 。?第三阶段:_ 阶段, 境界的特征: _ _ 。12请你简述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 分)?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13第段中,作者说: “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而在第段中,作者又说: “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这

11、两句话都写到“屋檐”,但前后不一致,是否矛盾,请你作简要分析。(3 分)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第段的“仓促而又灿烂”一句中,“仓促”可以理解为对前程中的困难没有充足的准备, “灿烂”可以理解为前程的美好。B第段的“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指的是在生活的困苦和磨难中,对家园和往逝生活的怀想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C第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漫长的岁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抒发的是人生易老而事业未成的悲哀。D作者认为人在历经沧桑后才能走向成熟,走向对人生过程的欣赏,才能有一种达观的胸怀。 “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正是对这种胸怀的形象描绘。E本文在写作上视角新颖

12、,文章层层递进,情节跌宕曲折,哲理和状物在文章中融为一体,含意隽永而意味深长。(二) 10 年后,我们能烧“冰”?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 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 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 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据汪院士介绍, “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 1000 米处。 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 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

13、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 多倍。汪院士表示, 1 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 倍 20 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除此以外,

14、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选自东方早报2005 年 7 月)15. 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超过30 字) (2 分)16. 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 分)17.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3 分)18. 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

15、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分)三、古诗文阅读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注释】: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缗:穿铜钱的绳子,此处指成串的铜钱。卜吉:占卜、挑选吉日。19下列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